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醫大師周信有:談談養生之道

國醫大師周信有:談談養生之道

廣東省民間傳統中醫藥學研究會

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法」培訓班

時間:2018年5月7日—9日

本文來源於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秘書處

運動氣血

東漢華佗言:「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同樣,生命也在於運動,運動可以促進人體氣血流通、新陳代謝,起到增強體質和防老抗衰的作用。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特別是到了老年,健康的身體更與積極的運動密不可分。

傳統的武術是健身運動的最好形式,練武術要學會「用氣」與「發勁」,要氣發丹田(臍下三寸),由內達外,氣運全身,以意統氣,氣隨意走,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以氣運身,以意統氣,神氣合一,形神並養」。這就是所謂的「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中國武術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它既有舞蹈的審美價值,又有體操的健美功勛,同時還能錘鍊意志,健全體魄,防病健身,防身御辱,是舞蹈、體操所不及。不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能夠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一種武術套路,如老年人可選擇太極拳,長期煉下去,對強身健體,防老抗衰是大有好處的。

除武術外,老年人每天堅持步行,慢跑或騎自行車等,也是很好的運動形式。但有一點,就是每次運動,都要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其標準就是脈搏的跳動要達到90次以上,不超過100次,時間長短要根據自身所能承受的時間和習慣而定,一般不少於半小時,這樣才能起到運動氣血和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2

涵養精神

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善於培養樂觀情緒和豁達開朗的精神狀態,即老有所樂。《內經》認為「百病生於一氣」,此一「氣」即指情志失調而言。《內經》提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的論點。此氣上、氣緩、氣消、氣下、氣亂、氣結等,即指氣機、情志失調而引起的體內生理機能失調所出現的病理變化。《內經》曰:「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即言善於涵養精神的人,可以活到百歲以上。並提出養生學說的至理名言,即「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可見,涵養精神,培養樂觀情緒,是防病健身,延長壽命的重要方法。二是通過修真養性的方法,即氣功的方法,靜坐的方法來調攝精神,培養體內的元真之氣,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靜坐,即要求平身端坐,以意領氣,意守丹田,默念安靜,達到意念靜止,恬淡虛無的境界。現在來說,這樣作可使因工作繁忙等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的心態得到鬆弛平靜,這對防老抗病健身是非常有益的。靜坐的方法實際上源於《內經》,二千多年前《內經》所講的靜坐的方法,修真養性的方法是很質樸的,沒有什麼玄妙之處,與現在社會上流傳的已經神化了的氣功是截然不同的。在涵養精神上,要注重如下幾個方面;

在調攝精神方面,要樂觀,豁達開朗,愛好廣泛,尤期在晚年的時候,更應該想方設法擴大愛好範圍,尋找生活樂趣,培養樂觀情緒。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堅持練書法,這實際是一種很好的涵養精神,陶冶性情的養生方法。練寫書法時要頭身端正,要運腕、運筆、運氣,意念要集中於筆下,並要排除雜念與外界的干擾,在運筆書寫過程中,講究意到氣到,氣到勁到,神氣合一。這實際是一種氣功運動、氣功療法,符合中醫「意守」的養生之道,同時也起到一定的運動作用。將調攝精神與運動形體二者兼顧,「神形並養」一舉兩得。長期從事寫字作畫職業的人易長壽。把它作為一種養生的方法,陶冶性情的方法,長期堅持下去,對於防病健身,延年益壽是大有裨益的。

京戲是一種古老而完美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博大而精深。通過演唱,可以陶冶性情,培養人的樂觀情緒。每當引吭高唱之時,真是悠閑自得,其樂融融,任何憂鬱煩悶的情緒均化為烏有。但是,在唱的過程中,發聲行腔,也應講究。要氣發丹田,由下達上,通過肺,出於喉嚨,口鼻。這樣的用氣和發聲行腔,底氣十足,悅耳動聽,韻味雋永深厚。這種發聲的方法,又能起到培養體內的元真之氣,增強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這實際又屬於中醫呼吸吐納的養生方法,亦可稱呼吸療法,氣功療法,由此看來,學唱京戲,是神氣合一,既運動形體,又涵養精神,符合《內經》「形神並養」的養生原則,是值得重視的。

