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學界緬懷雷達

文學界緬懷雷達

雷達舊照。資料圖片


「昨夜文壇墜大星」

——文學界緬懷雷達

【追思】

「太意外了!太可惜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白燁在電話中連聲感嘆。「前不久,參加中國作協的一個研討會之後,雷達告訴我他剛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書《雷達觀潮》,囑我看看。因我家離出版社近,他便讓我自己去出版社取書。誰能料到,書剛剛拿到,他卻匆匆走了。」

3月31日下午,文學評論家雷達病逝的消息傳開,文學界一片哀悼緬懷。文壇痛失「雷達」,令人們猝不及防。「在某種意義上,他的去世給中國文學批評界造成的空白是無人能填補的。」白燁說。

新時期文學四十年重要見證者、評論者

雷達是貫穿新時期文學四十年的重要批評家,是新時期文學的見證者、評論者、參與者。中國作協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說:「除了雷達,我們很難找到一位批評家,他的批評生涯幾乎貫穿了中國新時期文學從20世紀70年代末直到現在的發展歷程。而且在這四十年來,雷達始終處在中國文學創作的前沿,始終引領新時期文學批評、文學思想、文學觀念的發展,始終處於中國文學漩渦之中心的位置。」

「對雷達的評論,可以用『正』『大』來比喻。『正』,是他貫穿了新時期文學,經歷的事多,眾多文學思潮的生成和發展他都參與或目睹。他的評論更多的是蘊涵著傳統的東西;他的文字代表擔當,代表了權威。『大』,是指他有大局意識,他看問題常從大處看,能把握趨勢。」作家賈平凹說。

作為新時期文學的參與者、研究者,雷達提出過「民族靈魂的發現與重鑄」才是新時期文學主潮的觀點;最早發現並評述、歸納了「新寫實」文學思潮;為「現實主義衝擊波」命了名;對於中國當代文學各個時期審美趨向的宏觀辨析和癥候分析,還有對當前文學的創作癥候之分析,都在文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的文學批評站得高,看得遠,挖得深,高屋建瓴,頗具宏觀性。」白燁評價說。

在一生最後一本書《雷達觀潮》的後記中,雷達寫道:「回首平生,我倒真的是貫穿了新時期文學四十年的批評者,心頭涌滿了複雜的感受。讓這本書作為當代中國文學的一份精神檔案存留著吧。」

中國當代文壇的「超級星探」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文藝報》工作時,雷達就以發現扶持新人新作為己任,很多作品都是他率先發現其獨特性,並第一個寫評論向讀者和文壇推介。何士光的《鄉場上》、陳世旭的《小鎮上的將軍》、張弦《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鐵凝的《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韓少功的《飛過藍天》《風吹嗩吶聲》、古華的《芙蓉鎮》《爬滿青藤的木屋》、葉文玲的《心香》、鄧友梅的《那五》、張煒的《秋天的憤怒》、莫言的《紅高粱》、陳建功的《飄逝的紅頭巾》、劉震雲的《塔鋪》等名篇,都是他第一個評論的。「他對各種文體都熱切關注,凡是能打動他的作品,都熱情評述推介。」《雷達傳記》的作者、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李清霞說。

李清霞稱雷達是中國當代文壇的「超級星探」,「他寫評論只看作品不看人,有些人後來成為大作家,比如莫言」。早在80年代,針對莫言的《紅高粱》等早期作品,雷達先後寫過3篇評論。聞知雷達病逝的噩耗,莫言「忍悲賦詩悼雷達」,詩中云:「死生如夢誰能卜,昨夜文壇墜大星。丞相妙棋收伯約,玉皇急令調雷兄。雍容蘊藉春秋筆,痛快淋漓月旦評。明日長空聞霹靂,當為達老發言聲。」

