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否也有「討好型人格」?

你是否也有「討好型人格」?

上周《奇葩大會》請來了年少成名、被稱為天才作家的蔣方舟,她分享了自己成功轉變令自己苦惱不已的「討好型人格」的經歷,當即便引起了馬東老師的共鳴,特寫還給到了馬東微紅、濕潤的眼眶。節目播出後更是在網路上再次引發對「討好型人格」的熱議,幾乎大多數網友都認同自己具有「討好型人格」,瞬間湧現出了大量的「討好型人格患者」。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討好型人格」,當然,有心理學專家這個時候就會跳出來說人格里根本沒有這個分類,所以不存在這種說法。但是為了蹭一波熱度,姑且先這麼說吧(機智不?)。

「討好型人格」,其實很好理解,簡單講有以下幾個特點:

1、為了避免與他人起衝突而總是去迎合對方的想法和行為,對他人的要求全部滿足,甚至超過需求的滿足,而且常常是主動的去滿足。

2、害怕自己讓別人失望,包括家人、朋友、領導也好,而一直做周圍人期待自己做的事、走的路。

3、常常因為沒能幫到別人或完成期許,而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懊惱。

4、為了讓別人滿意或獲得讚美,經常做出一些犧牲自己身體、精神或利益的事。

5、害怕看到別人失望的表情而不敢拒絕別人的請求,甚至有一些超過你們之間交際界線的、特別過分的要求。

6、壓抑自己真實情緒的展現和表達,害怕引起別人的不滿。

所以,這麼看下來,是不是或多或少自己都能有其中某一個特點呢。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別人面前展現最好的一面,留下好的印象,能得到讚美最好不過了,而這都需要去「討好」別人。為什麼說眾口難調,因為你只能去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得到他們的認可。因此,我們需要給「討好型人格」分一個等級,醫學上也習慣將一種疾病按嚴重程度分級分別給予處理,我試著來給「討好型人格」分一下級,歡迎補充討論:

完全沒有——這部分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全然不管周圍人對他的看法,自顧自的活著。當然這屬於另一種極端,只有極少數的一部人,要麼就是完全沒有社會關係的一類人,要麼就是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人。

輕度——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並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努力,同時具有高度的自我認同感。比如關注自己發的朋友圈的點贊數和評論,每次發朋友圈之前總要掂量一下關注度,總是不停地去查看自己剛髮狀態的點贊數和關注度,會因為沒有人點贊而感到沮喪,甚至乾脆不發朋友圈了。

中度——不太會懂得說「不」,偶爾拒絕別人的請求,但自己內心總是惦記或愧疚,總覺得對不起別人。在他人眼中是一個老好人的形象,很少發脾氣,不會與朋友、同事、領導起衝突。但還是有自己的底線,一旦越過了自己的心理底線還是會爆發,通常這個時候周圍的人會很吃驚,想不到你還有這一面(我還有好幾副面孔你沒機會見識呢,哼!)。

重度——幾乎不會拒絕別人的任何請求,心理下限很低,甚至在別人不需要的時候主動「獻殷情」以獲取認同和舒適感,不惜付出自己大量的時間、物質成本。一味地去迎合他人,喪失了自己主觀表達的欲求,迷失了自我。

極重度——這幾乎是一種極致的表現,部分甚至達到了病態或變態的程度,舉個可能不恰當的例子,就相當於SM中的M角色一樣(有人覺得這是正常的情緒),毫無任何尊嚴和下限的取悅獲寵。這是另一個極端了,但這部分人的存在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多,誰讓現代社會生活壓力這麼大呢?(攤手~)

其實我們絕大部分人都屬於輕中度的,最重要的是沒有丟失自我的認同,並在恰度地「討好」他人的同時獲得愉悅和利益,這其實也是一種現代社會的生存法則。你需不需要討好你的愛人?你需不需要討好你的家人?你需不需要討好你的同事?你需不需要討好你的領導?當然需要啊,討好就是為了讓對方開心,讓自己喜歡的人開心很正常,讓能給自己物質利益的人開心也很正常啊。建立自己的和諧社會關係,在一個和諧的、穩定的社會關係里你才能獲得情感和物質的獎勵。偶爾面對長輩或領導錯誤的教導和批評,昧著自我真實的想法去附和,常常是為了省去因爭辯而損失的時間成本以及和諧氣氛,這種情況下根本沒必要去展示你的獨立人格和堅強意志。當然觸碰底線的事必須據理力爭!所以,保持一條清晰的界線很重要。

知乎里該話題下獲得很多高贊的雞湯文都告訴你,一定要活出自我,絕不迎合獻媚,哪怕丟了工作也不怕。很好奇寫這種不負責任的雞湯文的作者不知道自己做到沒有。現實是什麼我們都知道,總有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頭的時候,但是這就說明我們的這種「討好」是需要被糾正的嗎?

