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枡野俊明:追尋「心靈自由」的景觀空間

枡野俊明:追尋「心靈自由」的景觀空間

編者按

2018年3月23日上午,第八屆園冶高峰論壇暨亞洲園林大會在北京開幕。開幕式及園冶杯國際競賽頒獎盛典之後,日本禪僧大師枡野俊明先生作了一場關於日本禪宗文化與景觀設計理念的主題講座。

枡野俊明是日本當代景觀設計界最傑出設計師之一,同時也是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學科教授和日本造園設計事務所的創始人。作為日本禪僧大師和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住持,曾被《時代周刊》評選為當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枡野俊明將其「內心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每一個景觀作品中,以一種淡然而又沉靜的禪宗修為向世人展現了一種富有靈性的心靈感悟空間。

此次主題講座中,枡野俊明先生從禪宗園林文化的起源出發,探討了東西方景觀文化以及傳統造園文化和現代造園文化的差異,並以自己實際參與設計建造的景觀項目,詳細地向大家講解了日本禪宗文化的真正內涵,以及禪宗思想如何通過園林的形式展現。講座過程中,他對提問者的回答也是在方寸之間盡顯無窮,深深折服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以下為枡野俊明主題講座內容實錄:

今天能夠榮幸地來到這個地方,見到在場的每一位嘉賓,我感到非常的高興,謝謝大家!同時,對於園冶杯的眾多優秀獲獎作品也表示祝賀!

圖1 枡野俊明先生

我是日本禪宗寺院的一位禪師,參加過一些景觀的設計與建造,尤其是日本庭院的景觀設計工作。同時我也在日本一家美術大學擔任教授職位,指導本科生和碩士生的學習和工作,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禪意的寺院空間。近五到十年,很多歐美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對於禪意景觀營造的興趣逐步提升,所以來自於海外的工作邀請也變得越來越多,大概每年都有十到二十個的國外景觀項目在運行。

禪宗思想其實最早來源於唐代,在唐代有很多珍貴的詩句都闡述了禪宗本身的含義。其中禪宗思想有一個重要的理念,「每日三省吾身」,即每天需要排除掉自己身上的雜余東西,如果不達到這個標準,今天的飯也不能吃。其實現代禪宗思想不僅僅是在日本,在中國、韓國等一些亞洲的國家都在進行禪宗活動,我只是通過日常的參禪,或者是禪意空間的創造,把佛學的思想或者是哲學的思想傳給世界,傳給大家。因為時間有限,我主要談論以下幾個方面,包括日本的空間觀和其他國家的對比;日本的禪意價值觀;以及設計作品分享。

一、區別於他國的日本空間觀

行為差異導致的空間差異:

圖2 義大利城市廣場

首先我們來看西方的一些圖片。圖2中的場景是義大利廣場,通過這張照片我們會發現,歐洲國家塑造空間時會有一個特點:空間的核心建築一般都是集中在整個城市的中央,包含了教堂、市政府、醫院等建築場所。這裡廣場的含義更趨向於一個公共交流的活動場所,強調政府和市民之間的互動性和場所的實用性,大家聚集在這個廣場議論一些城市和社會問題,比如:未來城市應該向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等。其次我們來看日本,在日本城市中鮮有像歐洲一樣大規模的廣場,因為我們的社會生活習慣相對內向,不會有大量人群聚在一起,公開地去討論某些問題。雖然城市中也有一些開放遊樂場所的設計,但是在日本並不是主流。

建築結構差異導致的空間差異:

(1)牆壁:歐洲的古典建築通常以石材作為主要材料,建築的構成常是以牆壁堆積而成的空間布局。在這種材料特質下,為了保證建築物的穩定性會設置很多外部拱形階梯,固定於牆體之上,所以為了保證結構需求,建築空間開放的機會非常小。而日本的傳統建築常以木質結構為主,由柱樑、斗拱和釘子來構成,最初期的建築甚至沒有任何一面牆壁。在這樣的開放建築空間內,永遠能夠第一時間感受到外部的環境,感覺就像把自然建造在身邊一樣,也就是說日本其實是非常注重外部的環境和建築內部空間的融合性,以京都南禪寺的建築立面為例,雖然坐在建築裡面,眼睛卻可以看到外邊的空間,好像伸手就可觸摸到外面的自然界。

