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游紐約曼哈頓,日賺斗金的富豪不愛超跑愛步行

日游紐約曼哈頓,日賺斗金的富豪不愛超跑愛步行

乾隆皇帝在位年間,一座因移民和戰爭成長起來的年輕城市在大西洋邊緣成長起來。日後,在自由女神像的注視下走進這座城市的居民給它帶來了來自全世界的文化、語言和思想,對財富的追求也在這裡紮根,孵化了世界金融中心。

它是紐約,俗稱「大蘋果」「哥譚」「不夜城」。

自建國至今,紐約見證了無數商業、政治、人生的興亡。各種要素來來去去的同時塑造了紐約的城市面貌,讓人不禁對高樓大廈容納的生活體系產生強烈興趣。

上周,我借紐約車展的機會,花了 1 天時間遊覽紐約曼哈頓。帶領我穿越紐約的既有剛剛上市的嶄新 SUV,也有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地鐵,一趟簡短的旅程足以讓我們看懂世界金融中心的車輪生活。

紐約人開不開車?

去了美國就能隨便開車不受限制?紐約人可不會這麼想。

凌晨五點,從肯尼迪國際機場通往曼哈頓的路上已經擠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有的載滿了剛剛忙了一夜的夜班勞動者,而那些急著衝過黃燈的寶馬、賓士、凱迪拉克則可能是華爾街金融人的座駕。

紐約的路面交通和所有美國大城市 Downtown 區域一樣,那都是難以置信地糟糕。所以很多紐約人更願意選擇高效率的地鐵。

紐約交通擁堵的原因又和舊金山、洛杉磯有一定區別。

漫步紐約街頭,你可以看見很多《這個殺手不太冷》里讓 · 雷諾居住的老式公寓。這些公寓沒有地下停車場,沒有架空層的停車位,居民只能在馬路邊的公共停車場搶佔難得的空閑停車位。萬一遇上修路,本就緊缺的停車位資源這下更緊張了。

但住在城區的可不只有買不起大房子的中低收入人群。除了上世紀建成的老式公寓,曼哈頓還有公園大道 432 號、Manhattan View at MiMA 這樣價值連城的豪華住宅。繁華的商業氣息、沖向天際的摩天大樓讓紐約曼哈頓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區之一。

(公園大道 432 號)

相比「公司在市區,住所在郊區」的矽谷生活方式,紐約城更像是西方版本的香港、新加坡和北京。無論白天黑夜,紐約城區的人口密度都維持在高位,停車位和道路資源的不足決定了這裡不可能允許所有人都開車出門。

為了滿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紐約政府的解決辦法是發展鐵路交通,給城市居民創造了私家車的替代品。

在以紐約為藍圖設計的沙盤遊戲《俠盜獵車手 4》里,男主角 Niko Bellic 初到紐約就住進了高架鐵路沿線的一間老式住宅里。雖然遊戲是虛構的,但這也確實是一百多年前紐約人熟悉的城市面貌。

(高線公園)

1868 年,紐約第一條高架鐵路線開通,標誌著紐約市內鐵路交通的出現。時至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一睹當年紐約人的生活環境。

現在,紐約地鐵一共擁有超過 370 公里的商業營運線路,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地鐵系統之一,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 24 小時不間斷服務的地鐵。想要遊覽紐約市區,最好的方法不是下載國際版 Uber 或者在機場租車,而是在地鐵站按遊覽時長買交通卡,單程票只需 3 美元就能坐地鐵去紐約城區任何一個角落。

悠久的歷史也給紐約地鐵留下了時間的痕迹,說它是全世界最髒的地鐵也不為過。一到夜晚,紐約地鐵就成了流浪漢的臨時庇護所。想安全地體驗地鐵之最,務必多留個心眼。

如果我們對紐約人的定義是居住和工作都在紐約城區的人,那「不開車」甚至「不買車」就是紐約人對當地交通狀況最好的回應。

紐約人開啥車?

根據密歇根大學交通研究所的研究,2016 年美國人均汽車保有量 0.766 輛,家庭平均汽車保有量 1.968 輛。即使是在汽車寸步難行的紐約,很多出行的需求仍然要通過汽車來滿足。

大型 SUV 在紐約的流行水平大概等同於 GL8 在國內一線城市的普及度。畢竟紐約可是聯合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等全球性政府、金融機構的聚集處,想要伺候好那些站在資產、政治鏈條頂端的人,必須拿出最有美國特色的豪華車。

