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認識的語文

我認識的語文

我最初在小學生中做過調查,一半以上的小學生不喜歡語文課,寧願上體育課烈日下去跑圈兒;我也跟我現在的學生聊過天,很多中學生覺得語文不重要用處不大,在考試中也拉不開距離,不用在意;上大學時我偶爾的幾次早起,也沒見過有學生在湖邊,草地上讀漢語。

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不要跟我說是體製造成的。是,我們的體制是存在問題與不足,哪怕你說它一無是處我都不反對,但可不可以不要一遇到問題就把板子打在體制身上?你去廁所發現自己便秘,這也是體製造成的嗎?不要一有問題就怪體制,什麼問題都往體制上推,體制又不是你家親娘舅二大爺人家跟你也沒那麼熟犯得著有事兒就找人家嗎?

書上說,根據教育制度調控的範圍和層次可以將教育制度分為宏觀教育制度、中觀教育制度和微觀教育制度。既然有微觀教育制度,又怎能說我們面對教育制度無能為力呢?我是一個班的語文老師,我就可以改變一個班語文課上的制度;我是一個班主任,我就能改變一個班級的制度;我是一個校長,我就能改變一個學校的制度。為什麼動輒拿「體制」做幌子?那些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們,哪個不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語文教育成現在這樣,體制是一個原因,同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是不是也該自我檢討一下?為什麼學生會覺得自己的母語不重要、沒用、沒意思?為什麼學生不喜歡自己的母語課程?是我們的漢語有問題還是我們漢語教學有失誤?

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只知語文,不知漢語;只知漢語知識,不知漢語之美;只知有作文,不知有文學;只知有考試,不知有感悟;只知道讓學生去作業去背誦去抄寫去考試,不知與學生一起享受漢語之美,那該有多麼遺憾,又是多麼恐怖啊!

教師(或者所謂專家)缺少對漢語美的認知與體驗,整天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就是琢磨著如何把活生生的漢語肢解,然後揉碎、炒糊,塞給學生說「這是有用的」就強迫學生咽下去。學生忙於氣喘吁吁地接受,回答各種提問、完成各種作業、應付各種考試,都無暇顧及品味和享受食物本身的味道,又何談吸收營養!這種令人消化不良甚至反胃的方式,如何叫學生喜歡的上?

我不反對應試,以為老師教出的學生連考試都不會,那這個老師師不稱職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合格、不負責的。因為對不少學生來說,考不出好成績就意味著無學可上、無書可讀,就意味著學生所有的努力都歸零。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是不忍心的。我想說的是,除了成績,是否還可以有點別的?或者說可不可以僅僅把成績當作「副產品」?

我感覺語文不同於數理科目, 1+1 就是等於 2 ,華羅庚陳景潤來了也還是等於 2 ;也不同於歷史、政治要有鮮明立場,要在立場下分析問題;相比之下,語文有更多的自由和主觀性,也就註定了語文要比其他學科承擔更多的責任。

我所接受、認可的語文課,老師要帶有理性光輝的感情釋放與交流,不主張過分強調文本分析,因為在教育向科學進軍的過程中,人失落了。我不希望我的語文課只有知識和理性,卻沒有人的存在。如果說感性分析文本,會有灌輸、強制學生接受個人觀點的嫌疑,那灌輸所謂「知識」與「情感」有什麼本質區別呢?既然終究擺脫不了「灌輸」,那我希望我的學生接受的是帶有人性的「感情」而不是赤裸裸冷冰冰的「知識」。因為我們是在學習語文,不是在學習語文課本或者語言,課本知識工具、媒介,決不能成為唯一目的。

我雖不反對「生本」,但始終堅持教室主導,在我以為,應該是靠知識、文化及教師本身的魅力來吸引、號召、感染學生,做到感染時「目中有人」,即平等分享。我不完全贊同把課堂交給學生,或許我更看重的是學生的感悟能力,能夠在接受地同時有所質疑。

當然,我是不贊同灌輸的,語文課不能成為「演講」,語文不能搞一言堂。我鼓勵不同聲音,提倡爭鳴,歡迎頂牛、抬杠、挑刺兒。多元,首先要從語文課開始。

語文老師首先要是,也必須是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或者機器,一個真正活著的人他所看到的也必將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絕不會把學生僅僅當成一個知識容器,絕不會想要把學生練成考試機器。一個熱愛生活的真正的人,才有可能教出一群茂騰騰的孩子來。

我不認同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一說,教師不是靈魂工程師卻可以是一個牧師做靈魂的引路人。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觸角十分靈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道義、獨立思考、保持個性。因為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所以教育者理所當然地應該將理想主義激情、人文情懷與關懷、獨具個性的思想之光貫穿於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語文教育即生活教育。作為思想者的語文教師,在腳踏實地做好工作的同時,是不是還應該多費幾個腦細胞去放飛我們的心靈、任思緒翱翔?哪怕失去思考一些「無用」的問題,哪怕明知思考了也沒用?

語文教師不光應是一位腳踏實地的耕耘者,同時也應該是一位行走者。要麼讀書,要麼行走,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保持在路上的狀態,才會避免墨守成規、原地踏步甚至抱殘守缺,才能不斷更新、充盈自我,展示給學生的永遠都是全新的。

語文教師還應該是一位藝術家、詩人,有著一顆美的、敏感的、易受感動的心,能詩人般敏銳察覺到隱匿於生活中的美,能藝術家般捕捉到那稍縱即逝的觸動,能被學生被生活甚至被自己感動。會驚喜於學生的一點點小進步,會被學生作文中某個片段或句子感動,會顧及關注哪怕是不值一提的細節;能捕捉學生內心變化,能與學生共鳴,能洞悉那些小秘密。不是要求語文老師去當偵探,去探究誰誰又早戀了哪個又思想波動了,而是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教書、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生活。

李鎮西老師認為,對孩子的愛,能夠使一個老師變得聰明起來。而我覺得,語文教師就要時刻保持童心,因為你有著一顆童心,你就是孩子,你本身就是能和他們在一起的,你無須再去可以走近或者走進孩子。有著孩子般的求知慾,像孩子般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可以跟學生一起出去郊遊,只是純粹的游而不是為了遊記;會跟學生一起動手做風箏或者孔明燈,只為飛起來那一瞬的快樂;偶爾跟學生一起去茶山採茶,不是為了體驗生活,只是想感受那清風鳥鳴;時不時跟學生一起吹牛聊天,不是講座只是閑聊,甚至會提及自己中學時暗戀的那個小女孩……

不要埋怨為何要求如此之多,也不覺苛刻

只因為講台就在那裡

只因為你是或將是一名語文老師

我還年輕,自我感覺已經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話聊聊 的精彩文章:

TAG:白話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