(2)屋頂:歐洲在基督教的宗教引導下,人們渴望接近於神,接近於天,所以在建築物屋頂有非常多的塔狀結構,由於是石材來做,所以非常穩定,不怕任何的風雨,但是缺乏和室內空間的溝通,不考慮採光的問題。反過來日本的建築物,通常會有很大的屋檐,其材料都是源於自然,以木材,茅草和泥土為主,這些材料不防風雨,而是起到夏季遮光、冬季保暖的作用。

圖3 義大利屋檐和日本屋檐對比

(3)迴廊:西方建築以牆壁來組合,迴廊和主體建築以牆壁進行劃分,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相比較的話,建築物的廊下空間也屬於內部空間。而日本的流廊由屋檐、柱子和扶手組成,與主體建築空間連接處並沒有實體牆壁,從而使得左右內外的空氣可以相互流通,建築內部空間和外部融為一體,形成流廊空間。

圖4 歐洲連廊和日本流廊對比

(4)窗:歐洲建築中,窗戶的設置因為教會的關係,或者說因為牆壁的關係,不會做很開敞的設計,所以窗戶都是細長形狀,在光照下與室內牆壁形成鮮明的明暗對比,牆壁處非常黑,漏窗處非常亮,所以常將宗教內容繪於玻璃之上,另外根據宗教的內容,窗戶的樣式進行不斷的升級。

(5)結構布局:在歐洲的景觀布局當中,通常會有主次之分:前面硬景是主,後面的軟景為輔。比如圖中的義大利園林以噴泉和雕塑作為主景,綠植在其後作為背景,突出襯托前景的噴泉和雕像。而日本的園林就如京都的庭院所示,屋檐、柱子、挑台和水池並沒有主次之分,而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法國的園林與義大利園林相似,也存在著主次之分,圖中突出體現了建築物的核心地位,而在四周輔以低矮的草坪空間,作為建築物的延伸,這布局直接將人的視線引導至中央核心建築物,以視線主導形成一條中軸線,使得整體空間布局的主次之分非常明顯。這樣的景觀,在歐洲認為是美的,而在東方或者是日本園林中則不然。日本園林認為:人在自然界漫步,需要隨著自然界所蘊育出節奏慢慢前行,而不是設置一個非常明顯的標誌物來去引導大家的視線,就像圖中大家所看到的京都的景點中展示的一樣。這一點是東西方園林空間觀點中一個很大的差距。

圖5 歐洲軸線景觀和日本漫步小徑

(6)建築高度:上文提到的軸線及主次觀點差異,很多情況下也是由於建築物的層高不同,人們觀賞園林的角度不同。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義大利的照片,因為歐洲的建築一般都是四五層高,經常要考慮人從高處往下觀看時的景象,所以西方園林中常有整形的方式,看布置很多規則式的模紋在內。而日本的建築相對低矮,在整個風景的構成當中,經常是多種景物非常融洽的結合在一起,即我們所講的「天人合一」。

藝術作品中的東西方審美差異:

(1)器具:歐洲器具講究把所有的東西都要做到非常完美,比如說杯子,除了及其豐富的色彩外,還要在能裝飾的地方都加上非常精美的裝飾,要做到看完這個杯子之後,覺得已經非常完美,沒有任何一個多餘的地方可以再添加其他修飾。歐洲人對於這種「完全的美」是非常認可的。接下來看日本的茶碗,這個茶具是喝抹茶時的專用茶碗,和剛才歐洲的杯子相比,這個茶碗歪歪斜斜、坑坑窪窪,看起來並不完美,但其實製作器具的過程中,日本的匠師追求用泥土自然而然形成的紋樣,茶碗表面的圖形,也是自然放釉形成的圖案,這種獨特使它形成唯一的器具。一件作品的好壞常常取決於它的作者,取決於作者的思想和處事的態度,這在日本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就是日本人所接受的審美:一種超越人性的偶然性,比如說茶具燒制過程中自然火燒強弱偶然間形成的紋理,這反倒是一種自然的美,融入到杯子裡面去。這個是一種超越完全的不完全,最終一個超越完整狀態的成品應該是一種不完全的狀態,才是更加符合自然界原理。對於這種價值觀,日本人是非常的重視,非常希望能夠延續下來的一種觀念。

圖6 歐式茶杯和日式茶碗

(2)插花:歐洲的插花,通常是體量偏大且顏色眾多的,因為歐洲追求華麗,追求完全的狀態。反過來日本的插花,一支花、一顆草也許所表達的並不是非常華麗的景象,但是反應了這個植物本身的生命力,把這個生命力完整的展現出來,使觀賞者從這個生命力當中感受到個性的獲得。

