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家精神 鑄就新時代國家脊樑
新華網北京3月31日電「在新時代的科學春天裡出發——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周年暨中國科學家精神」座談會於3月30日在京舉行。本次座談會由中國科協與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等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代表出席了座談會,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主持會議。與會嘉賓對40年來我國科技的發展以及科學家的精神進行了回顧和探討。
近年來,黃大年、南仁東、鍾揚為科學事業忘我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先進事迹在科技界和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從『西遷』的師生到黃大年,每一個人都將命運和國家前途緊密相連。」黃大年團隊成員、吉林大學教授劉財表示。「南仁東老師把他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時光里所有的心血和感情都奉獻給了球面射電望遠鏡。他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情懷;敢為人先,堅毅執著的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奉獻的情操,精益求精,真誠執著的人格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副總工藝師孫才紅說。
懷進鵬表示:「每一個時代都有其培育的人才,也有其成就的事業,而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就是科技強國的使命,如何更好地動員社會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強國的新春天踐行使命,這就是中國科協的使命所在。」
「追求真理,實事求是,銳意創新,使命擔當」,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這樣概括科學家精神。他說,「科學家精神,首先是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要有真、善、美的追求和嚴謹的學風。科研工作來不得一點馬虎,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四嚴』(嚴格、嚴肅、嚴謹、嚴密)是老一輩科學家對『學風』的概括,至今仍具有指導意義。第二,科學的靈魂在於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是國家重要戰略。科學家需時刻不滿足於已有的認識、能力、技術和產品,以科技創新推動社會進步。第三,科學家要有家國情懷,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不同年代的科學家,他們的精神內涵有一個共同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光明日報總編輯張政認為。張政表示,在「科學救國」和「科學強國」使命的指引下,中國科學家的成長與現代中國的命運和發展息息相關。從「科學救國」、「科學報國」到「科學強國」,近代科學作為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文明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些新的理念不僅引發了當代中國社會的廣泛深刻變革,而且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征程中持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從『兩彈一星』到『西遷精神』、『載人航天』,這些都是中國在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進程中的精神航標。黃大年、南仁東、鍾揚等這樣一批典型科學家和知識分子,都是牢記使命的追夢人,但他們追尋的不僅是個人的夢想,更是追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們的人生軌跡如此相似,情懷追求如此一致,其中蘊含的時代精神值得我們新聞人認真思考和書寫。」新華社高級記者陳芳表示。
懷進鵬指出,中國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科學精神應有新的使命。在大科學時代,在我國科技創新開始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的時候,我們需要有務實求真、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中國科學家精神需要弘揚宣傳,更需要一代代人來傳承發揚,以推動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編輯:p_vqizhang)
※科技與商業「賦能」中國國際時裝周
※現場娛樂市場紅火 互聯網票務平台成「新興力量」
TAG: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