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的武俠——終不似,少年時

那些年的武俠——終不似,少年時

有人說,每個男孩子的心中都懷揣著一個武俠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蓋世武功,仗劍天涯快意恩仇的至情至性,鴛鴦俠侶行走江湖的曠世奇緣,總讓人心馳神往,崇拜之至。

我還記得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扮演武俠人物,風風火火地在家後院的空地,在放學路上的草坪哼哼哈嘿地殺來殺去,彷彿我們都是傳說中的大俠一樣。在那個中二的年代,我們把竹子削成寶劍;紮起馬步運功鼓風,讓風肆意吹起我們的披風;苦苦修鍊點穴神功……這麼多年過後,雖然我早已記不清那時的小夥伴們長什麼模樣,不過再次重溫那些曾經鍾愛的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依然覺得韻味無窮。

記憶中的武俠電影,應該要從李連杰的黃飛鴻洪熙官系列算起。印象最深的是《新少林五祖》,計春華扮演的面目猙獰的反派簡直是童年陰影,反正我小時候是當恐怖片來看的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仙劍》大火。彼時,是不太能看懂台詞和情節的年紀,走馬觀花,不求甚解,吸引我的僅僅是趙靈兒的麗容無儔,李逍遙的瀟洒痴情。何曾想,恍然多年,再聽到一曲《六月的雨》,靈逍倆人仙靈島邂逅的場景仍能歷歷在目。

那時候,有一部非常經典的武俠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每天六點到六點半,我總會像做賊似的,背著爸媽偷偷地打開電視看。那陣子熱播的時候小賣部還在賣七劍的玩具,我們都會想盡辦法集齊七劍,然後再激烈地討論誰最厲害,現在看來真的宛若智障。最記憶猶新的是豬無戒害死大奔乾娘的那一集,當時恨不得把這隻小混豬拉出來宰了,以至於我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對都有很大的成見

再有一部,《小魚兒與花無缺》。若輕雲之蔽月,若流風之回雪,小仙女出場的時候曾俘虜了多少人的心吶,人如其名

上初中以後就很少看電視了,不過上課的時候老愛看些雜七雜八的閑書,最喜歡的當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儘管對書中的詩詞和半文言一知半解,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廢寢忘食。金庸小說的吸引力,不僅在於扣人心弦的情節,還在於優美精緻的行文,哪怕是人物的姓名,都起得婉約動人、詩情畫意,王語嫣、周芷若、木婉清、夏雪宜、蕭遠山......

年長几歲再看武俠,以前懵懵懂懂的片段都能明白了,關注點也不再是男女主角的鮮衣怒馬、情竇初開,而開始為作品中人物的悲情經歷感慨唏噓——喬峰陰差陽錯親手打死自己最愛的阿朱;虛竹只想找到雙親,安心做個小和尚,不曾想名利加身,美人在側,父母卻都死了,和尚也做不成了;段正淳處處留情綠盡天下男人,卻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卻是隔壁堂兄的;段譽被父輩們錯綜複雜的關係蒙在鼓裡,又由此導致了與一眾「妹妹」的愛恨糾葛;狄雲老實淳樸,毫無心機,卻飛來橫禍,歷經萬難;「十年之約,不見不散」,最後只有李逍遙孤獨終老;絕代雙驕,結局也只能相依為命,小仙女,終究是紅顏薄命,不屬於人間……

有人說,中國人是喜歡悲劇文學的,不然梁祝、竇娥冤、紅樓夢、雷雨、白鹿原何以成為經典;也有人說,中國是鮮少有真正的悲劇文學的,很多都是在悲劇性事件的結尾給它安上一個「光明的尾巴」,像梁祝死後的化蝶成雙,竇娥死後的天可憐見六月飛雪,電影《活著》的強行理想化結局……

當然,兩種說法都有道理。所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自然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在我們潛意識裡,看一本書,或看一部電影,總是會理所當然地往好的方向去想。不過,人生本就無法十全十美,什麼有情人終成眷屬,什麼苦盡甘來,不過是人類的美好憧憬,在現實中得償所願的幾率渺茫,悲劇性的結局或許比喜劇更貼近真實。而對讀者來講,喜劇的結局無非是善惡終有報,一切修得正果,沒有什麼懸念。喜劇的結局都是相似的,悲劇的結局卻各有各的悲劇,越是曲折離奇、大喜大悲,就越是讓人如鯁在喉,割捨不下。

如今早已過了那個瘋狂喜愛武俠的年紀,不過偶爾重溫一下那些年看過的的經典武俠作品,依然是一大樂事。雖然每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道理也懂得更多,卻終不似,那無憂無慮懵懵懂懂的少年錦時.....

GIF

文字 / 排版:傑光片語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做自己的公眾號

讓回憶更有味道

自放假以來,主頁菌一直沉湎遊戲無法自拔

導致推文遲遲懶得寫

今後必定痛定思痛,盡量每兩周一更

希望自己立的這個flag不會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傑光片語 的精彩文章:

TAG:傑光片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