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海一號八百年的沉船之謎

南海一號八百年的沉船之謎

在廣東海陵島上,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靜靜佇立在海邊。這個以安放「南海一號」宋代沉船而聞名的博物館,擔任著發掘、保護、展示研究成果的功能。走進博物館內的水晶宮,沉箱內偌大的船體,已經清晰可見。船被橫縱隔板有序分成若干艙,每個隔艙內堆積著瓷器、漆器等文物。雖然經過近千年時光沉浮,它們的外觀、排列已不甚完整,但不難窺見昔日的榮光。

1987年,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荷蘭圖書館和航海圖書館中查到名為萊茵堡號的東印度公司古沉船,意欲打撈出海。1987年8月,廣州救撈局具體承接了這一業務。雖然沉船地點已經記載的非常細緻,但打撈結果顯示並沒有這艘東印度公司沉船,而是意外發現了另一條古代沉船,並伴隨出水了一大批珍貴文物,此沉船便是後來令世人矚目的「南海一號」。

「南海一號」打撈的一波三折

「南海一號」發現後,打撈發掘就順理成章地成了下一步,但為啥一撈就是二十年呢?

發現「南海一號」後,或許當時專業的水下打撈團隊不夠成熟等原因,國家博物館就專門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經過訓練,1989年,相關考古專家對「南海一號」沉船做了一次調查,但是由於技術與資金的不足,發掘擱置。團隊也暫時轉向其他沉船作業,剛好可以積累經驗提升技能。

等再次回到「南海一號」已是十幾年後,1999年,「南海一號」探查工作再次展開。之後就是定位、試掘,最後終於確定了「整體打撈」的路線。2007年12月,南海一號被裝進特製的巨大鋼箱體(沉箱)中,由起重船將連同船體共重4000多噸的沉箱整體打撈,然後平移到專門修建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特製水晶宮中(模擬海水環境保存)。

從初次發現,到最終被打撈,「南海一號」的出水花了20年。這艘裝載著數萬件珍貴文物的寶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2015年1月28日,經過7年的保護髮掘,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貝殼等凝結物被逐層清理,船艙內超過6萬件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終於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

大宋朝用事實證明什麼叫「壕」

「南海一號」被形容為「滿船盡帶黃金甲」,專家估計,古船的文物價值超過千億美元。船上出土銅錢17000枚,更有金手鐲、金腰帶、黃金戒指等金器151件套、銀器124件套。其中最多的,當然還是——瓷器,已經發掘出的達13000多件。這些瓷器主要源於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為南方著名窯口所產,如浙江龍泉系的青瓷、江西景德鎮的青白瓷、福建德化白瓷,其大部分品種都超30種,大多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器型多種多樣,囊括壺、瓶、罐、碗、盤、碟等。大宋是瓷器的鼎盛時代,歷史上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就是這個時期的傑作。南海一號上的逾萬件瓷器,大概只是這一時期瓷器大潮中的一朵奔騰的浪花吧。

南宋的疆域狹小,但是南宋卻是中國最富庶的朝代之一,因為國家財富積累一大部分都是依靠海外貿易,所以南宋甚至可以稱為古代中國的海洋時代。古船生活艙可以說是濃縮了整個時代背景,包含的歷史信息可能超乎人們的想像。

舌尖上的「南海一號」

在「南海一號」沉船上,植物考古學家發掘、鑒定了中國出土年代最早的31粒胡椒遺存,它們為這艘瓜果飄香的南宋福船平添了一絲熱帶風情。胡椒起源於南亞和東南亞,是世界廣泛使用的香料之一。它在中國的身影最早見於唐代志怪小說《酉陽雜俎》云:「胡椒,出摩伽陀國,呼為昧履支。其苗蔓生,莖極柔弱,葉長寸半,有細條與葉齊,條上結子,兩兩相對,其葉晨開暮合,合則裹其子於葉中,子形似漢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盤肉食皆用之。」但實物證據一直不足。此次在「南海一號」發現的胡椒遺存表明:最遲在13世紀中早期,中國人已經利用它烹調食物了。

得益於海水和泥沙隔絕氧氣,「南海一號」還保存了十分豐富的植物遺存,包括梅、檳榔、橄欖、荔枝、葡萄、錐栗……考古學家利用先進技術,從甲板上發現、提取了3105粒植物種子和果實,分為水果、堅果、瓜類、穀物、香料等,其中多數是可以食用的種類。這說明:為了遠航,船員們做了十分充分的準備。

木質船為何長年不腐?

「南海一號」位於海面下20米深處,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蓋。令人驚奇的是,這艘沉沒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體保存相當完好,整艘船沒有翻、沒有側,而是端坐在海底,船體的木質比較堅硬。

對「南海一號」前期探摸中,還發現了少量的船身上的碎木塊。據專家說,這些木塊的材質有一部分是馬尾松木。馬尾松多見於中國南部地區,如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因此,「南海一號」的出生地極有可能是中國南部。

為何「南海一號」能夠長存水下800年而不腐?「南海一號」水環境課題組負責人、中山大學生物科學院徐教授介紹說,「南海一號」在浸泡800多年後仍保存完好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南海一號」所沉沒的水下環境氧濃度低,可以推測,船在沉沒後的短時間內周圍很快附著了大量淤泥,從而使船體與外界隔絕,避免了氧化破壞。對沉船周圍淤泥的研究發現,淤泥內有很多生物,但沒有存活的,這說明船體周圍是一個厭氧狀況非常好的環境;二是「南海一號」所使用的材質是松木。根據廣東民間說法:水泡千年松,風吹萬年杉。這表明松木是抗浸泡比較好的造船材料。

鎏金腰帶主人成謎

在「南海一號」的出水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條1.7米長的鎏金腰帶。腰帶由四股八條金線編織而成,帶鉤呈長條行,表面飾瓔珞紋,後有方孔連接腰帶,腰帶的另一端有四個小環,方便自主調節鬆緊。而這條腰帶的主人是誰,學界眾說紛紜,有專家說該類腰帶一般用於貴夫人的裝飾,恰似現代時尚女子崇尚的「低腰」著裝效果。更有學者結合腰帶的長度,構造等方面分析,該條鎏金腰帶的主人可能是一位富有的外國富商。

「南海一號」古沉船的成功打撈,開創了世界先例,是中國水下考古的一個重大創新,標誌著中國水下考古技術跨進世界先進行列。而這一次中國南海的打撈,讓湮沒八百多年的歷史文物,連同昔日的滄桑與華彩、磨難與輝煌,漫長而曲折的海上絲綢之路,一起穿透千百年時光,銘記於中華民族恢宏的史冊上。(本文摘自 《旅遊世界》4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遊世界雜誌 的精彩文章:

塔吉克族,冰山上的主人
漁港的真實生活 沒有浪漫只有魚腥和艱辛

TAG:旅遊世界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