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五大職教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的實施

現代五大職教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的實施

現代五大職教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的實施

作者:鄧澤民 王立職

大家好,本周我們共讀的書籍是《現代五大職教模式》,今天我們共讀本書的第二篇《德國的雙元制模式》中的雙元制模式的實施。

閱讀雙元制模式實施這一章,請思考兩個問題。

1.關鍵能力的核心是什麼?

2.行動導向教學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希望通過閱讀,我們能找到答案。

第一節 專業設置

德國以科學的方法——職業分析為導向,確定雙元制的專業設置。通過職業分析,將一個或若干個職業歸結為一個職業群,一個職業群對應一個「專業」,即是德國所謂的「培訓職業」。「培訓職業」相當於我國職業教育的「專業」,但培訓的性質更強,我們的「專業」教育性更強。

第二節 培養目標

德國根據其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對職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勞動者具備跨崗位和跨職業的能力;其次,要求勞動者具備不斷開發自身潛能、不斷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

一、培養目標的基本構成

雙元制的專業培養目標可分解為從業能力和關鍵能力。

(一)從業能力。是指受教育者從事一項職業所必備的能力,包括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及專業能力。

社會能力是指從事專業活動所具備的社會能力、人際交往、公共關係、環境意識、職業道德等。它包括組織協調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適應轉換能力、批評與自我批評能力、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

方法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擁有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比如,制定工作計劃,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獨立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方法,對工作學習結果的評估方式等都屬於方法能力要求的基本內容。

專業能力。是指在專業領域內,人們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等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能力。它是職業活動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是勞動者賴以生存的本領。

在整個能力結構中,專業能力處於核心地位,是職業勞動者的基礎生存能力與核心本領。例如包裝設計專業能力要求能獨立完成產品的包裝設計,如果學生做不到,那麼社會能力與方法能力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二)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常常被稱為跨職業能力,指的是具體的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它超出了專業技能和知識的範疇。關鍵能力源於基本職業能力而高於基本職業能力,是基本職業能力的縱向延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專業能力方面。關鍵能力主要體現在職業的適應能力、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質量意識、時間意識、安全意識、經濟意識、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等,這是對具體的專業能力的抽象化。

方法能力方面。關鍵能力主要體現在分析與綜合、邏輯與抽象思維、聯想與創造力、決策、信息的截取、全局與系統思維、評價與傳遞、時間意識、定位等,這是方法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社會能力方面。關鍵能力主要體現在社會責任感、心理承受力、參與意識、積極性、主動性、成功欲、自信心、寬容、團體工作的協調、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等,這是社會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能力的「關鍵」在於勞動者應能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善於進行交流合作,這對從業人員未來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關鍵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獨立計劃、獨立實施、獨立控制與獨立評價的能力。對於雙元制人才培養的「關鍵能力」的理解特別重要,很多著作、論述對關鍵能力的表述、內涵理解有或多或少的偏頗。這一段對於兩種能力的邏輯結構與層次闡述的特別清晰,需要加深理解。

第三節 課程開發

1996年德國頒布了《職業學校職業專業教育框架教學計劃編製指南》。1999年之後,學習領域課程取代了在德國「雙元制」學校沿用多年的以分科課程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方案。

學習領域的課程開發分為學習領域的國標開發和校本開發。開發的過程分為八個步驟:分析職業工作過程、了解職業教育條件、確定職業行動領域、描述職業行動領域、評價選擇的行動領域、轉換配置學習領域、擴展描述學習領域、擴展表述學習情景八個基本步驟。前面七個步驟屬於學習領域課程的國標開發,第八個步驟屬於學習領域課程的校本開發。對於大多數在職教一線的工作者,要格外注意「擴展表述學習情景與校本開發」這兩個步驟。

在學習領域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常以問題為主導。比如了解職業教育條件中,常以以下問題為導向。

*該教育職業學生畢業後直接從業的佔多大比例?

*該教育職業具有區域特徵嗎?

*對學生的入門資格要求怎麼樣?

在學習領域課程開發中,教師經常參與的是擴展表述學習情景。學習情景是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在學習領域框架內具體化的小型學習單元,一個學習領域通常有幾個學習情景。每個學習情景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的工作任務,都有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個步驟。

從學習領域到學習情景是由學校教師以團隊的形式完成,一般採用項目、任務案例等具體的方案實現,充分考慮學校學生的個性需求和學校的教學條件。

這部分內容,書中介紹的很詳細,雙元制課程開發的思想對我們進行課程開發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第四節 教學實施

雙元制課程實施是以學校和企業雙方合作為基礎。學校按照各州總體教學設計實施理論課程教學;企業則按照聯邦培訓規章在企業中實施實踐課程的培訓。雙方通過教育文化部和自主的形式加以協調,保證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並以此共同合作來達到國家對職業人才的總體教育目標。

第一、學生入學。學生先要到企業簽訂僱傭培訓合同,才能到學校報名。學生具有職員和學生的雙重身份。

第二、教學組織。由於企業與學校分屬於兩個系統,所以組織協調工作特別重要。學生理論學習50-70人一個班,在實踐操作中,嚴格要求20人一個組。

第三、教學方法。雙元制提倡「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是系統地、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在實際工作情境或學習性工作情境中,參與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等工作過程,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和反思學習過程。

常用的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包括頭腦風暴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四階段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卡片展示法等。

這些教學法在工作情境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需要大家認真研讀、領會內涵,並應用與教學中。在鄧教授系列專著中,對這部分內容有深入的闡述。

第五節 教學評價

雙元制實行教考分離,考試的核心是學生的自主能力。由考試委員會統一命題。學生在學校與企業考試,分別佔總分的40%與60%,如果不合格有兩次補考機會。

第六章 雙元制模式的創新

雙元制模式與傳統模式比較

一、制度設計比較

德國的職業教育制度是建立在深入分析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的基礎之上的,政府發揮主持作用;企業發揮主導作用;學校實施執行;工會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德國對職業教育制度實施機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嚴密的設計,並用法律規定下來。

二、模式設計比較

雙元制模式的設計,考慮了不同團體的利益、積極性和具備的優勢資源,在以下四個方面形成了雙元結構。

1.雙元職業教育培訓機構:職業院校和企業。

2.兩種職業教育教學內容: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和職業技能培訓。

3.兩類職業教育教師:理論教師和實訓教師。

4.學校學生的雙元身份。企業學徒和職業院校的學生。

雙元制模式的設計實現了面向職業、能力本位、理論實踐密切結合等先進的職業教育觀念。

在專業設置方面,建立在嚴密的職業分析基礎之上。

在培養目標方面,是在經濟部和教育文化部的統一組織下,由行業協會、工會、教師三方代表共同擬定。

在課程開發方面,以職業實踐活動為核心,階梯式的課程結構。

在教學實施方面,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分別在學校和培訓企業兩個地點、由兩種類型的教師配合完成。在教學方法上,採用行動導向,學生成了學習的行動主體。

在教學評價方面,由第三方評價,教考分離,使用統一的試題試卷,保證考試的行業主導。

雙元制模式的實施就講到這裡,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重點。關鍵能力的「關鍵」在於勞動者應能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善於進行交流合作,這對從業人員未來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常用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包括:頭腦風暴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四階段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卡片展示法等。

感謝您的聆聽,下次再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課程 的精彩文章:

TAG:易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