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家解密:走出山東,欣和用了這5招

獨家解密:走出山東,欣和用了這5招

1992年,欣和誕生於山東。在那個作坊調味品盛行的年代,欣和靠著一瓶綠盒黃蓋的豆瓣醬,拿下了山東市場,成為山東一代人家庭餐桌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隨後,欣和走出山東的計劃逐步開展,用10個春夏秋冬孕育了一款醬油界的超級大單品——六月鮮,並至今牢牢佔據上海等地高端鮮醬油領域榜首。

26年的發展,欣和不經意間打造出了零食中的網紅—黃飛紅,培養出一支無往不利的電商團隊,發展了旗下十幾個品名清新風格迥異的子品牌。憑藉獨特的企業風格,欣和不僅走出了山東,在全國市場也取得斐然的成績。

今天,調味君將揭開欣和快速發展的奧秘,與大家分享欣和獨特的發展經驗。

■調味品商界|青果發自北京

1

| 牛刀小試 |

拳頭產品打響市場

1992年,欣和在山東成立。2年後,蔥伴侶品牌誕生。山東人喜歡生食大蔥、黃瓜,大蔥蘸醬幾乎家家必備。在那個家家戶戶「打醬油」的年代,豆瓣醬,多半都是售價幾毛產自不具名小作坊的散裝產品,沒有品牌可言。

此時欣和推出蔥伴侶「袋裝醬」,在品牌名稱中加入「蔥伴侶」字樣,旗幟鮮明的強勢植入使用場景,以告訴消費者:吃蔥要蘸醬,就用蔥伴侶。清晰的產品形象迅速在消費者中紮根,開品類之先。

其高達幾塊錢的售價在同類產品中並不具價格優勢,卻憑藉上乘的口味和過硬的產品找到了自己的市場,樹立了極佳的品牌形象。2003年,欣和順應市場需求,推出第一款六月香盒裝醬,完成產品升級。

欣和發軔于山東,得以開拓市場成功走出山東,不得不提及另一個口碑品牌:味達美。味達美本是欣和專為廚師打造的品牌產品,其出眾的口味和質量迅速在普通消費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暢銷品。一時間,過年走親訪友贈送味達美成為山東地區的春節新時尚。

2

| 搶奪上海市場 |

10年沉澱,孕育爆品

在山東站穩腳跟後,走向全國市場的第一站,欣和選擇了市場風向標——上海。上海人歡迎新產品,對於口味,也格外挑剔。

他們與山東人的飲食習慣完全不同,僅靠蔥伴侶豆瓣醬難以迎合這片市場。於是,釀造起家的欣和開始升級旗下的醬油產品。

新產品面世後,欣和組建了一支30人的團隊,深入上海的各大社區,舉辦一場又一場的試吃活動,與上海的消費者們直接面對面溝通,聽取上海阿姨對於醬油的口味要求。

白天辦活動收集建議,晚上彙集總結,隨後有針對性地著手對產品進行升級改造。

終於,2003年,符合上海消費者期待的「六月鮮」釀造醬油正式面市。靠著前期社區推廣積累的大批粉絲,「六月鮮」贏得了第一批上海用戶。

30人的團隊繼續駐紮上海各大社區,頻繁出沒在上海的巷弄街頭,用試吃這個笨拙卻有效的方法,欣和「六月鮮」撕開了上海醬油市場的口子,並逐步擴展。

10年,欣和在上海舉辦了10屆巧婦私房菜大賽,上萬次的消費者體驗活動,千萬級的地鐵廣告……10年過去,「六月鮮」已然成為一款廣受歡迎的爆品,至今佔領著上海高端鮮醬油領域的榜首。

而欣和的這個「笨方法」目前仍在使用,隨著社區功能的退化,欣和把目光投向各大企業辦公室,推出倡導年輕女性白領健康飲食方案的「圍裙活動」。

辦公室白領是欣和的目標用戶,在寫字樓舉辦下午茶試吃活動,用醬油口味的冰淇淋、馬卡龍等別具一格的小點心,吸引用戶注意,讓他們開始了解欣和的品牌。

「我們不追求大規模的廣告效應,只希望我們的目標受眾了解醬油,越信賴欣和。」欣和產品負責人董女士告訴調味君,「這個方法看上去很慢,卻能讓我們有效和消費者溝通對話,了解他們的需求。」

3

| 跨界休閑食品 |

「黃飛紅」聲名鵲起

提到「欣和」,除了醬油和醬料,讓業內人士更為驚羨的是其子品牌「黃飛紅」跨界休閑食品領域的成功。

「黃飛紅」麻辣花生,最初只是欣和給餐飲渠道供貨的產品。川菜宮保雞丁需要花生和辣椒產品,欣和生產供貨多年,不少內部員工都喜歡直接吃。

既然大家都喜歡吃,為什麼不面向消費者推出這樣一款產品?欣和開始了對「黃飛紅」產品的研發改造。

在花椒的數量,花生的酥脆度和脫油量等各方面都做了調整,使之更加符合大眾口味。而在產品的包裝上,黃飛紅採取了充氮包裝。和其他類似產品的真空包裝相比,這無疑會增加成本,但卻可以延長保質期。

