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往事: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上)
原標題:民國往事: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上)
要說起近代德國,這個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向世界輸出戰爭的罪惡國家,在上個世紀上半葉,雖以邪惡、猙獰示人,但卻與我中華有著鮮為人知而且淵源頗深的關係。
早在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先生在領導「護法運動」時就得到了德國魏瑪政府的支持和援助。追溯到「庚子賠款」之後,李鴻章採購的德國大炮歷經幾十年還一直在中國軍隊中服役,這便是民國時期中德兩國的歷史淵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德國廢除了與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又中國政府重新簽訂了平等條約,這也使得中國人對德國原本是蠻橫西方列強的看法有所改觀。在被迫簽訂了《凡爾賽合約》後,德國喪失了大概20%的領土,並只被允許擁有十萬軍隊,這一下使得原本大量的職業軍人失去了職業,於是有的當了國際僱傭兵,有的甚至開始造反,這就為中德之間的軍事與人員交流合作間接埋下了伏筆。
1923年8月,蔣介石被孫中山先生派往蘇聯學習考察,但考察回來之後蔣介石卻認為蘇聯人之所以幫助中國革命,其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中國的共產黨組織,同時給孫先生建議要提防蘇聯人的「狼子野心」,原本的中蘇合作由此蒙上了一層陰影。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下令逮捕李之龍等共產黨員,並包圍了蘇聯顧問和國民黨元老汪精衛的住宅,策劃發動兵變,史稱「中山艦事件」,事件之後蔣介石公開與共產黨決裂並準備驅逐蘇聯顧問。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此時不滿四十歲的蔣介石已是國民革命軍的總司令,但在「聯俄」的大背景下蔣總司令與蘇聯顧問季山嘉難以相處,更讓他耿耿於懷的是黨內最大競爭對手汪精衛站在了蘇聯顧問這一邊。北伐戰爭開始不到一年時間蔣介石率領的北伐軍便攻到長江,北伐軍勢如破竹,形勢一片大好。蔣介石個人也逐漸成為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一把手」,握穩實權後的蔣介石決定與蘇聯開撕,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清黨行動,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蔣介石徹底與中共和蘇聯決裂。
就在這時,蔣介石將目光投降了本來就並不陌生的德國,早在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對德國首相俾斯麥的「鐵血政策」大為讚賞,並認為中國人就應該學習德國的軍事化訓練與管理以及德國人的紀律性和嚴謹性。之前在1926年夏天,蔣介石就安排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和戴季陶去找中山大學留德教授朱家驊,讓朱家驊前往德國為國軍尋找一位德國軍事顧問。朱家驊通過其個人關係直接聯繫了德國「一戰」名將魯登?道夫和被譽為「德國國防軍之父」的塞克特等人,由於《凡爾賽合約》中規定德國不能派任何軍人到國外從事軍事顧問和教官工作,所以德國朝野面對來自遙遠東方中國的邀請顯得格外謹慎,最後,一位名叫馬克斯?鮑爾的炮兵上校以私人身份來到中國並走到了蔣介石的身邊,鮑爾是魯登?道夫元帥的高級參謀,軍事素養極高。受到邀請後,嚴謹職業並曾在多國擔任顧問的鮑爾立即著手研究中國軍隊現狀,1927年10月8日,鮑爾帶著在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兵工廠和容克飛機公司等大財團的囑託離開德國,在11月16日踏上廣州的碼頭,年底鮑爾與蔣介石在上海會面,兩人相見恨晚,很快取得了相互信任,蔣介石曾稱鮑爾是「唯一的歐洲朋友」。
之後,蔣介石派自己的浙江同鄉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的陳儀組成一個考察團,考察團在鮑爾的帶領下前往德國考察,參觀了克虜伯和西門子等先進工廠後,陳儀與德方簽訂了一份一百萬德國馬克的軍事採購訂單。1928年11月,鮑爾率領著一個二十五人含軍事、地質、城建和財政的德國顧問專家團再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並與國民政府展開全面合作。除了給中國軍官上課之外,鮑爾還為蔣介石提供了一套整軍計劃,這正符合蔣介石此時「削藩」即削弱地方實力派軍隊的想法, 蔣介石大為受用。但這次整編裁軍觸犯了地方新軍閥的利益,於是新軍閥的大混戰爆發。而鮑爾則在「蔣桂戰爭」中武漢前線指揮作戰時感染天花,於1929年5月6日在上海醫治無效病逝。
