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路聊相機│照相機發明前後,人類如何記錄光影?

老路聊相機│照相機發明前後,人類如何記錄光影?

古董相機鉤沉

撰文│路萬江

說起古董相機,自然涉及如何對它定義的問題,而定義它的要素是什麼?諸如年代、機身、鏡頭、光圈、快門、底片等等。這又關係到具體一台相機的命名問題。凡此種種,朋友們曾有許多討論,大家從中獲益良多。筆者想就這些問題談一些自己的看法,權作為引玉之磚,歡迎大家指正。

前照相機時代

從時間來講,暗箱(Camera Obscura)應該是照相機之母,後來發明的照相機是在暗箱的基礎上加裝了感光材料而成的。公元前5世紀,中國哲人墨子就發現了「小孔成像」現象。1553年義大利人波爾塔(Giovanni Battista Della Porta)根據此原理製作暗箱,並出版了《自然的魔術》一書,介紹了暗箱的製作、使用方法,被公認為是暗箱的發明人。1568年,義大利人丹尼爾·巴爾巴洛(DanielBarbaro)進一步改進了暗箱。早期的暗箱就是一個不透光的箱子,在箱壁上開一小孔,讓外界景物的光影透過小孔,映在對面箱壁上呈現倒置影像供人進行輪廓描畫,所以,暗箱又稱「描畫箱」。

斯蒂芬·德拉·貝拉(Stefano Della Bella),《相機暗房裡的佛羅倫薩一瞥》,年代不詳,美國國會圖書館,萊辛·J.羅斯瓦爾多(Lessing J. Rosenwald)收藏。(掃描自《世界攝影史》,羅森布拉姆著,中國攝影出版社)

改進後的暗箱,又將進光孔裝上了雙凸透鏡,並能調整小孔的直徑,使映入的景物圖像更加明亮、清晰。同時,在暗箱內裝上呈45度放置的鏡子,讓水平映入的影像向上映到一塊毛玻璃屏上,既調正了影像,又方便了人們在毛玻璃屏上鋪紙,對景物輪廓進行描畫。16世紀至19世紀初,是暗箱的發展、風行時期。從無透鏡暗箱到有透鏡暗箱,從箱體抽拉調焦到鏡頭調焦,從木製到金屬制,從大到可容畫師進入的暗箱,到小可盈寸的攜帶型暗箱(從小型暗箱描畫的小圖,可用當時已出現的放大尺等工具進行放大),林林總總,形式多樣,但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暗箱雖然是照相機之母,但它尚不具備將影像固定住的功能。所以,它不是照相機。

暗箱正側圖

暗箱側面圖

暗箱背面圖

古董照相機時代

一般來講,能作為古董相機或高古相機的判斷要素,筆者認為應滿足如下條件:時間在19世紀;機身為木製(亦有少量全金屬機型);鏡頭早期為新月型鏡片,後為匹茲伐型鏡片;光圈早期為固定光圈,後為墊片式,沃特豪斯式插片光圈;快門從簡單的鏡前快門到鏡間、鏡後快門;底片從銀版、濕版至干版。當然,這些條件並非必須同時滿足於某個機種之上,但它們可作為判斷古董相機的大致標準。

從時間上說,早在1835年夏天,英國人塔爾博特自己製作了小方箱型相機「捕鼠器」。這也是現存最早的相機。儘管如此,「捕鼠器」只是塔爾博特本人製作的、試驗性的相機,不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照相機」。

「捕鼠器」相機

「最早的照相機」這一殊榮仍非法國人達蓋爾(Louis J M Daguerre)研製的相機莫屬。這種於1839年8月19日在法國科學院上宣布的達蓋爾照相法,使用的木製相機名曰「基盧克斯」,是達蓋爾的親戚、文具店商人基盧克斯(Alphonse Giroux)製作的。機身由胡桃木製成,固定基座滑箱式(Sliding Box Camera,法國管它叫抽屜式Tiroir)銀版相機,片幅是216mm×164mm (6.5×8.5英寸,它也成為銀版照片的全版標準) ,鏡頭則是由達蓋爾的朋友、合作夥伴謝瓦利埃(Charles Chevalier)提供的。謝瓦埃利在1821年發明了這種1組2片的消色差風光鏡頭。該鏡頭光圈f/15,其焦距為380mm。此相機現存世12部。

「基盧克斯」相機正側圖

「基盧克斯」相機多角度圖

達蓋爾,《聖殿大道,巴黎》(Boulevard du Temple, Paris),約1838年,達蓋爾法照片,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博物館 (掃描自《世界攝影史》,羅森布拉姆著,中國攝影出版社)

可以說,從基盧克斯相機開始,人類正式進入了照相機時代。

作者簡介

路萬江

北京人,北京收藏家協會相機鐘錶專業委員會會員,自1992年開始有針對性地收藏古董相機,尤以19世紀攝影器材發展過程中具有歷史節點性質的機型為主,如暗箱、銀版相機、濕版相機、錫版相機、玻璃干版相機以及異型相機等。

編輯│秋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闍 的精彩文章:

清初木版畫集《天下名山圖》,這些歷史悠久的名山你去過幾處?

TAG:蘭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