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出現在毛主席詩詞里的五位「將軍」
原標題:揭秘出現在毛主席詩詞里的五位「將軍」
毛主席一生所做詩詞甚多,他不僅在臨窗伏案時,而且在戎馬倥傯間,也是不輟吟哦默誦,於日里萬機之餘,常沉浸在詩詞藝術的氛圍中。鮮為人知的是,毛澤東詩詞中,出現過好幾處「將軍」的身影。
一、「飛將軍」黃公略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宵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漁家傲.反第二次「圍剿」》
這裡的「飛將軍」指的是當時的黃公略以及他率領的紅三方面軍。
黃公略(1898年2月20日—1931年9月15日),湖南湘鄉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紅軍的著名將領,參加過革命戰爭和游擊戰爭。
1927年,黃公略考入黃埔軍校,同年參加了廣州起義,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是井岡山時期威名赫赫的 「三驍將」之一(另兩位是林彪和伍中豪)。
1931年4月,蔣介石再次集結二十萬大軍向中央蘇區發動「圍剿」。當時紅一方面軍只三萬人,處於絕對的劣勢。5月14日,紅軍總部截獲敵公秉藩第二十八師師部與留守處的明碼電訊通話:「我們現駐富田,明晨出發。」留守處問:「到哪裡去?」師部說:「東固。」從富田到東固相隔20公里,只有兩條大路相通,中間要經過一段叫中洞的險峻峭拔的隘路。
針對這個情報,毛澤東決定在那段險峻峭拔的隘路阻擊敵人。黃公略請示:「我一直在琢磨,從東固到中洞是否確實只有兩條路?還會不會有其他路徑?應該去請教一下『三老』」
「三老」是指老獵戶、老葯農、老馱商。黃公略請來老獵戶洪大爺一打聽,果然在東固到中洞的南側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的山間小路。毛澤東與黃公略研究商量後,果斷決定改變原定行軍路線,請洪大爺作嚮導,走小路直插中洞,搶先佔領將軍峁、觀音岩,在兩側山嶺設下埋伏。
5月16日上午10時許,公秉藩師從固陂圩出發,走到中洞後,突然一聲炮響,山谷震蕩,數千顆手榴彈從天而降,輕重機槍和步槍構成交叉火力網,將其全師人馬壓制在谷底。上萬名紅軍戰士從山崗密林中、草叢中跳出,像猛虎一樣撲下山來,槍炮聲、喊殺聲震天撼地。頓時,敵軍官兵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抱頭亂竄。一個一萬多人編製師,頃刻之間就被殲滅。
黃公略因勢制變,巧妙地將阻擊戰演變為伏擊戰,並以突然、迅猛的動作打亂敵軍指揮系統,為全殲公秉藩師立下頭功。特別是他率軍從天而降的英姿,給在白雲山指揮所觀戰的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澤東贈給黃公略一個外號「飛將軍」,並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二次圍剿》一詞。
二、「彭大將軍」彭德懷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眾所周知,此「彭大將軍」就是赫赫威名的彭老總彭德懷。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湘潭烏石鄉彭家圍子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和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事家。
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軍抗日先遣隊結束了長征,到達陝北保安的吳起鎮。紅軍長征勝利後,蔣介石集團的寧夏馬鴻逵、馬鴻賓派了5個騎兵團尾隨而至。為了不讓尾追長征紅軍的敵軍進入陝北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確定把砍「尾巴」的重任交給彭德懷。接受任務後,彭德懷馬上深入實地考察,基於對地形的分析,他在給毛澤東的作戰電文中寫了「山高路遠溝深」一句電文。
1935年10月20日,彭德懷指揮先遣隊在吳起鎮附近部署「切尾巴」的戰鬥。翌日,敵騎兵團2000多騎兵來犯,彭德懷一聲令下,早就埋伏在四周的紅軍居高臨下一齊開火。這一仗,紅軍吃掉一個騎兵團,擊潰兩個騎兵團,俘虜敵官兵700多人。取得了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的第一場勝仗。捷報傳來,毛澤東即興賦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其中「山高路遠坑深」一句,是毛澤東對彭德懷的作戰電文中的「山高路遠溝深」略作修改而來。
