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03】分享與交流
耿芸:
鑒於專業,談談大數據在房地產領域的場景應用。房地產行業與人類的生活生產息息相關,因此也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而在互聯網時代下,房地產也在緊跟大數據應用的趨勢。房地產行業已經從黃金十年轉向了白銀十年,從粗放經營轉向了精準經營,很多開發商不僅僅是以物業開發為主,還轉向了金融、商業、社區等等,從地產開發商轉型為城市服務商,這就需要大數據技術作為支撐,在土地開發,建設規劃、市場定位、客戶精準營銷,甚至是政府的相關政策制定領域都可以有所作為,而房地產業發展多年積累了大量的土地數據、客戶數據、銷售數據、供應商數據、城市數據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大數據分析的基礎,如果能很好地應用大數據分析,將會提升效率,幫助企業從激烈的競爭中脫引而出,而購房者也能夠享受到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和住房體驗。除此之外,大數據在房地產行業的應用一定會促進智慧城市的建設,未來的住房可能不僅僅是由鋼筋水泥構成,而是由大量數據所「建造」的。
Ying:
關於強人工智慧,是個有些矛盾的話題,一方面人工智慧是一個不可逆的發展趨勢,目前在某些方面與人類智慧相當的人工智慧已經出現,我認為強人工智慧技術的出現幾乎是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是否要大力發展普及以及真正應用。關於這點,是值得擔憂的,霍金也對此提出過警告。人類雖然是地球上的高級動物,其實也只是自然造物,有規律可尋,這就使計算機能與大腦其實工作原理非常相近了,強人工智慧最終達到自主人類活動是可能的。那麼強人工智慧實現後不只是它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傷害的問題,也會隨之產生倫理問題等。我個人感覺強人工智慧即使出現,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也不適宜推廣使用。強人工智慧對未來的我們是否真的必不可少,我覺得還是要謹慎看待吧。
°+O:
誠然,研究強人工智慧可能會觸及道德倫理問題,但是,我覺得研究它很有可能是回答哲學上像"我是誰"這種終極問題的一個突破口,這將會提升我們對於精神和物質這兩種概念的認識,並可能修正我們對其已有的定義,研究強人工智慧的這條道路也通往世界的本質規律。雖字數有限,但也希望略發拙見。
陳思曲:
觀點:對人類最有影響力的大數據應用我認為是目前的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究。理由:首先,自動駕駛車輛技術面臨著從感知、決策、操作技術上的挑戰,在決策與操作環節,利用海量的數據模擬人的駕車行為特徵、換道模型等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其是大數據應用的體現。其次,自動駕駛車輛技術的研究是對交通領域很多傳統的涉及交通設計、規劃,尤其是交通管理與控制的巨大衝擊,許多全新的創造性的交通理論將被提出與應用。同時,自動駕駛車輛技術的實現還將帶來新式的商業模式與共享行為,各國各城市的政策也會因其改變。由於交通在生活中重要性,這一新型的出行手段/方式必然會在世界範圍內將帶來巨大的影響。
郭鈺鑫:
對於第一個問題大數據的應用,我有以下看法:我認為,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當下或未來的大數據應用場景是「智慧城市」。現如今,全世界有接近半數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而到2050年左右,這一數字將增長到恐怖的75%,面對城市化的加速、迅速增長的城市人口,城市的管理者需要一個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來讓城市資源更加良好的配置,既不出現由於資源配置不平衡而導致的效率低下以及騷亂,又要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而導致的財政支出過大,而大數據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城市公共交通規劃、教育資源配置、醫療資源配置、商業中心建設、房地產規劃、產業規劃、城市建設等都可以藉助於大數據技術進行良好規劃和動態調整。我們以城市公共交通為例:公交、城軌、航空、某些城市還有船舶,可以根據平時的數據進行分析,根據上座率、客流量的高低安排不同的數量,即方便了市民,也同時提高了利潤率,減少了資源浪費。所以,我認為「智能城市」,會是對人類最有影響的大數據應用場景。
