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提倡幼兒赤腳活動?

為什麼提倡幼兒赤腳活動?

來源 科學公園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人類的發育特點。

人類嬰兒一直待在黑暗的環境中會導致失明,如果待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中會導致弱視。嬰幼兒如果限制在狹小的空間中,不許爬,不許站立,不許走動,下肢的發育也會不正常。如果嚴重缺乏交流互動,會導致幼兒智力發育異常。

相反有些動物,比如一些昆蟲的發育過程是固化的。蜜蜂的幼蟲生活在一個小格子里,活動空間非常小,而且蜂房裡暗無天日。幼蟲當然無法鍛煉眼睛和腿。事實上幼蟲並沒有眼睛,也沒有腿和翅膀。之後幼蟲化蛹,再羽化成成蟲,這時候它的眼睛、翅膀和腿都很健全,馬上就可以使用。

對比兩種截然不同的發育模式,可以看出人類的發育過程需要環境給予積極的反饋。

昆蟲固化的發育模式具有極高的效率,而哺乳動物可塑性的發育模式具有更高的靈活性。

人類的手和腳雖然體積不大,但骨骼、關節、肌肉的數量非常多。如果看手和腳上的感覺與運動神經在大腦投射的區域(圖1),會發現腳占的區域比整條腿的還大(手不用說更大了)。也就是說,腳在發育過程中需要很大量的活動和反饋。與衣服不同,鞋通常比較硬,再加上襪子的一層包裹束縛,腳部很多關節和肌肉的活動範圍變得很小,而且由於鞋襪的隔絕,腳對外部的感覺也很大程度上被屏蔽。因此,幼兒穿鞋會對腳部的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圖 1

當然也不止幼兒,兒童、青春期孩子乃至成人穿鞋都會有負面影響,只是可塑性越大的階段影響也越大。

圖2是文明社會常見的腳,圖3是熱帶落後地區孩子們的腳,能看出前者腳趾擠在一起,後者自然分開。可以說,在穿鞋中成長的腳或多或少都有些畸形(包括常見的拇外翻等,圖4),只是這種畸形大多不嚴重。但有一種影響比較大的異常就是扁平足。扁平足既有遺傳的因素,也有環境的因素。對於遺傳上的扁平足易感者,幼兒階段穿鞋會提高扁平足發生率。因為足弓是靠一組韌帶維持的,幼兒的韌帶如果得不到充分的鍛煉會更易發生扁平足。非扁平足的人赤腳運動也會讓足弓變得更緊緻。

圖 2

圖 3

這是人們早已發現的現象,但在我國知道的人還很少。而實際上我國恰恰最需要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因為我國的孩子們可能是世界上的赤腳活動機會最少的。很多國家有在室內赤腳的傳統,這些國家包括日本、韓國、東南亞很多國家、南亞國家、中東國家等等。歐美雖然沒有這方面的傳統,但室內多鋪有地毯,幼兒學走路總是從赤腳開始,在家裡也多是赤腳,美國孩子赤腳在院子里玩也很常見。像我國這樣回到家還要專門穿居家拖鞋的情況是很少見的。我國有些地區雖然曾經有過赤腳的傳統,但似乎總是和貧窮聯繫在一起,一旦生活好了,人們便忙不迭地穿上了各種鞋子。其實把赤腳和貧窮、邋遢聯繫起來並不會使人變得高大上,尊重事實,講科學才是真正高大上的。所以,在溫度和地面允許的情況下多讓你的孩子赤腳活動吧,好處是實實在在的。

圖 4

PS. 有些人非常極端,不但認為孩子不應該赤腳活動,還說孩子應該穿硬的皮鞋,這樣腳的形狀才能長好(或者赤腳導致平足等)。類似地,也有人認為嬰兒的腿應該綁起來,不然會長成羅圈腿。這些人對自己的基因毫無信心,卻對自己愚蠢的頭腦很自信。

也有不少誇大赤腳走路的好處的,什麼腳是第二心臟,赤腳走路包治百病等等的,也全是胡說。原始人一輩子赤腳,還不是很少活過30歲。

也有說法認為赤腳對孩子的食慾、身高、智力都有促進作用,但這方面還缺乏證據。目前只能說赤腳玩耍會給很多孩子帶來快樂。

(圖片來自網路)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轉基因食品比非轉基因食品更加安全
轉基因能不能吃?不學生物,用邏輯也能判斷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