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大敗曹軍二將,兩人的選擇不同,但卻同樣重於泰山

關羽大敗曹軍二將,兩人的選擇不同,但卻同樣重於泰山

原標題:關羽大敗曹軍二將,兩人的選擇不同,但卻同樣重於泰山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劉備稱漢中王,關羽被封為左將軍。無功而受祿,關羽覺得有必要做些什麼,為劉備新生政權錦上添花。琢磨一番之後,關羽安排麋芳、傅士仁二人留守江陵、公安二郡,親自率領主力發起了對樊城曹仁的攻擊,打響了劉備稱王以來北伐的第一槍。得知軍情緊急,曹操立即派遣左將軍于禁率七路大軍赴援樊城。救兵如救火,于禁不敢耽擱,領令之後立即整軍出發,不一日,趕至軍前,屯於樊北,成掎角之勢。


于禁、字文則,今山東泰安人。追隨曹操二十餘年,是深得曹操信任的心腹大將。這次領兵來援樊城,心知責任重大,所以屯於樊北,與城中曹仁遙相呼應。這樣做,正是為了揚長避短,在空曠之地,方便鐵騎奔突馳騁。關羽率軍與于禁甫一交鋒,就吃了大虧。在樊城之下,關羽遇到了同一重量級的可怕對手——龐德!



龐德、字令明,本是馬騰部屬。據史載:太祖討袁譚、尚(袁尚,袁紹小兒子)於黎陽,譚遣郭援、高幹等略取河東,太祖使鍾繇率關中諸將討之。德隨騰子超拒援、干於平陽。德為軍鋒,進攻援、干,大破之,親斬援首。——(《三國志-龐德傳》)曹操平定漢中,「德隨眾降」。曹操素聞龐德驍勇,拜為立義將軍。


龐德與曹仁一同鎮壓了據宛城反叛的侯音之後,「遂南屯樊討關羽」。因為龐德從兄龐柔追隨馬超入蜀,兄弟二人分屬不同的陣營,所以「樊下諸將以德兄在漢中頗疑之」。龐德也對這種不信任有所察覺,他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壯哉此言!)



當于禁、龐德率援軍屯紮在樊城之北時候,關羽率軍前來搦戰。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早就憋足了勁的龐德親自迎戰,一場龍爭虎鬥,雙方斗的旗鼓相當,難分高下。斗到分際,龐德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射羽中額」。應該是二人距離遙遠,雖然射中了關羽額頭,但強弩之末,關羽並沒有應弦而倒。



主將中箭,蜀兵只得收軍回營。龐德喜歡乘騎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此戰之後,蜀軍上下都對龐德既敬且畏。關羽出師不利鎩羽而歸,一邊在軍中養傷,一面苦思破敵之計。如果打不退援軍,就無法攻拔樊城。就此棄圍而去,自己一世英明勢必要毀於一旦。出師不利已經令關羽顏面掃地,如果就這樣班師的話,無疑比殺了他還要難受。就在關羽為此愁腸百結之時,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天助我也!」大雨傾盆,「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關羽立即想到了破敵之計。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曹軍在樊下的營寨這時早已經成了一片汪洋,龐德「與諸將避水上堤」。于禁、龐德眾人掙扎著泅水,好不容易跋涉上一道大堤,腳下已是濁浪滔天。眾人極目楚天舒,映入他們眼瞼的,不是溺斃的曹軍屍體,就是營帳旗鼓等雜物。就在狼狽不堪的于禁、龐德等人面面相覷、作聲不得時候,關羽率領的水軍劈波斬浪而至。



剛剛還在暗呼僥倖的曹兵,驚恐地發現,好不容易逃過一劫,卻又成了蜀軍的獵殺目標。關羽指揮手下船隻,並不過分逼近大堤,只是「以大船四面射堤上」。關羽手中令旗每揮動一次,驚恐萬狀的曹軍將士就如被鐮刀割倒的麥秸一樣齊刷刷的倒地一批,輾轉慘號聲不絕於耳,人就被腳下的洪水卷的不見了身影。關羽威風凜凜立於旗艦船頭,隨著他的令旗,蜀軍將士手中的強弓硬弩引而不發,數不勝數的箭頭閃爍著死亡的青芒指向曹軍主將于禁。關羽輕蔑地望著他,厲聲喝問道:「何不早降?」


于禁手按劍柄,正要向前,忽然身邊無數將士跪倒在他面前,眾人眼巴巴地望了他,雖然並未言語,但滿臉皆是祈求之色。遠處將士,都放棄了無謂的抵抗,數萬雙眼齊齊向他看過來。望著跪倒在泥濘中追隨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部曲,于禁茫然了,拖著灌了鉛一樣的腿向關羽走去…...關羽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額頭上的箭傷似乎都在譏笑他的怯懦。于禁忽然變的如同行屍走肉一樣,征戰沙場二十餘年來,死於自己刀下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但他從來今天這樣的異樣感受。選擇死亡,身後的數萬將士都會被屠殺殆盡;選擇生存,自己的一世英明就會付諸腳下的洪水。生存還是死亡?



