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想再吃一口他們筆下的老北京美食!

真想再吃一口他們筆下的老北京美食!

當北京還是北平的時候

就有一群人,

他們不光愛寫北平,

還愛北京的吃喝,

並把它們描繪下來,

饞更多的人。

貪嘴的不光是小孩!

咱現在的零食花樣兒多了去了。在那些沒有淘寶沒良品鋪子的年代裡,咱北京人嘴裡嚼著都是些啥,您知道嗎?

老北京小零食,

梁實秋可有研究...

「杏仁茶」是北平的好,因為杏仁出在北方,提味的是那少數幾顆苦杏仁。

冰糖葫蘆現在滿街都有,

但是真正正宗的沒有幾個!

冬天賣「糖葫蘆」,裹麥芽糖或糖稀的不太好,蘸冰糖的才好吃。各種原料皆可製糖葫蘆,唯以「山裡紅」為正宗。其他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干、核桃、荸薺、橘子、葡萄、金橘等均佳。

說起炸灌腸,

配上一碗蒜汁,

別提多地道了!

後門橋頭那一家的大灌腸,是真的豬腸做的,遐邇馳名,但嫌油膩。小販的灌腸雖有腸之名實則並非是腸,僅具腸形,一條條的以芡粉為主所做成的橛子,切成不規則形的小片,放在平底大油鍋上煎炸,炸得焦焦的,蘸蒜鹽汁吃。

據說那油不是普通油,是從作坊里從馬肉等熬出來的油,所以有這一種怪味。單聞那種油味,能把人噁心死,但炸出來的灌腸,噴香!

沿街賣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棗的,有不加棗的,擺在盤子里齊整可愛。

供兒童以糖果的,從前是「打鏜鑼的」,後又有賣「梨糕」的,此外如「吹糖人的」,賣「糖雜麵的」,都經常徘徊於街頭巷尾。

(摘自梁實秋《北平的零食小販》)

就好那一口兒!

不論什麼時候,咱北京人總能尋一口咱最愛喝的東西!酸,甜,苦...品的是咱生活的五味百態!

苦味——茶香

要說喝茶,

沒有人比咱北京人更懂茉莉花茶了!

咱老百姓家也沒那麼多講究,

就一個大茶缸,幾壺熱水,

這茉莉花碰上七八十度的水,

香味兒躥的滿屋子都是!

老爸對茶的要求簡單概括兩個字:濃、香。再差的茶放多了,也可以濃。通常是一杯茶水,半杯茶葉,茶湯發黑,表面起白沫和茶梗子。

從那時候起,老爸開始熱愛京華牌茉莉花茶。老媽漫天飛舞的時候,老爸一椅、一燈、一茶杯、一煙缸、在一個角落裡大口喝茶,一頁頁看非金庸非梁羽生的情色武俠小說,側臉像老了之後的川端康成。

(摘自馮唐《風雨一爐,滿地江湖》)

酸味——豆汁兒配焦圈

焦圈配豆汁,

豆漿配油條,

都是咱北京早點的標配!

綠豆渣發酵後煮成稀湯,是為豆汁,淡草綠色而又微黃,味酸而又帶一點霉味,稠稠的,渾渾的,熱熱的。佐以辣鹹菜,即棺材板切細絲,加芹菜梗,辣椒絲或末。

有時亦備較高級之醬菜如醬蘿蔔醬黃瓜之類,但反不如辣鹹菜之可口,午後啜三兩碗,愈吃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熱,終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止。

北平城裡人沒有不嗜豆汁者,但一出城則豆渣只有餵豬的份,鄉下人沒有喝豆汁的。外省人居住北平二三十年往往不能養成喝豆汁的習慣。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

(摘自梁實秋《北平的零食小販》)

甜味——酸梅湯!

酸梅湯,入口酸,

但慢慢品味,

留下的還是甜味兒!

尤其是三伏天,

從外頭回來,

一碗冰鎮酸梅湯,一口悶!

北平「酸梅湯」之所以特別好,是因為使用冰糖,並加玫瑰木樨桂花之類。信遠齋的最合標準,沿街叫賣的便徒有其名了,而且加上天然冰亦頗有礙衛生。賣酸梅湯的普通兼帶「玻璃粉」及小瓶用玻璃球作蓋的汽水。

(摘自梁實秋《北平的零食小販》

家常味最是記憶猶新!

走到哪裡,我都忘不了家的味道...

韭菜花——老北京涮羊肉的絕配!

北京的韭菜花是腌了後磨碎了的,帶汁。除了是吃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調料外,就這樣單獨地當鹹菜吃也是可以的,熬一鍋蝦米皮大白菜,佐以一碟韭菜花,或臭豆腐,或鹵蝦醬,就著窩頭、貼餅子,在北京的小家戶,就是一頓不錯的飯食。從前在科班裡學戲,給飯吃,但沒有菜。

韭菜花、青椒糊、醬油,拿開水在大木桶里一沏,這就是菜。韭菜花很便宜,拿一隻空碗,到油鹽店去,三分錢、五分錢,售貨員就能拿鐵勺子舀給你多半勺。現在都改成用玻璃瓶裝,不賣零,一瓶要一塊多錢,很貴了。

(摘自汪曾祺《韭菜花》)

地道的北京人——老舍和筆下的北京傳統吃食

「祥子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橋頭吃了碗老豆腐:醋,醬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熱的雪白的豆腐一燙,發出點頂香美的味兒,香得使祥子要閉住氣;捧著碗,看著那深綠的韭菜末兒,他的手不住的哆嗦。

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燙開一條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兩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濕透了褲腰。半閉著眼,把碗遞出去:『再來一碗』」

(摘自老舍《駱駝祥子》)

還是這樣的小食品,可是由沿街吆喝的賣蜂糕的帶賣,而且用冰鎮過。

也是沿街叫賣的,可是個子稍大,裡面有紅棗。這是最普通的粽子。此外,另有一些鄉下人,用黃米包成粽子,也許放紅棗,也許不放,個兒都包得很大。」

「自火鍋以至蔥花沒有一件東西不是帶著喜氣的。老李向來沒吃過這麼多這麼舒服的飯。「

「他的口腔已被羊肉湯--漂著一層油星和綠香菜葉,好象是一碗想像的,有詩意的,什麼動植物合起來的天地精華--給沖得滑膩,言語就象要由滑車往下滾似的。「

——摘自老舍《離婚》

別看一碗粥,

但臘八粥在咱北京的講究還真不少!

您做的臘八粥,材料全了嗎!

」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里,都熬臘八粥。

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摘自老舍《北京的春天》)

都說從前的北京是北平。

在名家的筆下,刻畫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和與他們息息相關的老北京吃喝。

事實上,北京也同他們筆下描繪的一樣,

生動,樸實,接地氣!

老北京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一個家庭的興敗看三個地方
爺爺給我講的一個故事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