1954年「八一」建軍節之際,《解放軍報》發表了這首詩。「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的豪邁詩句贏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並迅速流傳開來。
三、「武將軍」丁玲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臨江仙·贈丁玲》
從詞的題目可以看出,這裡的「武將軍」就是指丁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湖南臨澧人,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33年因從事革命文學活動,被國民黨特務綁架,拘禁在南京達三年之久。1936年9月,在地下黨的營救下,丁玲逃離南京,輾轉來到黨中央所在地延安。
1936年11月22日,在保安,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成立了第一個文藝協會組織,即中國文藝協會。丁玲被推選為中國文協主任。毛澤東決定讓丁玲跟著工農紅軍前方總政治部出發上前線。毛澤東為此作了這首詞。不久,毛澤東在給隴東前線聶榮臻的電報中,附上了這首詞,但因丁玲一直在前線,未能讀到。直到1937年1月,丁玲陪同史沫特萊從前線返回延安,去拜訪毛澤東時,才知道這首詞的事。見丁玲未收到贈詞,毛澤東當即揮毫重新錄了這首詞送給她。
此後,丁玲把這首毛澤東手跡的贈詞視為珍寶,一直珍藏到新中國成立後,於20世紀80年代才首次公開發表。
四、「將軍」戴安瀾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五律·挽戴安瀾將軍》
此處的「將軍」是指國民黨中將戴安瀾。戴安瀾(1904~1942),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港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國軍名將,黃埔系骨幹之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2月,日軍為切斷盟國援華物資的重要運輸線――滇緬公路,向當時為英國殖民地的緬甸大舉進攻。應英國政府要求,國民政府派遣遠征軍約十萬人入緬作戰。遠征軍同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給敵人以重大打擊。這次作戰,遠征軍主力二零零師長戴安瀾部奮勇搏殺,表現最為突出。
5月,開始撤回國內。在撤退途中,戴安瀾的部隊遭到敵人伏擊,戴安瀾被流彈擊中,身負重傷,不幸於5月26日殉國。噩耗傳來,舉國悲痛。同年秋,戴安瀾將軍追悼會在廣西全州舉行。國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濟深主持國葬儀式。中央領導人毛澤東,以戴安瀾將軍率部入緬抗日為題材,以緬南東瓜之戰、緬中棠吉之戰以及緬北遭遇伏擊、不幸犧牲為線索,寫了這首《五律·挽戴安瀾將軍》輓詩,對這位抗日有功的將領深表哀悼。通過這首詩歌頌這位抗日英雄,表達了號召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願望。
五、「草上飛」羅榮桓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里每相違。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七律·吊羅榮桓同志》
「草上飛」原來是指奔跑的功夫,因身體輕盈而跑得飛快.。這裡毛澤東用來喻指羅榮桓在長征途中過草地的情形,雖然沒有指明「將軍」二字,但應作「將軍」理解。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榮桓鎮)。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中國十大元帥之一。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從兩萬五千里長徵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解放後的社會主義建設,都為人民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由於在戰爭年代曾身負重傷,又在長期的工作中積勞成疾,羅榮桓於1963年12月16日不幸逝世。聞此噩耗,正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的毛澤東十分悲痛,領頭起立默哀,說:「一個人數十年如一日,忠於黨的路線,很不容易啊!」此後數日,毛澤東寫成了這首悼念戰友的七律。
※鴉片戰爭時,此人帶領弟兄砍殺侵略者卻險遭冒頂戰功的清軍的毒手
※廣西人不可不知的發生在北海的抗日戰爭重大事件
TAG:高山流水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