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菩提樹下菩提子

菩提樹下菩提子

春雨後,微寒,鐵像寺水街,很是清爽。

夜色來的時候,河水中倒映著紅色的燈籠,河岸邊,人們三三兩兩相伴,在雨後垂絲海棠的花叢中,穿行。

在書院,點一杯茶坐下來,在春夜裡,多少有幾分難得的心靜。

想起,今日里收拾行李,其中一串從鄉城桑披嶺寺帶來的佛珠,圓潤硬實,色澤純正。我捧在手裡,注視著一顆一顆,泥黃色的菩提果,特有的紋路與質感,串成的佛珠,外在的模樣就已經不一般。

這一串佛珠,的確與眾不同。

當日,在鄉城的桑披嶺寺,朋友對我說,「張老師,巴姆山在藏語里的意思是騎虎觀音,而桑披嶺寺被稱為康巴第一寺廟,在沒有圖紙設計的基礎上建起來的佛教瑰寶。我們這一片土地,可是最有佛緣的。你是有緣人,此來鄉城,一定要祈福一串佛珠。」

我當然虔誠的要請來一串佛珠,心心想念,當行善社會,正如平時總會給朋友講的「陽光輻射陽光,善念滋養善念。」

當時,在寺廟中就選了這一串佛珠,寺廟高僧親手摘下來,遞給我。

朋友笑著說,「你可知,這一串佛珠,非同尋常,是八百年菩提樹上長出來結出的果實,至於那棵菩提樹的故事,我現在先不告訴你。」

他越是賣關子,我倒是越好奇,在青德鎮仲德村參觀他們的民俗的時候,我不止一次的問,那棵神奇的菩提樹在哪裡?他們總是回答我,「不急,一會兒就會讓你看到菩提樹。」

鄉城發展旅遊,定位在「原鄉白藏房」,於是,他們當地藏民的庭院與房子,直接改造成民宿的,也保留著原有的風格與布局。朋友對我說:「國內有些著名的旅遊城市,以文化旅遊之名進行開發,一陣風潮,進駐了眾多的經營者,反而當地的居民和文化成為客人,味道全都變了。我們為了防止出現旅遊過度開發,影響當地的百姓的生活與原有的文化,我們採取的是所有的文化旅遊,要從本土中成長出來,或者與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比如,你面前的民俗酒店——皈院。」

建在山坡開闊地帶的皈院,是幾棟房子和開放式的庭院組成的,所有的布局,大簡至拙,渾然天成。木樁泥牆,均是白色呈現,階梯、道路則是用鵝卵石鋪就。幾株白色的梨花和粉紅的桃花,點綴在庭院中,小院流水則是從上游的雪山溪流分流引過來的,嘩嘩作響,四季不斷。

若是順著雪山溪流往上抬眼遠望,高高的雪山在太陽下閃著金光,藍藍的天幕映襯著祭拜護法神的精緻的寶塔。

院子中的平台,是設計過的茶座,儘管有木架子可以遮陽,基本上都是露天的,幾張木桌子和木椅子,簡單的擺放,那麼的隨性。

「簡潔雅緻,但是,我還是喜歡樹多一些,一個院子才有生機和靈氣。」我對朋友說,抱怨了庭院中的只是看到很多的木柱子,沒有樹木蔽日的清爽與繁茂。

「大樹很多啊,這院子中的很多啊?」朋友納悶的反問我。

我們兩個一邊爭論一邊在他的引導下往樓頂走,樓頂上,俯瞰整個山谷,藍天雪山綠樹白房,大朵大朵的雲彩,就在你的面前,那麼的近,有那麼的遠。朋友說,「若是,坐在這個地方,喝茶曬太陽,會怎麼樣?」

「會丟魂。靈魂出竅,跑了,跑到你的小山村的摸個角落,躲起來。」我回答說,一邊伸展雙臂,感受春天的山風。趁此機會,來來回回的在房頂多走幾步,正巧看到庭院的露台。

白色的木架子修成的頂棚中伸展出了四五棵枝丫粗壯的樹來,原來,剛才看到的柱子,都是大樹的樹榦,只是被木架子遮住了上面的樹冠。我這才明白,當初設計的時候,便是順其自然,因地制宜,這些樹木都留有自己的空間和景緻。我剛才覺得樹木少,是因為沒有看見,被木架子遮蔽的視野。

走下樓梯,我到酒店中去一下洗手間,不經意間,發現洗手池的旁邊,竟然是一扇巨大的玻璃牆,牆外,便是白雲、土牆,巨大的核桃樹和山坡下的白藏房。這還不是鏡子,而是,直接開了一個巨大的窗戶,一窗風景,半個山谷。

皈院,皈院,莫不是,皈依雪山的院子?莫不是,內心的一片澄凈?

從皈院走出的時候,朋友介紹,大部分的民宿改造的時候,不僅是保留原有的布局和功能,最主要的是還要讓一樓留給戶主住,並且,照樣養馬養牛,藏民族的生活保留原有的節奏,民宿的客人可以直接從主人家要新鮮的熱牛奶呢。相互融合,而相互欣賞,才是青德鎮民宿的特點。

一路上聽朋友介紹,一路上看到的是砍好的劈柴,垛成牆,牆後面要麼是溫柔的小牛在吃草,要麼是兇悍的藏獒在咆哮。而點綴的顏色,都是從牆伸展出來的怒放的白色的梨花一叢叢。

終於走到了一處安靜的院子,巨大的唐卡壁畫上畫著鄉城的宗教故事和民俗故事,旁邊的一隻白色的大狗,正眯著眼睛蹲著,對我們毫不介意。朋友這才把我專門的引到一棵大樹下,簡直是一叢大樹,沒有樹葉,看著其貌不揚,卻有很多的祈福哈達,掛在上面。

「這就是傳說中的菩提樹?」我心裡想。

朋友莊重的給我念了一段文字:「在距今八百三十多年前,噶瑪噶舉派創始人,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欽巴(1110-119年)親臨鄉城,為民眾傳法賜福,在青德傳法講經時,大寶法王手裡的佛珠短線四濺,信徒們尋拾佛珠時,兩顆佛珠卻怎麼也找不到。大寶法王開示道:『這兩粒佛珠與此地有緣,預示著此地將成為一方殊勝祥瑞的河谷寶地。』從此,在青德有了兩株菩提母樹,佛珠之地的名聲傳於雪域大地,鄉城也因此而得名,藏語稱為『恰稱』,意為『手中佛珠』。

鄉城菩提因由第一世大寶法王的佛珠幻化而得,深受藏區乃至全世界信眾的尊崇。人們都相信,鄉城菩提佛珠殊勝異常,無需再開光加持,用鄉城菩提佛珠念經頌佛,功德可以成倍增長,可助持珠的信眾安身安神,平安吉祥。」

哦,我這才明白,原來,這佛珠竟然是這八百年菩提樹上結出來的果,怪不得對面的牆上,寫著:「孜珠菩提,佛佑而生。一段流傳千年的典故,一棵枝繁葉茂的古樹。一串自帶加持菩提子,一座世外桃源香巴拉。」

這山,這村,這裡的人們,還有這一串佛珠,都與八百年的菩提樹聯繫在一起,那麼有緣。

風吹來,花瓣落了一地,有幾瓣落在我的身上。

2018年4月1日星期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文化創意 的精彩文章:

旅行是一種人生的意義——探秘女兒國

TAG:四川文化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