鮑爾在臨死前向國民政府推薦了自己的繼任者同為德國人的赫爾曼?克里拜爾,克里拜爾曾參加了希特勒在慕尼黑髮動的「啤酒館政變」,也在早年間作為「八國聯軍」中的一名中尉來華參戰,但克里拜爾與蔣介石根本不投緣,於是軍事指揮上盡心盡責的克里拜爾還是在1930年5月被國民政府辭退。
1930年夏,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和李宗仁組成的「反蔣聯軍」展開規模空前的「中原大戰」。此時,在蔣介石身邊的顧問已然是德國「一戰」時期參謀本部陸軍作戰處處長佛采爾。佛采爾帶領著全副德式裝備的國軍官兵、採用現代化的軍事作戰理念、憑藉平日里嚴格的軍事操典訓練、大量採用了德國在「一站」中取勝的戰法,蔣介石的「中央軍」以三十萬的兵力大敗「反蔣聯軍」的七十萬人,他的空地結合戰術立下汗馬功勞,蔣介石也稱佛采爾功不可沒。
通過中原大戰的勝利,蔣介石信心倍增,他認為此時的國軍應該通過新式裝備和戰法繼續鞏固國民政府在中國的統一地位,於是,他將下一個目標對向正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共產黨。但從1930年至1933年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發起的四次圍剿均沒能取得理想的成功效果,1933年9月,蔣介石向江西的中央蘇區發起空前規模的第五次圍剿,佛采爾親赴圍剿前線,有針對性的制定了所謂的「囚籠政策」來進攻蘇區。此時,蘇區的紅軍中指揮「反圍剿」的是共產國際顧問德國人李德,搞工運出身的李德自然不是職業軍人佛采爾的對手,所以,這次紅軍戰敗轉而開始了「長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對決是兩個德國人之間的比拼,這場比拼以佛采爾的勝利結束。
1933年5月22日,德國國防軍之父漢斯?馮?塞克特抵達廬山開始訪華,塞克特與蔣介石多次會晤並提出了諸多關於中國國家和軍隊建設的建議,在離開時,塞克特為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奉上一本《陸軍改革建議書》,建議書中核心主旨就是「軍隊是政權統治的根本、軍隊的威力在於軍隊本身的素質、軍隊的戰鬥力在於對軍官的培養」,這三條建議讓蔣介石受益匪淺,並影響其以後數十載。1934年3月,在蔣介石反覆極力的邀請下塞克特再次來到中國並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顧問,並被委任為「委員長委託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行使蔣介石的權力。
1933年1月30日,納粹黨魁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為了加速發展經濟力圖對外擴張,納粹德國加強了與國民政府的合作。1933年5月,與塞克特一起來華的還有軍火商漢斯?克蘭,克蘭不但與蔣介石合作,還與地方實力派「廣東王」陳濟棠和新桂系首領李宗仁簽訂了軍火採購訂單。納粹德國要不斷擴張、快速增加軍備,必然就需要一些諸如鎢砂等稀有礦產,克蘭瞅準的正是中國的這些礦產資源,同時成立了軍火中介公司——「合步樓公司」。8月,克蘭拜會蔣介石,得到蔣的深度信任,並與中央銀行總裁孔祥熙簽訂了《中德易貨合同》,自此中德雙邊關係進入了蜜月期,1934年至1938年,德國每年從中國進口的鎢砂從兩千飆升至九千噸,中國每年從德國採購成百上千萬德國馬克的軍火。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全球經濟危機蔓延各國經濟大都低迷,美德兩國成為擺脫危機、復甦經濟的佼佼者,為了擺脫經濟困境美國施行了「羅斯福新政」,而德國施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權的法西斯主義,蔣介石對德國大加讚賞,之後中國國內也開始大舉學習納粹德國在短短三、四年時間裡恢復和增長經濟、聚攏民意的經驗和模式。蔣介石也效仿德國的「蓋世太保」成立了「中華民族復興社」等特務機構,蔣介石也曾與希特勒相互書信互贈禮品。中德兩國關係的親密程度達到歷史頂峰。
2017.9.14
下次內容提示:
民國往事: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下)
關注更多民國史,請掃描二維碼或搜索「sxbj0729」、「魏晨品讀民國」添加微信公眾號。
TAG:魏晨品讀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