由於我能集中醫、京劇、武術、書法這「四大國粹」的養生之道於一身,故能健康不老。另外,我每天也抽一定時間坐坐氣功,其方法簡單易行,叫一分鐘練功法,即平身端坐,莫起一念,以意導氣,引氣下行,息息歸根,意守丹田,默念安靜,切勿間斷,如此一分鐘即可,亦可作至5分鐘,每天可作幾次,若夜間為失眠而練,可將坐式改為卧式。此法能調節呼吸,排除雜念,涵養精神,培養體內元真之氣。

3

調節飲食五味

《內經》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調節飲食五味,是很重要的養生方法。飲食五味要食用得當,合理調配,不可偏嗜,偏則為病。如偏嗜甘,偏嗜咸,偏嗜肥,都可引起體內的不良反應,甚至引起動脈硬化,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使衰老加快。日常飲食,要多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不要貪食肥甘厚味,飲食要少而精,吃八分飽,微餓長壽,主糧最好是粗細糧合理搭配。

在過去,飲食不節所引起的疾病多為營養不足,飢餓勞役所致。而今,飲食不節引起的疾病主要因營養過剩,如臨床常見的老年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由於體內營養過剩引起,包括糖過剩,鹽過剩,甚至蛋白過剩。步入老年,我每餐喜飲少量自配的保健藥酒,主要由枸杞、生山楂、女貞子、淫羊藿四味葯組成,有防老抗衰,軟化血管,扶正抗癌之功效。飲這種藥酒,既可起到防老抗衰的養生保健作用,又可解決酒隱問題,乃一舉兩得。為了養生保健,延緩衰老,我還每日口服自製的抗衰粉(主要成分水蛭)5克,裝入膠囊,每日早晚分兩次口服,此葯有較好的降血脂和抗血管硬化作用。

4

起居有常,生活規律,老有所為

老年人要注意起居有常,生活規律。這就是《內經》所謂的「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日常生活,起居作息,餐飲睡眠,都要有規律。老年人退休後,終日無所事事,消閒遊盪,散漫無序的生活方式與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在生活起居方面,《內經》特彆強調要「因時之序」,即順應四時節氣的變化,而調節人的生活方式。我退休後,一般是早晨6時起床,7時30分戶外晨練。若在秋冬寒冷季節,必待陽光升起,9時許,戶外晨練,這就是《內經》所謂的「去寒就溫,勿擾手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要知道,老年人進入冬季,要特別注意保護人體陽氣,趨避寒氣,謹防感冒。因為傷風外感為百病之首,特別是老年人,每因冬季不慎為風寒所感,而致病情惡化,或誘發其它疾病。到了春夏季節,隨著氣候轉暖,陽氣升發,多做一些戶外活動。這就是《內經》所謂的「夜卧早起,廣步於庭」,使「所愛在外」。在春夏季節,特別愛好遊山玩水,野餐觀景。此季節常偕同老伴及子女,去周邊諸山遊玩攬秀。

老年人身體老化是自然規律,是無法抗拒的,但心理不能老化。老年人最怕心理老化,意志消沉,無所作為,精神空虛,無所寄託。老有所為,是很重要的養生方法之一。我在臨床、科研以及著書立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多是在步入花甲之年以後完成的。這段時間,曾編寫出版7部著作,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研製出國家級中藥新葯「舒肝消積丸」和「心痹舒膠囊」。目下,仍在繼續工作,做一些有益於人民的事情,除每天堅持應診治病外,還肩負著培養後學的重任。老有所為,是老年人最重要的防老抗衰的養生之道。

養生、保健、防老抗衰,從年令上講,不單是老年人的事情。從青壯年起,在身體尚未出現衰老的異樣變化之前就應講求養生之道,進行預防措施。這就是《內經》所謂「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察同」是指在身體尚未出現衰老的異樣變化之時,就曉得講求養生,故智者的身體雖然到了老年還是健康有餘的。這對養生學來講,是非常切合實際的至理名言。

我喜歡的古代養生著作有《素問·上古天真論》、《延年卻病箋》、《清修妙論箋》。最喜歡的養生格言是:《素問·上古天真論》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和東漢華佗的「戶樞不蠹,流水不腐」。養生格言是:「運動氣血,涵養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