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介石從大陸不光帶走黃金,還帶走了神秘的

蔣介石從大陸不光帶走黃金,還帶走了神秘的

49年後,蔣介石離開故土,到死為止,再沒離開台灣半步。從打贏對日抗戰,到倉皇辭廟、轉進台灣、坐困愁城,前後不超過五年時間,人生大起大落,不過如此。 過去幾十年,討厭老蔣的人,把他當成目不識丁的老粗,隨時想著反攻大陸,被仇恨蒙了眼,不惜拿著原子彈炸平地球。卻沒想到,數十萬跟著老蔣遷台的國府軍民故舊,俱成失根蘭花,若沒有個"反攻大陸"夢想撐著,只怕早成一盤散沙、渾不知歸骨何處。

是以蔣介石在49年後的存在,是如此孤僻而又荒謬,他非要做出與共軍一決生死的姿態,劃海而治,否則撐不住島內大批人歸鄉的祈願;更無從拒絕美國一波波要求國府金馬撤軍,造成台灣孤懸海外的分裂危機。 他不斷要求美國派兵協防,甚至希望獲得最先進的原子彈技術,但始終沒有考慮在他的反攻戰中動用這類毀滅性武器。

畢竟,在蔣介石眼中,沒甚麼大江大海。率天之下,莫非王土,台灣不過是無限江山之間、一隅客居之地,來到台灣,是為了保住亡國而未亡天下的道統,終有一天,他必須帶著軍民回到中原、回到故土。 也因此,台灣彷佛是座具體而微的盆栽,儒、道、釋、法,具體而微而又一應俱全,中國的地理與歷史也停留在49年的那一刻。剎時間,彷佛時間停止了流動,幻化成濃郁的塵霧,在這塊土地上聚而不散,揭開來,正是種對故國衣冠的渴望。

當我們談論"蔣介石從大陸帶走了什麼"時,我們最愛談的是什麼?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愛說的是"黃金",痛心疾首之餘,似乎這也成為了台灣經濟遠遠發達於大陸"最合理"的解釋;到了九十年代,那點黃金大概也看不上了,"富而知禮"的咱們最愛談的變成了"故宮文物","翡翠白菜"被傳說得神乎其神;再到了這十多年。

據說咱們對文化的理解水平已經超越"器物"而飛躍到了"重道"的層面,中研院那批赴台的文化大師們成就了中華文脈在台灣的現實與想像。當然,間或的,我們也還記得起一起去台灣的那1080個"萬年國會"國大代表們。按照當下最流行的說法,蔣介石不僅將中華民國的"政統"("法統")帶去了台灣,還帶走了"學統"和"道統"。如此,"殘山剩水"才有了"大江大海"的氣象萬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斷然的等待 的精彩文章:

英國為美國率先挑釁俄羅斯,不料直接被俄方忽略,計劃註定要落空
北方四島不想要了嗎?安倍如此說俄羅斯壞話

TAG:斷然的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