四周靜的唯有腳下濁浪排空的喧囂聲,當他再往前走,洪水已經漫過了他的戰靴。于禁還待向前,身後傳來無數驚慌的呼聲「將軍」!于禁回頭望去,見數萬雙絕望的眼睛中儘是對生的渴望。一輪猩紅刺目的太陽高懸在天際,無聲地注視著大地間生靈的相互屠戮。于禁抬起手揩了揩飛濺在臉上的水珠,望著這些部屬慘然一笑,突然雙膝一軟,直挺挺跪在了關羽旗艦前…


身後立即哭聲大作,有的人也一同跪了下去,一些人扭了臉不忍去看眼前的一幕。就在於禁做出一生中最艱難的選擇時候,龐德卻在「披甲持弓」與蜀軍激戰正酣。龐德箭無虛發,蜀軍將士不敢過分迫近,只是遠遠圍了大堤,亂箭齊發,只是距離太遠,多數的羽箭都跌落水中。饒是如此,龐德身周的將士仍是寡不敵眾,越戰越少。頑抗到底,只有被蜀兵當作移動靶,射成刺蝟。



這時候有左右提議投降,龐德想也沒想,一刀就將他砍倒在血泊之中。見龐德眼中都快要瞪出血來,身上更是血染戰袍,其餘人見狀,都不敢再提此議。龐德指揮部屬與蜀兵周旋,從早晨一直戰至中午時分,血染征袍,仍死戰不降。關羽收了于禁之後,親自趕來督戰。蜀兵在關羽目光中奮勇向前,見龐德與魏兵矢盡,紛紛乘了小船手舞刀槍蜂擁殺至。雙方短兵相接,刀槍並舉、喊殺聲浪震動的洪水也退卻了數分。



龐德身先士卒,衝殺在前,倒在他身前的蜀兵屍體狼藉相枕。關羽喝令左右擂鼓助戰,聽得金鼓大作,無數的蜀兵捨生忘死、前赴後繼地搶上堤來,加入戰團。龐德激勵左右將士道:「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言罷,「戰益怒、氣愈壯」。——(《三國志-龐德傳》)



龐德生命不息、衝鋒不止,決心一死報效。洪水越來越大,左右「吏士皆降」。衝殺到後來,龐德身邊只留下三個親信。龐德見大勢已去,奮力斬殺奪了一條小船「欲還仁營」。哪知道,北方人不善操楫,手忙腳亂還沒有走出多遠就「水盛船覆」,落水的龐德也被關羽手下水軍活捉。 史載,成為階下囚的龐德立而不跪,關羽勸降道:「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震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 龐德如此強項,「遂為羽所殺」。事隔數十年,「龐德子會,隨鍾(會)、鄧(艾)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三國志-龐德傳》注引《蜀記》)



冤冤相報何時了?得知于禁投降,龐德不屈而死,曹操感慨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三國志-于禁傳》)曹操哀憫龐德的死節,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曹丕代漢之後,更是謚龐德為「壯侯」。統治者為了激勵後來者為其政權殺身成仁,這樣做無可厚非。龐德作為一個軍人,寧可立著生、不肯跪著死,堅貞不屈得其所哉;于禁選擇了放棄抵抗,雖然生還,卻最終因遭曹丕侮辱而「慚恚發病薨」。



千古艱難唯一死!于禁的死,小編認為是他在以死明志!史載,于禁北歸之時已經是「鬚髮皓白、形容憔悴」。可以想見,于禁的心底承受了怎樣的壓力!筆者年青之時,也曾對於禁選擇投降而心下鄙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直至今日,終於讀懂了于禁的內心世界。于禁選擇生付出的勇氣遠過於龐德選擇戰死,死後得惡謚為「厲」,實在是令人扼腕再三。人之固有一死,龐德死得壯烈,應當為後世所敬仰;于禁為了三萬餘曹兵的性命,選擇了放棄抵抗,更是一種大智大勇!


二者選擇不同,但同樣重於泰山!


參考資料:《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得閣主人 的精彩文章:

韓國人憑什麼說他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追溯歷史,用證據擊垮謠言
他將詞從士大夫筆端解放出來,使它重新走向世俗化與平民化

TAG:一得閣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