對於第二個問題,強人工智慧,我的觀點如下: 對於強人工智慧,爭議一直比較大,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近些年來,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究方向已經從弱人工智慧轉向強人工智慧。我們做人工智慧的目的原本是希望通過人工智慧幫助我們減輕生活壓力,通過各種方面的智能工具幫我們更加高效的完成生產任務。這幾年強人工智慧的慢慢崛起為我們的智能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但也同時給我們帶來了隱憂。從20多年前的深藍到現在的AlphaGo,從可戰勝到不可戰勝,人工智慧的智慧已經超過了人類。強人工智慧,會在未來起到更加大的作用,幫助我們快速設計、計算、高效有序地完成各項工作,甚至以後可以推出城市智能警察,快速有效的破案保障我們的生活安全。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擔心,當強人工智慧的思維、智商都已經超過了我們人類,我們還能控制本應該為我們服務的智能嗎?當智能控制了人類,對人類作出傷害時我們要怎麼辦呢?我們是應該暫停對強人工智慧的研究,還是研究如何將強人工智慧變為可控?這有待我們進一步去思考。
TheClimb:
當下可能對人類最有影響力的大數據場景可能是基於手機等攜帶型設備已使用數據的個性化定製服務,包括但不限於購物中心/餐廳等場所針對個人打造的獨特的服務推薦,交通系統針對個人制定的未來出行計劃及智能訂票服務等。未來的話我覺得可能是基於體內納米機器人收集個人生理特徵數據的實時健康監護系統的建立,每個人根據體內納米機器人收集到的及其詳細而完備的生理特徵來實時監控自己的生理特徵各項指數,關於這個角度推薦一部動漫電影《和諧》而關於第二個問題,我覺得因該發展強人工智慧。從周志華和黃鐵軍兩位教授的關於強人工智慧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於強人工智慧看法的偏重角度是不一樣的:前者著重於其可能危害和不可控性;而後者著重於技術前進的一個發展方向,即為了應對未來未知的挑戰人類需要不斷發展進步,在人工智慧這個方向也是如此。我之所以支持強人工智慧的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是技術發展的一個必然的方向。毒氣有危害,可歷史上還是有人研究並將它用來做邪惡的事情;核彈甚至可能摧毀整個人類,會造成巨大的傷害,但人類還是不斷的發展和技術…我覺得,正確的做法不是因為害怕技術發展到超出人類的控制能力而停止發展;相反的,應該在發展改技術的同時就考慮和研究更好地控制和利用改技術的方法,兩條腿同時邁步。
一本正經的暗器:
就第二個問題而言,我認為不應該發展強人工智慧。正如黃志華教授所言,目前從技術上來說,主流人工智慧學界的努力從來都是朝著弱人工智慧方向發展,致力於在某種特定類型的智能行為方面超越人類,而非想要去使機器實現完全智能。發展人工智慧的初衷,都是為了能夠幫助人類去更好地探索宇宙世界,解決終極問題。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工智慧只能作為一種探索輔助工具,幫助人類去認識,而非完全替代人類的思考行為或是憑藉人類賦予的獨立意識去不受控制地自我探索。放棄發展強人工智慧,可能在將來會遇到如黃鐵軍教授所說的「豬欄」後果,在未來認知過程中永遠存在局限性。但是,若真的實現發展出先進的超人智能形態,其在自身的認知學習過程中,是不是會像無數科幻電影中所描述的,逐漸形成一套極有可能有悖倫理的價值觀,進而威脅到人類生存這樣的後果,就不得而知了。總之,我認為在弱人工智慧技術未完全成熟前,還是先不涉足強人工智慧為好。
翟雨晨: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認為在未來大數據的最具影響力的運用場景在於航天領域,我們經常看到的天文奇觀的預測報告,其實很多都來自於NASA海量數據分析處理,NASA的大數據技術已然取得了大量成果(諸如探索火星、觀察海洋洋流)。而於未來大數據時代,衛星遙感有望形成產業規模,它將觀測到大量包含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數據用于軍事、管理、經濟、安全各個領域準確預測與分析;且對於地外文明的探索亦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目標。對於第二個問題,我認為強人工智慧的趨勢無法避免,周志華有關此方面的文章主要在於強人工智慧之難行性與禁忌性,前者與是否應該研究並無很大關聯,主要針對於後者。其舉克隆人的例子,但是克隆人的性質與核彈和強人工智慧有很大差別,後者是戰略性的、革命性的,在這點上由於很難達成共識因而均會趨向於選擇繼續研究。強人工智慧的威脅性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不會因其威脅性而放棄一個新世界。
