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討論真實、自由與表達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當討論真實、自由與表達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這個話題有點高深,肯定是難以敘述的。這段時間看書看劇看展都在指向這個話題,並且已經不止一次在我腦子裡浮現,為什麼不寫呢,如果是因為寫不清楚,我不覺得這應該成為放棄想寫的話題的理由。只是想表達,就這麼簡單。

有一段時間沒動筆了,之前說要每天記錄一些隨筆的狂野想法從某種形式上說已經宣告失敗。這次自責的點已經從質問自己為何不按時完成這個充滿儀式感的動作(這件事彷彿聽起來有點sad)變成了反思為什麼非要強求這件事按照想要的程序來被操作,真的有些不可思議。一是覺得有些時候作為人固有的邏輯和堅持事實上很不可理喻,二是竟然開始學會不要過分苛責自己,這可是我今年許下的新年願望。

貢培茲《現代藝術150年》、卡巴納《杜尚訪談錄》、傅雷《世界美術名著二十講》,我讀得很仔細,可以說愛不釋手,並且積極地列入二刷清單,我是這麼有運氣能夠進入藝術的領域探探風景,有趣的靈魂那麼多,我忍不住想把自己和他們稱之為「我們」。

畢加索說,學習拉斐爾的繪畫用了一年,學習盧梭的繪畫要用一生。很早之前聽這句話時就感到崇尚某樣東西的張力,好奇心讓我追本溯源想要去了解。藝術為表達而存在,藝術的發展是一種無限接近真實與自由的持續鬥爭,它的運動軌跡上的每一點都在探尋這個可能無解的話題。

現代藝術之前的西方藝術充滿哲學、神學與宗教的力量,藝術的表達在那個時期充滿儀式感,充滿輝煌宏大與不可褻瀆的神聖,藝術是一個嚴肅崇高的話題,當我在面對這些作品時不免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敬仰。可追求真實與自由在當時似乎是更加期望被崇尚的事情。

前印象派時期可以說是勇敢走向真實的新紀元,他們訴諸於拆除工作室與生活之間的壁壘,走進生活去再現真實的生活。藝術終於不再被某種嚴肅的主題束縛,追求真實即永恆。所以是很容易被莫奈、雷阿諾的作品吸引的,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確定的,總是會讓人感到平和親近的,感到灰暗的時候會很治癒。

但藝術中的真實不能被單純理解為真相,更重要還是直接身處其中去感受生活更本質的訴求。於是,梵高用強烈的色彩表達生活帶給他的那些炙熱的情感;高更追求戲劇性與想像力,不得不放棄印象派認同的那種真實;修拉則希望追求某種穩固的秩序和規則來追求永恆;後來的塞尚開始悟到極簡的形狀就是世界本質的樣子,他來到大自然描繪世界原始的模樣。藝術發展到這裡,對與真實與自由的表達將出現更加燒腦的思考。

畢加索對所表達主題的解構帶來了表達的新方式,他無意模仿現實,熱衷表達的主題更加觀念化。真實與自由對他而言幾乎已經擺脫了現實的束縛,在他以後的藝術發展中,藝術可以在任何事物中產生的這個觀念得到了確證。當看到畢加索的畫時開始有些費解,然後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輕盈。

如果說立體主義時期的藝術表達希望擺脫現實束縛的話,到了構成主義/至上主義時期,藝術表達有了更加狂野的想法,他們甚至想拋棄表達的對象去除藝術的敘事性因素。當你看他們的畫時,你在視覺上找不到任何可以和你的生活經驗相呼應的任何線索,在迷茫的靜止帶來的焦慮與不安退去以後漸漸習慣擺脫客觀世界帶來的所有經驗,大膽感受這種至上的自由誰說不需要勇氣與智慧。

表達這件事越來越被賦予更大的自由度,人對真實的理解與追逐也越來越具有反叛的意味。到了達達主義時期,一切的墨守成規、理性邏輯、制度規則都被貼上不真實的標籤,生命真實在那時被認為是一種直覺與本能,就像荒誕文學表現的那種直覺迸發出來的富有感召力的語言表述。真實與自由在達達藝術中常常用偶然性的衝突來表現,這是被認為最純粹的自由形式。到了超現實主義時期,真實與自由被理解為最純粹狀態下的精神不自覺,很顯然他們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影響(《夢的解析》已經列入我的閱讀清單)。達利的畫就用力去表現夢境的現實,這種無意識的壓抑的感受恰恰是我們容易忽略的真實。杜尚的放棄藝術視覺性追求思想性的概念無疑在追尋藝術或自身的自由與真實路上開了一扇窗。

藝術對自由與真實的表達也越來越具有解放的性質,一切大膽的、簡化抽象的方式都在訴諸於人在這個世界的存在。抽象主義以後,波普藝術轉而描繪一切生活瑣碎平凡之物,藝術可以是非藝術的思想更強烈的讓人們放下原本的期許、依賴與目的。這些嘲解的方式或許能夠在我們心上用力開一槍,提醒我們關於存在的意義、生活的真實性以及自我身份的確認等更隱私的自我詰問。

可能很難得出確切的答案,岡薩雷斯在《bird man》結尾也沒回答這個問題,自我對社會的抵抗與妥協大概是存在每個人心總關於自我存在最頻繁的共振。周六去廣東美術館看了《中國風景:後筆墨時代》的展覽,譚勛參展的作品在這個主題下顯得有點意思。

這樣一片普通的鐵絲網做為媒介,帶入手機地圖定位這個日常,這種傳達的方式提醒著我們思考如何看待虛擬現實與客觀現實對於我們的意義。我開始思考在虛擬與現實交互如此頻繁的世界裡每個人的身份是什麼?存在如何被理解?真實與虛擬的界限在哪裡?在這種有混淆趨勢的交互中我們追求的自由又該怎麼被定義?千萬不要把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當作視覺爆炸的一場好戲得過且過,拎得清如何在虛擬與現實交互中理解真實與自由才是真正的彩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小爽啊 的精彩文章:

TAG:阿小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