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灣村名由來的傳說
馬蹄灣村現隸屬於雄縣雄州鎮,在趙北口西北方向約五六里。關於馬蹄灣村名的由來民間有兩種說法,一是因過境之堤形如馬蹄,二是此地曾為楊六郎葬馬之河灣。關於馬蹄灣過境之堤原來是不是馬蹄形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了,本文主要講述的是楊六郎葬馬的故事。
北宋初年,宋遼兩國連年交戰,白洋淀一帶正是處在當時的宋遼邊界上,所謂的拒馬河也是取「以拒遼國兵馬」的意思。當時,北宋名將楊延昭,也就是民間俗稱的楊六郎,即為抗遼的主要將領之一。楊六郎曾做為鄚州刺史,三關大帥,長期鎮守瓦橋關至淤口關一帶。楊六郎不僅驍勇善戰,且保家衛國一片赤膽忠心,以至於在我們這片土地上流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一日,楊六郎在雄關與韓昌兵馬交戰,身負重傷,戰馬落荒而逃。當行至馬蹄灣村時發現前方有一條小河攔路。楊六郎見小河並不寬闊,為擺脫追兵,便馬上加鞭想從河面上一躍而過。孰料當時正是初春季節,岸邊泥土潮濕鬆軟,戰馬疾馳而來但並未躍起,楊六郎也險些落馬。楊六郎認為是戰馬膽怯,於是圈回戰馬,以銀槍狠抽馬尾,戰馬這才咆哮一聲騰空而起,跨過了小河。
但沒想到的是,剛剛跨過小河的戰馬身體卻一點一點的癱軟下來。楊六郎趕忙下馬查看,這才發現戰馬身後不但負有箭傷,且在剛剛騰空過河時後腿已經折斷。此馬曾跟隨楊六郎十幾年,隨主人轉戰南北,與楊六郎的感情至深。楊六郎不忍棄馬而走,用力拖拽韁繩,但戰馬頻頻搖頭,似與主人作別。楊六郎看到逐漸倒下去的戰馬,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戰馬也流著眼淚爬在地上,時而發出痛苦的嘶鳴。
為儘快趕到鄚州搬兵,楊六郎只得砍了一些周圍的蘆葦覆蓋在戰馬的身上,並將旁邊一顆柳樹的樹冠砍下以示標記,以便將來可以來安葬心愛的寶馬。楊六郎搬兵收復雄關之後,才又來至此地,將戰馬就地掩埋,並立碑以作紀念。再後來,楊六郎命人在躍馬過河之處建起了一座小橋,名為「卧馬橋」。此地後來也因此得名為馬蹄灣。
作者:李紅澤/編輯:白洋散人
TAG:安新鄉村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