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詞學堂丨怎樣才能學好古詩詞?

詩詞學堂丨怎樣才能學好古詩詞?

「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能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

我們發現,如果一句話你能恰當引用詩句,除了自我感覺 level 提升不說,有時那句話也會變的或唯美、或文藝、或活潑,沒事撩個妹,也能讓你的話品 up up up有沒有?!

出門一看大雪了,你可能只會說:「哎呀,媽呀,這雪太美了!」

而詩人 岑參 是這樣說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中秋節賞月你會感嘆:「月亮真圓,真亮,真好看!」

而唐代詩人 張九齡 是這樣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宋朝詞人 蘇軾 又是這麼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春風二月,你在感嘆「春天好美,呀,你看小草發芽,柳樹都綠了......」

而詩人 高鼎 是這樣說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公園賞花,歡快的你像個孩子一樣在讚歎「哇,櫻花好漂亮好漂亮啊......」

而 劉禹錫 會這樣說:「櫻桃千萬枝,照耀如雪天。」

妹子在惆悵落櫻無數「可惜了那麼美的花,終也有繁花落盡,落寞滿地的一天。」

卻不知 曹雪芹筆下的 林妹妹也曾在惆帳:「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

從詩經到樂府再到唐詩、宋詞,中華古詩詞的的確確是中國古典文化之瑰寶。其詩詞語言之美、音韻之妙、意境之深遠,美不勝收。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古典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粹,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智慧,內容豐富,韻律和諧,特別適合誦讀。

古詩詞最佳學習方法

學好古詩詞,除了常規的方法,如讀准字音,準確朗讀——不添字、不掉字、不改字,反覆誦讀,及時鞏固外,還有一些背誦的小技巧。

01

專註記憶

集中注意力,是高效學習前提。讀的時候要專註,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邊記邊思考,不能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否則讀得再多也是枉然。

02

理解記憶

準確理解,是記憶的好朋友。要想牢記一首詩,就要先弄懂詩中每一句話的含義。像講故事一樣把詩中含義先講給孩子聽,再結合注釋和翻譯,理解詩歌大意,再反覆誦讀幾遍,印象自會加深。

1、了解歷史故事。例如,和孩子們講《相思》這首詩,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講安史之亂的故事,講講唐明皇李隆基是如何寵愛楊貴妃,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爆發之後唐朝的詩人們都往南方逃,他們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相思之情,詩中又是如何去表達詩人們的相思之情的,告訴孩子李龜年是何許人也,作者王維又是何許人也。

讓孩子們從一代樂師身上了解作者王維《相思》背後的友情,因為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相思》這首詩通過講歷史故事,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又了解了詩的含義,就更能夠吸引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而不是很硬的去講注釋,講主要思想,讓孩子去死記硬背,這樣子孩子背了也是很快就忘了的。

2、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3、了解詩人的生平。如李彌遜的《春日即事》。從字面上看,作者描寫的春日環境是幽靜凄清的,情緒是低沉的。但問題答到這個層面上還不夠。我們結合一下詩人的生平可以知道,李彌遜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從中我們獲得的信息是:他政治上從位高權重到大權旁落,人情上從門前的車馬喧鬧到門可羅雀。那麼這種低沉的情緒即是他政治上失意的落寞和對世態炎涼的感嘆。

03

聯想記憶

一邊誦讀,一邊聯想相應的場景,將畫面在頭腦中想像出來詩歌所表達的畫面,然後閉上眼睛,再把腦海中的畫面轉化成詩句,讓自己身臨其境,體會畫面和詩句的關係。這樣冥想,不僅背得快,而且有趣。

04

默寫鞏固記憶

背誦之後,對全文進行默寫,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同時還可以檢測自己背誦是否準確無誤,有誤的地方再有針對性地重點記憶。

05

親子閱讀

再沒有比親子閱讀更有意義的事情了。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的關注、鼓勵和支持很重要。家長不要只是督促,而是參與其中,當好孩子的聽眾,及時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和讚美,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 。最好和孩子一起誦讀、吟唱,這比學習本身更有意義。

06

歌唱吟誦記憶

大量的古詩詞都已被作曲家譜成了歌曲,歌詠詩詞是莫大的享受。當然,我們自己也可以自編旋律來演唱,自得其樂,更得意趣。

誦讀的格律學習

我們從律句學起,寫七言律絕,在七言律絕里解決詩境的問題和章法。以後出口就合律。

平仄

古來眾多詩人結果研究,發現我們語音可分為二類,一類為平,一類為不平,不平叫仄,發現平仄叫錯起來才好聽,又實踐,發現一定規律交錯起來就好聽,這中規律即格律。

平、仄、格律就是這麼回事,古人研究出了我們用便是。大家學詩要明白這個道理:詩不是寫的,是吟出來的,是唱的。詩要吟,有了格律,吟唱出來才最好聽,也方便記憶。

這也正是《經典詠流傳》這檔節目現今這麼火爆的原因之一。更多詩詞學習請關注 本然學堂 哦

今日,就讓啟達教育的蘇嵐老師帶你開始每日誦讀詩歌,品味經典,傳承經典吧。

古詩詞賞析丨《詠柳》

作者介紹:

賀知章(約 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他生性曠達,不拘禮法,與張旭、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他的詩清新疏朗而富有機趣,以《回鄉偶書》《詠柳》等傳誦最廣。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集中在它曼妙披拂的枝條上。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的吹拂中,有一種迷人的姿態。古典詩詞中,常借用「楊柳枝」這種形象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肢。這首詩卻別出心裁,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出場;「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變成了美人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款搖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肢」的字樣,然而詩人卻把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給寫活了。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原來是春風這把剪刀裁製出大地的新妝。從「碧玉妝成」到「剪刀」,詩歌里出現的這一連串的形象,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把柳樹比喻成碧玉打扮而成,又把柳條比喻成千萬條綠絲帶,再把春風比作裁剪柳葉的剪刀,形象、傳神,堪稱詠柳詩中的典範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單身必備,教你如何用古詩詞迎來「春天」
古風曲詞精選,總有一首打動你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