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關於吃肉的秘密,居然被我發現了!
GIF
最近很多朋友問,涼山有什麼好吃的呢?
於是喵小黑我特地為大家整理了一篇「肉 文 」
胃小慎入
在涼山州,彝族對「肉」有一套很複雜的態度,如果一個人看見別人家正在宰殺牲畜,他看見了血,他就要等到吃飯時吃上肉,否則認為會得一種怪病(大脖子病)纏身。宰牲畜的主人家一定要邀請這個人到家吃上肉。如果打著了獵物,所有看到這個獵物的人都有份。
坨坨肉
坨坨肉是一道彝族居住地區傳統的美食,彝語稱「烏色色腳」, 意思是豬肉塊塊。碰上彝人喜慶節日如火把節(農曆6月24日)或辦事;二要到賓館餐廳訂做。在講究吃的今天,坨坨肉顯現出豬肉的原汁原味,體現了彝族傳統的飲食文化,這在中華民族的烹飪百花園裡如一縷清風,一朵奇葩!
烤小豬
烤小豬,是一道彝族獨具特色的風味菜。選用20-30斤重的仔豬洗凈後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豬,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具體吃法可將小豬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將整個烤豬放在一個大盤內,另放幾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後各人拿刀,自割自吃。烤小豬肉外脆里嫩,酥香可口,味道鮮美無比。
凍肉
彝族風味菜,即肉凍。這是彝族地區較為講究的一種菜肴。它採用豬蹄和肘子製做而成。一般做法是將肉放入鍋內煮軟後撈起,剔去骨頭並將肉宰碎,放上木姜、生薑、花椒等佐料,有的還放橘子皮,或雞蛋之類的東西,然後放回鍋里煮上一陣,以便使佐料滲入肉中,最後放入木缽內,放上一夜即成。肉凍柔軟可口,香味獨特,是彝族十分喜愛的一種食品。
彝族風味血大腸
彝族風味血大腸,血腸是涼山彝族地區最為普遍的一種食品,凡宰殺過年豬後,都要加工製作血大腸。把豬血、酒米、豬雜油加上食鹽、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調料佐料拌勻後灌進豬大腸,兩頭用細繩拴緊,放進開水鍋里煮熟後撈起,待稍冷後切成節食用,味道鮮美,是招待客人和鄉鄰的佳品。風味特色: 味道鮮美,待客佳品 。
香肚
香肚是彝族傳統的美食之一,開香肚當殺只小豬的份量,是待客之上品。
特推:煮香肚一般連湯舀在庫助(湯盆)裡邊撈邊吃,香肚味鮮美嫩爽,香肚湯濃白如奶,香氣四溢。
罈子豬肉
彝族在有貴客到來時,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有時用罈子豬肉招待。罈子豬肉是用豬肉的腿子肉,切成坨坨牛肉加上食鹽、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調料放入土罈子內並封好。用菜葉封好後再用瓦泥包封一寸厚。然後放在陰涼處等待3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色黃,香味撲鼻。肉外脆里嫩,味道鮮美無比。
臼搗仔雞涼辣湯
將宰割好的仔雞放進火塘燒熟,洗凈後剔出骨頭(或連骨)放入石臼舂搗,直至舂爛搗融。個別地方用刀剁碎不用杵臼。仔雞肉臼搗好後,根據仔雞大小,將一定數量的紅辣椒或燒熟的青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大蒜放入石臼舂細,並加上鹽末兌上適量的冷開水或無污染的高山泉水,攪拌均勻即成。臼搗仔雞涼辣湯是涼山彝區的特色食品,深受彝民喜愛,常作待客佳品。
骨頭飯
在過年時要吃殺豬飯,剁出了一大盤雪白的生豬油,一盤微帶瘦肉剁碎的脆骨,只見他煉凈生豬油,去掉油渣,連骨帶肉爆炒後,舀上一盆熱騰騰的米飯倒在鍋里,撒上佐料,三五分鐘,一碗碗骨頭飯就盛到客人面前。
洋芋豬血腸
在涼山越西順河一帶的彝族人在殺年豬時慣用洋芋絲,加入血鹽、豬油、姜、蒜、花椒等混勻後填入大小腸內,捲成圈。食用時煮或蒸來吃,味極美。
火腿
用本地豬後腿腌制,煮熟切片,色浸紅,味香鮮,多年陳腿,色香味更佳,為待客上品。
酸菜魚
酸菜魚製作時,將鍋中的油燒熟,放進辣椒炸焦取糊味;放上酸菜炒片刻,然後摻上水,放進少許生薑、雞精等熬湯香料。待湯燒開後將剛剖好的鮮魚放進湯里煮。起鍋時再在湯中加些蔥花等即可食用,酸菜魚吃起來酸辣味、魚香味俱佳。酸味適度,辣得可口,香得誘人,伴酒就飯都是不可多得的佳肴。
烤乳豬
烤乳豬為彝族地區有名菜肴。現烤的乳豬色澤金黃,皮酥肉嫩,爽口可心。熱吃,亦可冷吃。
全羊湯
全羊湯主要選用肥壯的黑山羊,宰殺後開膛洗凈內臟,用火燎去羊頭、羊腳皮毛,在炭火上烤黃後用錘錘碎內骨,最後連羊血、肚雜、羊肉全部切塊一鍋煮。這種吃法的好處是無膻味、湯白、味濃、肉香,而且營養豐富。全羊湯既是彝族人民喜愛的風味名吃,又是最大眾化的食品。據說漢區的全羊湯是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時從彝族地區學回去的。
來源:網路
編輯:喵小黑
TAG:涼山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