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飛競渡日,草見踏春心

花飛競渡日,草見踏春心

錢唐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踏春,中國民間在春天的郊遊和散步,結伴到郊外原野遠足踏青,並進行各種遊戲以及蹴鞠、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是一種重要的旅遊習俗。中國民間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游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景美

人美

也醉在詩文之中

桃杏酣酣蜂蝶狂,兒童相喚踏春陽。——陸遊《春日暄甚戲作》

郊東郊西踏春色,醉舞淋浪花插額。——李流謙《送才夫之成都》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蘇軾《和王勝之三首》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楊巨源《城東早春》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武元衡《春興》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韓愈《晚春》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常恨春尋無覓處,不覺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朱熹《春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之所以古今人們對踏春甚感興趣,是因為春臨大地,萬象更新,風和日麗,郊外的叢林生長著繁茂綠色植物,不僅空氣清新,而且在陽光照射下,會釋放大量氧氣,在林邊海邊溪畔還有充足的陰離子,使人精神抖擻;同時置身於綠色植物中,有助於消除視覺疲勞,綠色植物還能分泌出特殊氣味,刺激人們的嗅覺器官,令人產生愉快的感覺。

踏春以散步為主,置身於大自然之中,登山遠足,漫步林蔭小道,擇林木佳勝,飛鳥鳴叫的山陵為目標,攀山越嶺,不計速度,只求消遣,漫步而上,此時全身的新陳代謝旺盛,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就會得到改善。

踏春還是增長知識的好機會,邊欣賞自然風光,邊觀賞名勝古迹,既提高心理踏春素質,又提高文化修養,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許多文學家、科學家都有邊散步邊思考的習慣,在散步中獲得構思。安徒生就是在森林中構思童話,居里夫人說過,散步是激發靈感的最好辦法。

長期伏案讀書寫作的群體,或長居鬧市的人們,到郊外,到大自然中去踏春,接受日光浴、森林浴、呼吸新鮮空氣,聽鳥語、聞花香、看綠色,那翠綠的原野,潺潺的流水,碧綠的草地,浩瀚的林海,都能使人盡情的領略大自然的溫馨,使人心胸開闊、心情舒暢、振奮精神、昂揚向上。

"花朝節"(古),清明節時,人們都喜歡成群外出踏春,古代時更是男男女女結伴外出賞花的日子,在現代,人們則多是以家庭為單位外出踏春。郊遊由此演變而來。

最難忘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排版 | 張 帆

審核 | 王青青

責編 | 張光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治醫學院精神衛生系 的精彩文章:

TAG:長治醫學院精神衛生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