圖7 歐式插花和日本插花

(3)繪畫:歐洲的繪畫以油畫為主,一開始用素描形來起稿,通常把整個畫像畫得非常滿,再用濃厚的油彩一層一層蓋過去,這是西方油畫展現的特點,也就是在繪畫過程當中,不斷的在改變畫面的空間布局,一直達到一個畫到完美沒有辦法再添加的狀態,這就是歐洲繪畫一個審美取向。反之來看東方的水墨畫,中國和日本都有水墨畫,水墨畫的過程不會有素描草稿的階段,而是直接在宣紙上下筆,這就需要平時不斷的練習,練習成百上千次後在自己的精神最集中的一瞬間把作品畫出來。比如看這幅畫畫的是柿子,想用不同的色彩表達柿子成熟的狀態,看的人不同,他所想像的柿子成熟的狀態也會不同。再比如日本的美術當中,有很多空白的地方,我們把它叫余白,包括在畫的過程當中,從起點到落點中間有一個叫間,這個間和余白其實都是繪畫中一個重要的過程,這就是日本繪畫最大的審美標準,即在其畫作中有一個很大的空間,讓人去聯想去想像,把自己的想像填充上去,這也是和西方非常不同的地方。如上所說,也都基本體現了日本的禪意,日本的美術也離不開禪宗思想。

圖8 歐式繪畫和日本繪畫

二、日本的禪宗價值觀

圖9 日本僧人參禪

圖9中所展示的是日本僧人的常見參禪方式,在修行的時候,坐在榻榻米上,叫做坐禪。在參禪過程當中一個人是根本完成不了,通常有很多人相伴一起來參禪,最多的時候有150個人一起參禪。禪的含義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即是認清自己,看清自己。一個人生下來的時候是天真無邪的狀態,這種純潔狀態下自身內部的空間是最多的,但是隨著來到這個社會之後,有很多慾望,有很多執念,導致純潔的空間越來越少、越來越小。那怎樣在現在的慾望和執念控制下,去拓展自己內心的空間,就需要通過禪,通過修行的方式把個人心靈的純潔空間不斷擴大。這其實也就是為什麼要參禪,為什麼要做禪意的空間。

圖10 一休法師及其書法

圖10的塑像就是一休大師,書法是他所寫的,亦是他參禪的一種修行方式。通過這個書法我們可以看到立式的空間,這種空間也是一種禪意的體現。

圖11 苔式枯山水 夢窗疏石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園林作品中體會到禪宗思想,圖11中的枯山水是禪宗園林當中最高級別的作品,這種園林的形式稱為苔式。通常我們認為枯山水是通過布置沙石的形式來體現,但在這個景觀中卻找不到砂石。其實在這個園林中曾經也是有很多砂存在,因為時間久遠,在砂石之上就附著了很多苔蘚,這是景觀的一個自然生長過程,這個作品的設計師就是現在看到的夢窗疏石大師所建。夢窗疏石也是研究如何通過山水格局把禪宗表現出來。以上兩種形式所表示的禪意空間是立體方式,現在看到的則是平面的方式。

圖12 雪舟大師及其代表水墨畫

圖12中的人物是雪舟大師,他被稱為日本的畫聖,主要創作山水主題的水墨畫。

三、七論日本禪宗思想

(1)不均勻、不均衡:不要去追求事物的完美,不要去追求它的完整。我們設計的是無限延伸的空間,所以禪意里不要它完整,要是不均衡的。

(2)脫俗:脫俗就是指脫去世俗的想法。在整個作品當中沒有任何世俗,不要用內心想到必須要用的東西去營造空間,而是讓設計自然而然的在它所處的環境當中生長而出,這就叫脫俗。

(3)自然:類似於中國人所說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就好像圖13中所示的這個場景,雖然是經過精心的設計及施工創作完成,但是與場所的契合度十分高,所看到的景象並不會讓人感覺它是被設計出來的,而是非常自然的一種狀態,好似自然界就存在這樣一個空間。

圖13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4)簡素(簡潔):在整個空間當中能夠省略能夠舍掉的都要舍掉,最後形成乾淨整潔的空間,叫簡素。