楊士玄:
關於強人工智慧,我們一方面因為擔心人工智可能會毀滅目前的人類社會和相關的一些倫理問題而把強人工智慧視為禁忌,另一方面我們對於強人工智慧的研究也不知從何著手。歸根結底,人工智慧是在試圖模擬、重現人類大腦的學習過程,分析乃至復刻人類的意識、情感,是對人類智能的模仿並試圖超越。但是實際上,我們目前對於人類智能,對於大腦,對於意識,對於心理學等等這些方面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我們自己都還不了解自己,我們對人類智慧的模仿也不可能進展迅速。但是,我認為我們最後還是會去觸碰這個禁忌,像《終結者》那樣AI清洗人類的事或許也有可能發生,但是我們還是會去研究。有一句話說的很對,人類的歷史就是發掘和利用自身智能的歷史,人工智慧就跟克隆技術、黑洞等一樣,我們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我們想要去理解、去利用,我們無法抵抗打開盒子的誘惑,不管裡面裝的是什麼。可能在未來,我們關於大腦、心理、智能的了解更進一步,我們會開始研究強人工智慧,我們可能有機會創造出來安全可控的強人工智慧。
譚佳:
個人覺得大數據最有應用價值,也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地方,應該是各種基因計劃中吧。人類基因蘊含著海量信息,只要我們有先進的技術將這些信息以數據的形態高效地取出,便可應用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加工,以知曉生命的終極奧秘。不過現在要說知曉生命終極奧秘感覺有點玄乎,但至少現在,用大數據輔助基因測序分析,可以提高效率,讓人類遺傳的背景知識更加豐富,這對疾病防控有重要意義。在去年12月28日,我國啟動的「十萬人基因組計劃」中就擬建一個生物醫學大數據分析中心,專門負責數據處理。而在這之前,多個國家也曾用大數據輔助過基因組計劃的研究。
范冬陽:
首先,強人工智慧能否實現?我認為是可以的。看到一種說法,人類的遺傳信息的編碼是可以數字化的,理論上,將人的DNA核苷酸排列順序完整無損的數字化,這條數字DNA就完整保留了生物級別的複雜度。從某種程度上看,人其實也就像是被造出來的「機器」一樣,在出生之初就被編譯好了。思維也是由遺傳信息決定的,那麼,它也是具有一定模式並且可以習得的。人工智慧在於模仿與學習,當人類摸索清楚大腦的內部構造以及複雜的生物化學變化,以及機器的計算能力發展到足夠強大,人腦的功能是可以被模擬的,人工智慧擁有思維也不足為奇,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然而,強人工智慧最終實現的那一天,於人類而言不一定是件好事。就本人看來,黃鐵軍教授在《也談強人工智慧》里的說法未免有些理想化:強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探索未知領域。我認為,強人工智慧是一種會威脅到人類的存在。當機器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難保證它依舊願意受制於人類並且幫助人類。再者,其自身可以自主學習,遞歸自我改進,智力可以實現指數級增長,很快便可超越人類,強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會朝著超人工智慧(ArtificialSuperintelligence)的方向發展。人類目前在地球上的優勢就是「智慧」帶來的,當更具智慧的人工智慧出現,那麼它就會成為地球上的優勢物種。好比我們創造出了一個無所不能的「上帝」,它可以輕易地控制我們,但具體會出現怎樣的場景,得看「上帝」怎麼想了。總之,我不認為現階段我們應該著力去實現強人工智慧,畢竟,是「上帝」還是「魔鬼」,誰也無法控制。
趙瑋佳:
#對強人工智慧的看法# 人工智慧的浪潮不僅會對技術發展產生最深遠的影響,也會對社會結構產生最深遠的影響。而強人工智慧不禁讓我想起了圖靈測試。我們說,如果未來的一台機器能夠與人展開對話,並且會被人誤以為它也是人的話,那麼這台機器就具有智能。以下棋為例,其實AlphaGo的時代更不必說,早在二十年前,俄羅斯著名象棋隊員在和IBM超級計算機深藍對戰時就有和人在下棋的錯覺。我甚至認為,當面對一個巨大規模的硬體集群時,已經不是誤以為是不是人的問題,而是帶有了明顯是凌駕人類的一個龐大系統。霍金博士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隨著(人工智慧)好處的帶來,也會帶來危險,比如強大的自動武器,少數人欺壓多數人的新方法。"但我認為,對強人工智慧的警惕不為過,不過也沒必要過分解讀,因為人工智慧本身是依靠巨量數據訓練的演算法、行業的規範化,不是憑空變出來的,所以,我們需要在視野上關注正在發生的技術變革,而同時也需要在心態上尋找更好的思考方式和時間觀。
TAG:嘉數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