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崇禎稱為明朝諸葛亮,他不死,明朝不會亡
崇禎皇帝看不起文官,卻唯獨稱呼過一個人為「漢則孔明,唐則裴度」,也就是視其為大明朝的諸葛亮。
這人是誰呢?這麼大面子。
?
他就是明末東閣大學士孫承宗,河北高陽人,長相甚是奇特,身形雄偉,鬍子茂盛得像張開的戟。雖然相貌很唬人,然而出身貧寒,學成之後只能去做家庭教師,輔導富貴人家的熊孩子做功課。有一年,他去明朝北境的大同做家教,卻一路上對軍事邊防感起了興趣,從此開始研究兵法,不再偏科語文。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不惑之年的孫承宗高中進士第二名,開啟了做官的人生征途,,坐了很多年翰林院冷板凳,直到56歲快退休的時候,才等來一個重大機會——擔任剛剛繼位的明熹宗朱由校的日講官,每天給這位識字不多的木工愛好者講講四書五經,從此人生逆襲,獲得了「帝師」的尊貴身份。可能是長期在基層做家教的緣故,他講課比其他講官生動活潑,小皇帝很喜歡他。
如果在太平歲月,說不定他會成為第二個張居正,可惜不久之後,明朝就發生了重大危機。
?
後金攻破重鎮瀋陽、遼陽,再往南就會踏平山海關,遼東明軍精銳盡沒,遼東經略袁應泰被逼自殺。派誰去遼東呢?平時的話,人們趨之若鶩,戰時都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孫承宗平時喜歡談論兵法,就被大臣們推舉為兵部添設侍郎,主持遼東防務。
孫承宗沒有推辭。這年入秋,八月秋高風怒號,決心全力保家衛國的孫承宗自請為督師,從國庫帶走八十萬錢以作軍用。熹宗批准後,還親自將他送出宮門,並賜他尚方寶劍。到任後,孫承宗讓袁崇煥建造營房,讓祖大壽輔助金冠守好覺華島,便一門心思撲在防務上。
當時的大臣王永光就對孫承宗積極防禦的作為十分激賞,說「兵家有雲,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認為孫承宗的奔忙節約了許多軍費,山海關也安寧了,更主要的是給大明爭取了養精蓄銳的機會。
?
其時,熹宗身邊權力最大的只有一人——魏忠賢。在孫承宗為軍務殫精竭慮的時候,魏忠賢正在暗地裡忙著擴張權力。他見孫承宗功勞不小,便有意套套近乎,所以高高興興派了狗腿子劉應坤去向孫承宗表表誠意。
但孫承宗生性正直,見到劉應坤這貨後,一句話也懶得跟他講。魏忠賢由此記恨上了孫承宗。後來,魏忠賢迫害朝中大臣,將楊漣等驅逐出京,孫承宗那時正在巡視薊州,心急回不了京城,便想以賀壽為由入朝面奏,好趕緊告訴熹宗魏忠賢的狼子野心。
?
魏忠賢忙跑到熹宗床前,涕淚橫流地說皇上呀可千萬不能讓擅自離崗的孫武將回來呀。熹宗聽罷,連夜派人快馬阻止孫入京。魏又假傳聖旨給九門的宦官,說如果孫承宗那個傢伙敢進城,就麻利兒把他綁了。結果,孫承宗到達通州後,接到熹宗旨意,垂頭喪氣地返回遼東去了。魏忠賢又讓黨羽聯合上書詆毀孫承宗,萬般糟心之下孫承宗自請辭官回鄉,住回了老家高陽縣。
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大舉進攻明朝,十一月攻至高陽。75歲的孫承宗怒火中燒,不顧年老體衰率全城軍民日夜守城,寡不敵眾,城破被擒。孫承宗不願被敵軍所辱,決然自縊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部戰死。
?
崇禎帝對孫家的忠烈慘死亦十分痛惜,掩面嘆息曰:「舊輔孫承宗前勞難泯,死義更烈!」這位他曾御口稱讚「漢則孔明,唐則裴度」的舊臣,永遠沉睡在了那年烽火硝煙的高陽廢墟里。
假如孫承宗不死,恐怕明朝氣數未必如此。
※千秋名將錄——李牧 一
※明朝一奇人消失600年,一小山村說:別找了在我們這,讓他安靜
TAG:時空中的過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