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根竹子的新生,火葫蘆燈的體用造化

一根竹子的新生,火葫蘆燈的體用造化

火葫蘆的

竹子柔韌,纖維長、易編織,堅固耐用。早在上古時期,我們的先民們就發現了竹子的秘密,成為百姓日用品的重要材料。竹子幾乎深入到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竹子有節、堅韌等特性也被人格化,象徵氣節、堅貞等品格,陳寅恪先生認為中國的文化是「竹文化」。

了解一項工藝,不僅是為了知道它如何製作,更多的是理解背後的文化。從一件竹製品可以看出一個地區的生活史以及人們的生活信仰與精神追求。

細竹篾編製成的燈籠造型圓潤,細竹篾交錯有序透光性好,表面貼紅紙,正月里點起來最能烘托出新年熱鬧的氣氛。最傳統的有三種,星星燈最小,直徑約8cm。中號的叫火葫蘆燈,直徑在15cm左右。最大的直徑一般20cm,稱作寡燈。

從左往右依次為星星燈、火葫蘆燈、寡燈

這三種燈各有用途。最大的寡燈是姑娘出嫁的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兒的,也叫追燈。追燈要送雙,用的竹竿要有根有梢,為求好的寓意不能用半截竹子,同時還有送十個蠟燭。選在正月初二到初八中的一天送去,送過去時,不能馬上點亮。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五,女子把等掛在自家大門上,以示吉祥。

等到女兒有了孩子後,娘家就把這樣的禮物轉送給孩子,送的是中號的火葫蘆燈,火葫蘆燈也叫長命富貴燈。每年正月初八以後,就要開始送了。孩子們在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五晚上挑燈玩耍,相互碰撞到燒毀為止。火葫蘆燈從家裡第一個孩子開始送,直到家裡最後一個孩子長到十三歲,娘家是最後一次送燈,即「完燈」,火葫蘆燈一般是舅舅送外甥的禮物,俗語中有「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最小的星星燈,往往是過去大戶人家的孩子或者是家裡的獨子,送火葫蘆燈時搭上一個星星燈,為祈福家裡可以多子。

燈籠所用材料就是白鹿原上生長的竹子。工具簡單,破竹時需要用刀,整個製作都是靠一雙手。一根竹子砍回來,先要處理原料,竹子用刀一分為二,再破篾等,破篾時手口並有,一根竹子能破一千多根竹篾。

竹篾準備好後先要盤篾踏底子,三根竹篾相互交叉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將竹篾一根根交叉固定,使中間呈圓口,完成後還需調整、拉伸,使其牢固。之後通過編織、收口,燈籠基本成型,再經過烘烤定型、裹紅紙、裝底座、提手,一個火葫蘆燈就完成了,有趣的是,燈籠的底座用的是土豆或者蘿蔔。

據說這種燈籠的製作在白鹿原上已久三百年的歷史,作為農閑時的副業,可以為家庭增加一定的收入,每到正月,白鹿原上依然有家庭會做燈籠販賣,也有一些商家來訂購,不糊紅紙的燈籠叫「白罩子」,一般是來收購的商家要求的,等賣的時候再邊賣邊糊,這樣不容易弄破。過去,白鹿原上會做燈的家庭不少,都是自家的祖傳手藝,對竹子特性的了解與手藝的傳承有序,使得他們一通百通,不僅會做燈籠,還能做許多竹製的日常用品。

---

台灣漢聲出版社自1970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民間傳統文化和地方風物的搶救、保護和傳揚。四十多年來親力奔走於民間,完成大量民間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瀕臨失傳的民間手工藝。

出版了系列雜誌書200多期,內容涉及民間文化、民間生活、民間信仰、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等方面,建立起一座「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享譽全球文化界。

《漢聲》雜誌多次被選為亞洲好書,2006年5月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最佳行家出版物」。

漢聲·民間

公眾號:hansheng-echo

新浪微博:@漢聲

豆瓣:漢聲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聲文化講義 的精彩文章:

火葫蘆奶奶來漢聲

TAG:漢聲文化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