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薏苡仁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薏苡仁

薏苡仁 Yiyiren

COICIS SEMEN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乾燥成熟種仁。

相關名

薏米、苡米、薏仁、薏苡仁、感米、苡米仁、生苡仁、米仁、益米、薏米仁、薏仁米、天谷、芑實、起目、起實、玉秣、玉珠、贛米、珠子米、葯玉米、催生子、薏珠子、回回米、六穀米、必提珠、炒苡仁

產地

主產於福建、河北、江蘇、遼寧等地。均系栽培。

採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晒乾,打下果實,再晒乾,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和雜質,收集種仁。

性味歸經

甘、淡,微寒。 歸脾、胃、肺經。

性狀鑒別

本品呈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長 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1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

飲片 麩炒薏苡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微黃色。

性能特點

本品入脾、胃、肺經,利水而不傷正、健脾而不滋膩。生用甘淡微寒,滲利清補,能清利濕熱、除痹排膿,略兼健脾,濕熱或又兼脾虛者宜用。 炒用甘淡滲利,平而兼補,主以健脾,兼以滲濕止瀉,脾虛濕盛無熱或熱不盛者宜用。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清熱排膿。

主治病證

(1) 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腫痛。

(2) 脾虛泄瀉。

(3)濕溫病邪在氣分。

(4)濕痹筋脈拘孿。

(5)肺癰,腸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亦可作羹,煮粥飯食,或入丸散。清利濕熱、除痹排膿宜生用,健脾止瀉宜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力緩,宜多服久服。脾虛無濕,大便燥結及孕婦慎服。

薏苡仁的故事

流傳於東漢的桂林一段歷史故事,相傳東漢時期南方一帶流行瘴氣,患病的人手足麻木、下肢浮腫、進而發展全身腫脹,由於病多從下肢起,故中醫稱之為「腳氣病」。

號稱「伏波將軍」的馬援,奉漢光武帝劉秀之命,率兵遠征廣西,平息南疆之亂。軍中士卒都是北方人,染此病者頗多,仗也不能打。馬援只好下令安營紮寨,請隨軍郎中診治,可隨軍郎中從沒治過這種病,眼看患病將士日益增多,馬援便下令貼告示:「只要有人獻方能治這種病,懸賞白銀五百兩。」,告示貼在大營門外,可是一天,二天,三天過去了沒見有人來獻方,直等到第七天,只見一個手拿著一根打狗棍的乞丐來到營門外,看了告示後隨將它揭下來。於是士兵們將乞丐帶到大營內,馬援便問:「你有何妙方?」乞丐笑一笑,從討飯罐里拿出一把象珠子一樣的東西說:這叫「慧珠子」也叫「薏苡仁」,這邊田裡都有種植,用它一把煎湯,喝完後就會好的,馬援半信半疑,遂讓士兵採集一些來試一試。沒想到乞丐獻的方子,治瘴真靈驗,患病的士兵服了薏苡仁湯後很快全好了,馬援非常高興,準備拿出五百兩銀子重謝乞丐,可是乞丐早不知去向了。

馬援平定南疆後凱旋歸來時,帶回幾車薏苡仁種子,準備回北方種植。誰知此事被人誣告,是搜刮來的大量明珠。朝野都認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稱為「薏苡之謗」。白居易也曾寫有「薏苡讒憂馬伏波」之詩句。

後人為紀念這位清廉奉公的將軍便把那坐山,稱為「伏波山」。山中的洞稱為「還珠洞」,這就是現今桂林灕江畔上「伏波勝境」,而「薏苡仁」也就有了「薏珠子」的美譽了。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春困來襲,看如何破解!
心陽不振症治醫案517期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