其他作家像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鐵凝、張煒、劉恆、李銳、高曉聲、方方、賈大山等,雷達都密切關注其創作,並及時發現他們創作的新動向,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介。有些作家尚未成名時,就被他發現。1979年,路遙在《甘肅文藝》發表短篇小說《在新生活面前》,雷達發現並評論了這篇小說。1990年,他為賈大山寫了兩萬字的評論文章,發表在《長城》雜誌上;2014年,賈大山被重新發現,雷達又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重讀賈大山,他那兩萬字的長文,也被收錄在《賈大山文集》中。

雷達長期在中國作協工作,因為工作關係,他將關注和扶植青年作家和評論家當作自己一大要務。「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是中華文學基金會支持的為文壇新秀出版第一本書的項目,雷達連年擔任評委,並為入選者撰寫序言,熱情推薦。「我們到北京看望他時,說到某某青年作家的新作寫得不錯,他就和我們一起探討,作品為什麼好,好在哪裡。最後,他還不忘說一句,某某是我在魯迅文學院的學生呢!說這話時,他歡喜得像個孩子。」雷達的博士、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曉琴回憶道。

為文為人皆真性情

「人有天馬行空志,文有強硬霸悍氣」,這是賈平凹書贈的條幅,就掛在雷達家客廳里。白燁說這是雷達人與文的恰切寫照。雷達為人志向高遠,為文「更是強勁雄渾,硬朗豪放,端的霸氣與悍氣十足」。在評論選題上,他「或抓取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推本溯源,或擇選重要而典型的作家作品窮原竟委,總是喜歡啃文學上的硬骨頭」。越是有爭議的作品越能喚起他的創作激情,比如張煒的《古船》、陳忠實的《白鹿原》等,他都有激情四溢、深邃豐贍的論述。他闡發見解時,「或舉重若輕,或大含細入,總能披堅執銳又獨闢蹊徑,炮製出一顆顆重磅炸彈,把文章作足分量,造出影響」。

近年來雷達雖年事漸高,身患疾病,卻仍然保持著極高的閱讀量,筆耕不輟。在《雷達觀潮》的後記中,他寫道:「我力求做到,人雖然老了,思想盡量不老化,甚至要有鋒芒;要求自己決不炒冷飯、說套話,要使這些文章密切結合創作實際,提出一些真問題、新問題。」

在朋友們的印象中,雷達不僅僅是位敏銳、理性充沛的文學評論家。詩人王久辛說,雷達喜歡足球,酷愛秦腔,而且還有一半童心。「那年冬天,他聽人說冬泳可使人髮根變硬,獲得雙倍精力,便信以為真,說游便游,硬拽著人家來到什剎海,一猛子就扎了下去,驚得人直叫。要知道,冬泳要從夏天開始逐漸進入,他卻立竿見影,說要什麼,非要什麼,真有孩子般的任性。」

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春林形容雷達像個「老小孩兒」,不服老,不服輸,每每有孩童般的熱情、較真與率真。「他有一次跟我說,都說我是文學批評家,其實我的散文寫得才叫好。咱倆還沒加微信吧,趕緊加上,我有一篇散文要發給你看。這是他2017年發表在《作家》上的《韓金菊》,讀來催人淚下,十分感人。」

「真情實感永遠是散文的命脈所在。」在談到自己的散文時,雷達說:「如果有一天,我遠離了我的朋友,他們重新打開這些散文,將會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矛盾性格和一張頑皮的笑臉。」

斯人雖去,中國文壇會永遠記住這張「笑臉」。

據悉,雷達的遺體告別儀式將於4月4日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新近出版的評論集《雷達觀潮》。資料圖片

來源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02日 09版)

作者 / 饒翔

總監製 / 振華

執行主編 / 張燕

副主編 / 躍升

責編 / 張燕

製作 / 蘭宇 躍升

光明日報 · 閱讀公社工作室

版權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公社 的精彩文章:

文◎走進心靈的那門窗
言◎今天,你是我的主角

TAG:閱讀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