我們一直強調要培養高情商,難道高情商一部分不就是在「討好」嗎。而且某些職業的特點就是需要不斷地討好別人而獲取利益和地位的。馬東老師為什麼那麼有感觸?我自我猜測是因為他作為一個喜劇人、媒體人、公眾人物,最重要的不就是要討觀眾們和金主的喜歡嗎,少得了一些刻意的諂媚嗎?為什麼常說喜劇演員的內心總是悲劇,觀眾所看到的嘻嘻哈哈不是真實的他們,他們真實的情緒通常都被掩蓋和壓縮。這是由他們的職業特點所限制的,也是他們自我選擇並認同的,一旦自我不認同就會產生悲劇。

近來,網路上常提到一個詞——財務自由,大概意思就是你賺的錢在一定限度內足夠到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不用太多猶豫和考慮。這裡我想提出一個新的詞——情緒自由,意思就是你可以隨意的表露自己的情緒,不用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感受。你問問你自己,現在你做到可以「情緒自由」了嗎?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的確有部分人做到了,比如你的領導,在面對下屬時,領導就可以展現他的情緒自由權力了,不必太在意職工的感受。同樣的還有一些社會精英大佬們,也能夠做到情緒自由,他們的地位已經允許他們不用刻意管理自己的情緒,亂髮脾氣也好,強勢刻薄也好,反而成了他們的特點,在民間傳說和談笑里成了他們「人格魅力」的一面。如果你還沒有實現你的情緒自由,你可不就是不斷地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去「討好」別人嗎?有一句玩笑話是,我的理想就是當我在夾菜的時候別人不敢轉桌子,雖然是玩笑,這也是自由的一種體現。

所以並不是「討好型人格」不好,而是達到了一定程度(如上的重度和極重度),重點是自己意識到了這一點而產生了苦惱,失去了掌控這個程度的心理平衡,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他們在討好與不討好中徘徊掙扎,覺得自己討好了別人很下賤,做回自己拒絕別人又很愧疚。這部分人是需要採取干預手段的,甚至進行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治療。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群,同樣擁有重度或極重度的「討好型人格」,你卻很難說清他們需不需要干預。這是一群真正的毫無利己專門利人的榜樣,把助人為樂做到了一種極致。

偶爾會看到報道某某老人為了資助貧困孩子上學,自己省吃儉用,靠著撿垃圾做苦力,幾十年如一日竟然能捐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善款。我想常人很難理解他過著如此極低質量的生活是為了什麼,你說這是一種「討好」嗎?

有的人為了做善事,把自己家庭財產變賣,寧願自己的家人跟著自己受苦,不少家庭為此產生激烈的矛盾甚至決裂,也要堅持去幫助別人,你說這是一種「討好」嗎?

有的人為了獻血達到一種幾乎瘋狂的地步,很難想像一個人能奉獻出上萬毫升的血液,而這都是為了救人的啊,你說這是一種「討好」嗎?

這樣例子還有很多,他們完全沉浸在「討好」而獲得的自我愉悅中,並沒有覺得給自己造成了什麼困擾。他們是我們推崇和敬佩的榜樣,公共媒體都呼籲社會向他們學習。你也可以說他們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是為了討好自己。但這其中的緣由真的很難說清。從個人角度出發,他們也的確犧牲了很多自我的東西,這當然是他們成為了不起人物的重要原因。因為,普通人做不到這種極致。

最後,再次審視一下自己,你屬於哪種程度的「討好型人格」呢?你能接受你自己嗎?你目前可以情緒自由嗎?你是否因為討好而感到愉悅?最後再來想想是否有必要像蔣方舟一樣糾正一下吧,相信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就像蔡康永在節目里說的,我們已經給心理疾病增加了太多的名詞。我們也對號入座的給自己診斷了很多心理疾病,現在潮流是不說自己有幾個心理疾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藝青年。

可能這個世界都有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ara的私廚小房 的精彩文章:

TAG:Sara的私廚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