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推出首款量產3D列印電動汽車,賓士Smart還有活路嗎?
近日,中國3D列印公司Polymaker與香港電動車初創企業X Electrical Vehicle在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舉行了聯合新聞發布會,展出了雙方共同研發的全球首款量產3D列印電動車LSEV。
作為初創企業,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略顯神秘,並未向媒體透露公司成立日期等相關公司信息。有消息顯示,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或為江淮汽車的子公司。公司其中一位創始人路迪的身份增加了該消息的可信度。創辦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前,路迪為江淮汽車義大利設計中心總經理兼設計總監。
2016年,路迪與另外一名創始人Robert Moretti開始研究LSEV項目,最初研發資金來源於歐盟給予「地平線2020」優勝者的200萬歐元獎勵投資。路迪團隊在項目開始之初的目的便是製造一檯面向大眾市場的3D列印汽車。在完成LSEV的設計並研發出特製的3D列印裝置後,在選擇LSEV車身列印材料時,研究團隊遇到了難題。這時,在3D列印領域已聲名鵲起的Polymake公司走進了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的視野。為了實現3D列印件預期的強度和功能,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選擇了Polymake公司作為戰略合作夥伴。
從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打造面向大眾市場的3D列印汽車」這個目標和3D列印行業現狀來看來看,Polymaker公司可以說是合作的最佳選擇之一了。2012年,創始人兼CEO羅小帆與屈航和盧鵬宇在蘇州創立了Polymaker公司(蘇州聚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羅小帆一直從事高分子材料方面工作,手握20多項各類專利及專利申請。羅小帆的技術背景加快了研發團隊對3D列印耗材進行技術革新的步伐。Polymaker公司成立不久,便對3D列印材料PLA(一種來源於玉米的可再生、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進行了改良,提高了其機械強度,並聯合德國材料專家Covestro推出了兩款可用來生產耐用零部件的新產品—熱塑性聚氨酯(TPU)樹脂U1000和U0174D材料。經過5年的發展,Polymaker的產品被世界各地客戶廣泛應用在在汽車、航空航天、工業製造、醫療、消費等多個領域中。
在Polymaker公司的加持下,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打造出了第一台LSEV原型機。在3D列印文化博物館上展出的便是該台機器。據悉, LSEV為雙座車,高1.5米、長2.5米、寬1.3米。從尺寸上來看,LSEV與賓士Smart雙座版相差不大,但從重量上比較,LSEV可以說是「身輕如燕」,其450公斤重量幾乎為Smart的一半。速度和最大里程方面,LSEV最高時速70公里,充滿電後的最大續航里程約150公里。電動版Smart最高時速約為125公里,最大續航里程約145公里。從以上數據來看,兩者不分伯仲,但6萬左右人民幣的售價可以迅速秒殺Smart。
作為首款量產的3D列印汽車,車身材料無疑是重中之重。據Polymaker公司透露,除了底盤、皮質座椅以及玻璃,LSEV整車所有可見部分都是通過3D列印出來的。列印材料為增強尼龍、聚乳酸(一種常見的3D列印絲)和橡膠狀TPU。Polymaker公司採用最新3D列印技術,將汽車零部件的數量從原來的2000個減少到現在的57個。此外,由於3D列印的零件中加入了結構填充物,增強了汽車的強度和剛度,所以LSEV的強度比傳統同等車型高4至5倍。
與傳統的汽車製造相比,使用3D列印技術製造汽車,可以將研發成本降低90%左右,同時將生產周期縮短75%。LSEV第一輛原型車製造僅花了3天時間。按計劃,LSEV將於2019年第二季度投入生產,明年底可能開始在中國銷售。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表示,預計LSEV單條生產線的年產量將達到500輛。目前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已經收到了7000個歐洲客戶的訂單,其中5000個訂單來自義大利郵政服務提供商Poste Italiane,另外2000個訂單來自汽車租賃公司ARVAL。
LSEV一經面世便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但X Electrical Vehicle公司和Polymaker公司此次的聯合發布會重點不在新車的發布和展示,而在於向大眾展示3D列印技術如何使汽車製造業發生革命性的改變。目前,3D列印技術雖然在汽車企業中應用廣泛,但範圍大多集中在,製作模型、零件或概念車等。LSEV是首款以3D列印技術為核心的電動車生產線上的產品,它改變了LSEV在工業生產中的地位。對於向主流進軍的3D列印技術來說,LSEV可以稱得上是里程碑式的產品了。
※加速AR遊戲落地,AR初創公司8th Wall獲近千萬美元投資
TAG:新城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