(5)靜寂:靜寂的空間並不是說整個環境當中沒有人,非常安靜。而是指人們內心的靜寂狀態。禪宗追求的是心靈的靜寂,身處鬧市也能感受到內心的平和。

(6)枯槁:日本園林當中枯槁是指一種狀態,一個人達到非常高的境界,他坐在那裡,即使不說任何話,不做任何活動都是有相當大的存在感。一個好的園林作品也是,不要宣揚說我這個作品做的非常好,而是擺在那裡,讓人自然而然地感覺到它的存在感,這才是一個真正高境界的好作品。

(7)幽選:這種理解就好比也我們對空間加了一層席子,形成通透的網格,這些網格作為一層障景,不會把最好的東西馬上展現在你眼前,而是通過這一層隔擋去想像,前面到底有什麼好的東西在裡面。這其實就是中國經常說的「先抑後揚」,即日本所講究的幽選。

綜上所述,禪宗最終追求的是一個心靈的自由,這個心靈不受外界任何的干擾,不論是作品的創作,還是人的行為,都保持純潔自由的狀態,這就是禪宗的核心思想。

四、枡野俊明設計作品

(1)禪院園林——迎賓廳

這個是日本的禪院園林作品,名稱叫迎賓廳。(圖14)整個作品的風格屬於日本的鎌倉時期,分為兩個不同的院落,第一個院落以石材景觀為主,是典型的枯山水做法,給人以強勢、剛健的感覺,從庭院側面的照片我們看到遠處有一個隱約可見的石壁,石壁的尺度及紋理與其前部的白砂相承接,象徵著瀑布其上流下來,又順著河流到近處。與其相對的另外一個庭院則以苔蘚為主要造園材料,對比石材庭院體現出一種柔和感。

圖14 禪院園林——迎賓廳

(2)酒店景觀

圖15 酒店景觀

現在看到日本酒店的一個景觀(圖15),在建造初期通過對場地的調研發現場地下方是酒店的地下停車場,在場地中存在一個與地下相同的通風井,所以設計時巧妙地利用通風井進行了瀑布和跌水的景觀組合處理,讓水流從這個位置跌落下來。此外,從場地的側面照片可以發現,整個設計空間非常狹窄,所以怎樣通過更多豐富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單調的空間,就成為此次設計的重點。對於此問題,我們採取了光影變化的設計方式,在通風井下端設置了幾塊板狀石材,通過對石材擺放方式的調整,使石材形成承接光線的亮面和不承接光線的陰暗面,石從而形成一種黑白明暗的對比。

圖16 酒店四樓平台處理

現在看到的這個小庭院是在酒店的四樓(圖16),因為受承重的限制,可應用的空間不是很大,所以我們我們在酒店承重牆的範圍內,設計了帶狀石塊的布置,形成目前這種布局形式。同時因為這個酒店屬於現代風格,所以使用的材料除了苔蘚外,石材的種類選取花崗岩,也是符合現代格調。

(3)企業景觀設計

現在看到的作品(圖17)是對一個企業進行的景觀設計,在這個作品不僅涉及到了園林的內容,也涉及了整個建築的景觀提升。整個作品的核心以中心庭院為主,庭院的虛空間與建築的實體空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建築立面以灰色牆面為主導,因為建築基本上已經只是一個體塊存在,所以把建築裝飾多餘的部分全部除掉了,形成一個非常簡約的風格。現企業一個入口設計是模擬日式建築中的一種空間形式,有一個屋檐,人們可以在這個屋檐的下靜坐,觀看看外邊的景色。

圖17 企業景觀設計

圖18實用石塊堆疊形成一個瀑布的景象,瀑布旁邊的石塊尺度大概是四米左右,整個瀑布跌落的高差為兩米高左右,十分壯觀。

圖18 瀑布景觀

對於建築室內我們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圖19),由於室內以現代風格為主,所以對於壁龕進行了簡單的改造,基本採用木頭和石塊進行裝飾。這也是對日本的傳統的壁龕空間的模擬,下面布置體量較大的石頭,中間放一組插花或者在牆壁上掛一個軸畫。

圖19 建築室內空間

(4)酒店室內景觀

圖20 餐飲區域設計

這個是酒店中的餐飲區域(圖20),也可以作為宴會廳的場所。在這個場所當中,利用景觀的設計把人的視線進行提升,將建築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景觀融合起來。

在酒店核心的部分放了一個插花作品,也是由我來設計完成的,這個作品採取兩端高差不一,盤旋而下的連接方式,結合它的裝飾的紋路來模擬水從上游流到下游這樣一個循環結構,作品陳設的地面上可以看到類似於瀑布的波紋,寓意水從上面流下來,地毯上形成水波蕩漾的感覺。用這樣的作品來體現水的蘊育和水的流動。

