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門頭溝這個村曾經來了位「大牛」,改變了一個朝代!

門頭溝這個村曾經來了位「大牛」,改變了一個朝代!

在道教歷史和信仰中,丘處機被奉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丘處機被描述為一位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以及抗金護民的民族英雄人物,這也使他更為大眾所知。那麼他來門頭溝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在聊之前我們必須要先說咱門頭溝的一個村子燕家台。

燕家台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西北部清水鎮轄區,距北京市中心約100公里。地處東西龍門澗匯合處的台地上,東西兩股溪水像兩條長龍匯於村口,然後流向清水河,得名「二龍台」,後因一燕姓人家最早住在這裡,被改稱為燕家台。全村現有村民230戶,560餘人,村莊面積8萬平方米。這裡不僅保留下來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而且還發掘出土過不少文物古迹。村落的歷史悠久,商代即有人跡,元代開始有正史記載。相傳明初永樂皇帝曾派人到此選皇陵,如果真的被選定了,村裡的人就要全部遷走,於是村上的人們將「燕家台」改稱「晏駕台」,因為過去把皇帝死了稱為「晏駕」。果然來選址的人認為很不吉利,沒選在此地。於是人們又將村名改了回來,仍叫「燕家台」直至今日。村中存一古廟「通仙觀」,建於元代,曾是白雲觀的下院。現廟已毀,僅存廟碑二塊。

上文提到了「通仙觀」我們就要從觀的來源這裡說起了。

金元之際是我國歷史上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隨後,蒙古汗國興起,割據北方。幾大政權競相逐鹿中原。由於丘處機名氣極大,南宋、金和蒙古三個政權都爭相延請他輔佐。他的途徑主要是京西古道,當時丘處機在山東傳道,正值南宋、金、西遼、西夏、大理等各據一方。丘處機審時度勢,於公元1219年毅然接受成吉思汗之邀,「處機乃與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西去雪山(今阿富汗境內興都庫什山))行營拜見。

丘處機此次西行「經數十國,地萬餘里,始達雪山。」在萬里西行的過程中,沿途修建道觀多所、招收信徒無數。在行至今天的蒙古國西部科布多時,丘處機將弟子宋道安、李志常等留下,建立了全真道觀,成立全真教的組織。在京西燕家台修建通仙觀也是他在德興府盤桓期間的碩果之一。史書和現存通仙觀碑文都記述了這段歷史。

明代宛平縣令沈榜在《宛署雜記·山川·寺觀》中記載更加明確:「墨雲山,在縣西二百餘里,下有黑龍潭,栢谷(古時谷通峪)間,有張仙洞,深闊二丈余,塘之下有通仙觀。┅┅通仙觀,在齋堂村,離城二百里。元長春真人結茅以居,元帥劉津置田十(註:碑中為「七」)頃,漸創宮闕。提舉王道明記。」

通仙觀現存二通石碑均稱《重修通仙觀碑銘並序》。其一(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高109厘米、寬64厘米、厚16厘米。其二(明)嘉靖九年(1530)高115厘米、寬66厘米、厚17厘米。

碑文對這段歷史記述更為詳細,丘處機率弟子雪山應召,西行途中發現燕家台實為風水寶地,「附宛平縣之北二百里許,鄉曰齋堂,堡為清水,有觀曰通仙。實清和大宗師舊隱也。其地,上據墨雲山,下瞰黑龍潭,柏谷澗出其東,龍門澗辟其西,景物瑰奇,草木叢茂,真隱士之所棲處,俗呼為燕家台焉。始長春真人應緣海上,將有龍沙之行,盤桓德興府九仙山。一日游是地,顧謂弟子清和師曰:『隱跡棲真之所,無逾於此,他日宜大有興建。又當南北往來之衢,真可為福地也』」從此引出了尹志平幾修通仙觀的歷史。

恩,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最後成吉思汗成了一代天驕。怎麼樣身在當地的您有沒有聽過類似的故事呢。趕緊在寫留言處和大家聊聊吧!

廣告專區

門頭溝信息港

你有69位好友已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門頭溝信息港 的精彩文章:

TAG:門頭溝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