黃飛紅的定位是年輕消費者,所以包裝從文字表述到外觀Logo設計都盡量活潑生動。

可正是因為這種包裝,「黃飛紅」面市之初反響平平。

當時很多經銷商認為如果消費者看不到包裝里花生的樣子,就不會掏錢購買。有的經銷商認為黃飛紅花生只有一款產品太單調,而且欣和也不是專門做休閑食品,花生可能賣不起來。

此時,欣和又用起其傳統的「笨方法」。他們將目標人群鎖定在高壓高強度工作者,比如證券公司的研究員、互聯網企業的碼農等等。「黃飛紅」試吃活動進企業,效果遠超預期。不少人在品嘗後,直接網店下單,成箱地購買,與同事家人分享。

而黃飛紅的成功,也離不開電商的崛起。業內人士認為,黃飛紅從推出到熱銷的時間段恰好踩准了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節點。

以1號店為例,2008年黃飛紅在1號店銷售,成本僅僅是送幾十箱貨。

彼時雙方都在初創階段,屬於互相提升價值的共贏關係,因此不需要高價買廣告位。而隨著1號店知名度提升,黃飛紅也成為暢銷產品,按銷量1號店會自動將黃飛紅推送至首頁。

不僅如此,社會化網路的發展,也給黃飛紅的發展添柴加火。港台明星們十分喜歡花生製品,在黃飛紅橫空出世後,不少明星自發在微博上分享這款產品的味道,引發粉絲的追捧購買。

自2008年上市以來,黃飛紅的銷售額逐年穩步增長。市場的熱烈反響也讓欣和對休閑食品的信心大增,2011年底趁熱打鐵推出了同系列新品「咋么啦」花生脆,一樣供不應求。

4

| 組建百人電商團隊 |

無往不利的王牌部隊

與傳統的調味品企業相比,欣和的電商之路起步較早。

在電商平台剛剛起步時,欣和就開始嘗試了相關合作銷售。2012年,欣和成立了專門的電商部門,目前,該團隊擁有100人,較多數調味品企業在電商方面投入更多。

調味品企業進電商最為頭疼莫過於「引流」問題,對此,欣和別有心得。除了利用品牌自身效能帶來的自有流量外,精準的媒體引流也是一個好的選擇,比如利用淘寶工具,直通車、淘寶大V直播等方式,精準的投放給調味品消費者,為企業店鋪帶來流量。

欣和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均開設較早,與消費者互動性很強,這也為欣和電商的發展帶來不少助益。此外,「贏得媒體」是欣和的一個好武器。利用自身良好的口碑,吸引外界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已購消費者的口碑、大眾媒體的自發報道、購物達人的自發宣傳,均推動了欣和電商的發展。

雖然企業投入高,但欣和在電商團隊成立一年後,線上就已經開始盈利。2014~2016年,欣和連續三年成為天貓雙11調味品類目銷售冠軍。目前,欣和電商渠道年銷售額已破億元。

這些手段看似平淡,其它調味品企業也都在用。可為什麼偏偏欣和的效果最好?

「調味品與其他產品不同,單價低成本高,包裝和運輸方面都有可能面臨種種問題。所以在產品包裝和售後服務等多方面,都需要格外用心。」欣和電商總監蔡貝對調味君說。

而目前,不少調味品企業都直接把電商業務託管給代運營公司,這些代運營公司可能了解電商玩法,卻不一定真的了解企業和產品。

多年來,欣和始終沒有放鬆電商渠道的升級,為了符合環保趨勢,欣和甚至單獨研發了一套模具,為包裝改造做準備。

5

| 為產品創造使用場景 |

新品研發勇於試錯

多年發展,欣和旗下的產品線逐漸豐富,醋類、複合調味醬類、日式味增類等等,雖然很多品類目前體量很小,但欣和開設了10家獨立工廠,確保每類產品都有獨立的工廠負責研發、生產和質檢等相關程序。

而在新產品的研發上,欣和也走過彎路。目前很受歡迎的「醯官醋」,幾年前剛推出市場時,銷量十分慘淡。

欣和以醬油和醬類產品起家,在醋方面並無優勢。「醯官醋」售價不低,雖然包裝精美,但消費者並不買賬。

產品負責人董女士說:「我們反思過,沒有給消費者創造一個好的使用場景,所以消費者不認。」幾年後,醯官醋重新包裝定位,不僅是一款米醋,更是一款可以泡水果的醋飲。

醯官醋重獲市場青睞,欣和隨即延伸產品線,推出兌水飲品一果泡醋和更高端的醯子酵醋。

不與醋企搶佔醋類市場,另闢蹊徑,找到細分市場和小眾產品的定位。「我們沒有非要做到多大,只要產品的目標消費群體認可,我們就很滿足。」董女士介紹,目前欣和的新品研發方面,會考慮布局小眾市場,而市場現有產品在布局時,也著重會考慮差異化。

欣和旗下有眾多子品牌,每一個品牌的名字聽上去都很「任性」,比如「遵循自然」、「禾然有機」等,不僅拗口,也與大眾對於調味品品牌的認知不同,但欣和卻可以截然脫俗,自成一派。

一個全國性的品牌,極少做大眾媒體的廣告,反而會考慮和日食記這樣的新媒體平台合作,甚至自己出「菜譜手賬」,為某個單品出宣傳歌…

欣和像一個避居桃源的高人,以不按套路不同流俗的打法,卻在競爭膠著的全國調味品市場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承擔法律責任

作者丨青果 編輯丨白蔻統籌丨蟲草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調味品商界 的精彩文章:

道道全廣告費過億 為何市場佔有率依舊不到2%
80%大豆靠進口,「國豆」是如何淪陷的?

TAG:調味品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