這組景觀(圖21)設置在建築室外,由於建築物內部和外部市政道路之間有近五米的高差,為了解決這個高差從而設計了一組擋土牆來保證道路的安全,擋土牆上設置了水慢慢跌落的景觀。

圖21 建築室外設計

現在我們看照片是外部空間當中,類似於後花園的景觀空間,和剛才的酒店景觀設計類似,這個位置也是地下停車場一個排氣井,所以相同的設計了跌水的景觀。

(5)加拿大大使館景觀設計

位於東京的加拿大大使館(圖22)於1991年完成建設,當時就想追尋一種現代枯山水的表示方式,所以經過了很多思考之後,採用花崗岩石材的方式來表示現在枯山水的風格。由於此次項目仍然收到承重的限制,所以我們將一部分石材掏空,來減輕石材重量。為了保證空間的延續性,在建築的立面處理上我們採取了無邊際設計,運用玻璃作為立面材質,這組景觀從建築內部仍然可見,這也是傳統日式景觀的一種體現。

由於大使館中也有眾多的日本員工,所以在非常現代的空間設計中,既有歐式現代的空間,也有純樸的日式的空間,目的是想通過東西景觀融合的景觀處理方式讓這裡工作的人,想到我在大使館當中既有西方的事情也有日本的事情,工作的屬性和庭院的設計相互制約。

(6)柏林庭院設計

這個項目是在是在德國的柏林建造的傳統日本庭院。項目的實施過程是由當地的施工人員和日本派出的人員互相配合完成的。其中景觀材料的選取也是東西方相結合,庭院中的木材是切割之後從日本運到德國柏林去的,而地面用到的石材則是由當地取材而成的。

這個是此次項目里的一個小型建築物(圖22),該場所作用是來賓等待主人出來迎接,為了方便休息,設計成可以坐的凳椅的形式,材料基本上以榻榻米為主。牆面上的書法也是由我書寫的,內容是「融合如水以成和」,暗喻德國東德和西德兩部分能像水一樣形成一個合體。在其核心的庭院也是以枯山水設計為主,內有鯉魚躍龍門的龍門瀑。

圖22 柏林小型建築設計

(7)新加坡景觀項目

圖23中為新加坡的景觀項目,入口空間有主雕塑。建築部分使用竹子作為屋檐的材料。景石上的裝飾形式像潑墨一樣直接鑲嵌到牆壁上。

圖23 新加坡景觀項目

(8)香港景觀項目

該項目(圖24)以高層建築為主,為實現空間的可達性和便利性,在高層設計了一個銜接空間,以通道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道是地下是架空的,既為保證荷載,又讓人感受到自然的氛圍。餐廳的內部,也是按照日本庭院設計的原理,把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最大限度的進行結合,從地面材料到外部景物聯絡,都遵循這一主旨。

圖24 香港高層景觀項目

(8)私家庭院作品

此為本人自己的私人場所(圖25),右側是自己收藏藏品的展室,左邊是自己的住所,中間布局是庭院的核心。建築室內與室外庭院景觀相結合,可以直接從建築內部欣賞庭院的核心景觀。

圖25 私家庭院景觀

我所在的寺院庭院景觀仍在不斷地改造中。圖中有該庭院秋季的風景照片、詳細施工的圖片以及從不同角度欣賞主建築物的景象。庭院園林寺廟所有的設計施工本人一直在參與,並有幸被日本報社的記者拍攝了一些照片。(圖26)

圖26 庭院風景

(9)中國唐山庭院

圖27中展示的庭院面積相對較大,為了盡量把庭院與周圍的風景隔離開來,在庭院內部栽植了很多樹木。這個該庭院中一個角落,原本非常陰暗,所以放置很多大石塊對光線進行反射,使空間變得明亮。

圖27 中國唐山庭院設計

五、結束語

圖28 寺院閉院

最後,通過這張寺院大門關閉的圖片(圖28)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主要就是想為大家介紹所謂日本庭院審美以及世界觀如何通過園林的形式展現。以上就是我所有的演講內容。非常感謝大家能夠聆聽我的演講,也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有所收穫,有所感悟。感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景園林網 的精彩文章:

充滿藝術氣息的花園:帶有雕塑感的石頭

TAG:風景園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