凱迪拉克凱雷德在這裡遍地可見,起售價只要 7.4 萬美元,搭載 V8 自吸引擎和 10AT 變速箱,最多可以坐 8 個人。

和凱雷德一樣常見的,是在國內基本見不著的雪佛蘭 Tahoe、雪佛蘭 Suburban、GMC Yukon、道奇 Durango。按照「豪華」的標準來看,它們離歐洲同行還有一段距離,但這些車的空間、動力、舒適性都很出色,拿來當企業用車的性價比極高。

紐約人的私家車選項就比商用車多很多了。

SUV、轎車、MPV 仍然是家庭用車的主流選擇,這點跟中國區別不大,能裝始終是人們選擇家用車的第一個標準。大家庭開 MPV,小家庭開轎車,很正常。

日韓系家用車在紐約很常見,豐田和日產選擇在紐約車展首發 RAV4 和新天籟就足以證明美國消費者對日系車的認可。

如果家裡想買第二台車,那就是時候來點美國特色了。傳統的美式肌肉車售價不貴,算上車貸,有個穩定收入來源的美國人都有能力入手,來接我飛機的司機去年就買了台 V8 野馬當聖誕節禮物。不過這種車往往擺脫不了「玩」的屬性,充滿戰鬥氣息的肌肉車車主也可能是揮霍無度靠貸款買車的人。一部分愛車的中產階級不想被貼上「招惹是非」的標籤,更鐘情歐系豪車。

當然了,要是有機會去美國自駕游,那我還是推薦租一台野馬。肌肉車與公路之旅簡直是絕配。

以上可以說是紐約或者全美國人都青睞的汽車,但算不上「特色」。接下來這些車可能就真的是紐約特色了。

電影里的美國警車總是很霸氣,但路網密布的紐約也需要一些能靈活穿行的小型警車,所以紐約市警察局(NYPD)在城區部署了 Go-4 封閉式三輪警車。

作為 NYPD 曾經的基本款巡邏車,Go-4 的性能只能說是「夠用」。沒有運送嫌犯的多餘座位,1.0L 自吸引擎只能輸出 66 馬力,極速不到 60km/h。1.37 米的寬度倒是成了它少有的優勢,很適合在景點、狹窄的街道上作出快速響應。

習慣了 V8 重型警車的美國警方很難適應三輪車,殘破的警車也有損紐約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形象。於是在 2016 年,NYPD 開始引進 Smart Fortwo 代替 Go-4。除了沒有搭載嫌犯的座位外,警用版 Smart 的車內設備一應俱全,紐約時報表示其購置成本甚至要比 Go-4 三輪車便宜 20%。

NYPD 有穿行街角巷尾的特別手法,視金錢如生命的金融人也有屬於平民的西裝伴侶。

中國共享單車征戰海外的腳步越來越快,新加坡、倫敦、荷蘭、華盛頓都有了統一塗裝的小黃車小橙車,然而在紐約,我們只能看見一種顏色——花旗藍。

2013 年 5 月 27 日,紐約市私有營利公共自行車系統 Citi Bike 正式投入運營,花旗銀行憑藉六年 4100 萬美元的贊助冠名 Citi Bike。Citi Bike 和中國杭州、深圳等地的有樁公共自行車有著相似的使用規則,一個區別是 Citi Bike 支持信用卡支付,對外地人更友好。

目前 Citi Bike 已經投放了 1.2 萬輛自行車,750 個網點遍布紐約人口密集區,任何遊客都可以騎著自行車行走在紐約長達 1930 公里的自行車道上,體驗比國內處處跟行人公交車小麵包搶道好太多。

城市經濟孕育汽車文化

都說美國是汽車文化濃厚的國家,然而紐約,特別是曼哈頓區,真的沒有太多與汽車相關的故事。華爾街銀行里的職業人脫下套裝後也許是開著敞篷肌肉車的潮人,只不過在曼哈頓,工作與社交才是生活的主角,汽車則是純粹的交通工具。

那董車會(微信搜索:董車會)這次算是去了汽車文化的荒漠?

非也。紐約的馬路之所以會形成今天的狀態,是紐約城兩百年歷史的結果。地鐵和城際火車網路的拓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自行車道的升級稀釋了城區汽車的路權。

即使紐約市民對紐約州州長葛謨提出的曼哈頓交通擁堵費方案提出異議,甚至有計程車司機因此自殺抗議,高昂的停車費、擁堵的交通和便捷的地鐵、自行車仍很自然地澆滅了一批市民的自駕熱情,用一隻無形的手維護城市交通秩序,讓願意開車的人至少有路可走。

與其單純研究紐約人開什麼車,一切塑造了紐約出行格局的城市規劃背後的故事,以及紐約人的生活方式,才是紐約汽車文化最值得一看的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vivo X21 評測:當劉海屏遇上屏幕指紋
價格殺手再降臨 Wbin AIO曲面一體機性價比超iMac多倍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