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小米粒兒讀唐詩《涼州詞》

和小米粒兒讀唐詩《涼州詞》

點擊綠色按鈕播放古詩,以支持前進後退

古詩注釋

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3、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等於231cm或264cm,約等於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一種樂器.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11、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埋怨。

12、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的是《楊柳曲》。

古詩譯文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這首詩表達出戍邊士兵的思鄉懷土之情。詩的首句寫極目遠眺之景, 描繪出黃河的蜿蜒雄壯。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孤城,意境蕭殺悲 愴。先寫邊塞的蕭索悲涼,以襯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第三句忽而一轉,引人羌笛之聲。羌笛所奏是《折楊柳》的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玉門關內或許春風和煦,關外卻是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一個「怨」字,用詞精妙,語調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首詩寫出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 蒼涼,沒有衰萎頹唐的情調,表現出詩人廣闊的胸襟。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才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個人簡介:

7歲寶貝媽媽,10年資深幼兒園教師,

業餘喜馬拉雅講故事主播一枚,新晉自媒體人,

喜歡為小朋友們講故事,喜歡研究幼兒教育。

歡迎關注喜馬拉雅大米粒兒講故事

更多好故事帶給可愛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米粒兒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大米粒兒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