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文之道系列之隨意不隨便

人文之道系列之隨意不隨便

關注「後期強」跟我一起學攝影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是人生三境界,學習三境界,也是攝影的三個境界。

當你經過前面關於觀察發現與藝術思維的引導之後,當你掌握了「前後呼應、左右平衡、高低錯落」等構圖要領之後,你會發現你的觀察力大幅度提升了,你會看到以往你所看不到的細節與畫面,你會更敏銳地察看主體與陪體之間的位置、大小、遠近、間距、呼應等一系列問題。而且再經過一段時間實踐後,你發覺自己拍的作品比以前更耐看,更耐人尋味了。

但隨之而來的是,你會發現你的拍攝速度變慢了很多,你的拍攝變得很認真也很拘謹,你按快門的時候變得十分猶豫了。這是因為,你要注意到瞻前顧後的構圖法則,所以,拍出來的照片似乎有些刻意而顯得不自然了。

回歸本真

那如何再一次突破與提高自己呢?這就是還原本質的問題了,更是回歸本真的時候了。

當我們初學攝影之時,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和新鮮,專業上的空白和強烈的求知慾,都會讓我們學習上生吞活剝和囫圇吞棗。到了第二階段,理論知識精通了,攝影技藝熟悉了,我們就進入到專業的高度,成為行家裡手。再上升到第三層面,這時藝術理念、創新意識、專業技藝等已經熔合一體,並真正融化到我們的大腦、心臟和血肉之中,拍攝變成了自然而然的行為、動作和生活。

「看山還是山」,攝影第三階段,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取景構圖要做到隨意不隨便——拍攝都是在攝影人的直覺主導下,舉起來就拍——快速完成的精彩瞬間,隨意之中就拍攝完成。

例如《家鄉的河》(圖1)攝於馬達加斯加,這張照片在現場看見一群戲水的孩子後,我幾乎是下意識的舉起相機在一瞬間就按下了快門——畫面構圖也同步完成了。

看似隨意其實是有道理的,多年來的攝影生涯,讓我的眼睛在看見各種因素時,大腦會直覺判斷出現場是否處於最佳組合狀態——串聯一起的完美瞬間,對於在同一時間內出現的最佳組合畫面,也是主體與陪體在遠近、大小、疏密、色彩、線條、幾何圖形等元素,眼到想到手到——快速反應——心手合一。

我認為,當一個攝影師能夠輕車熟路地駕馭前後呼應的構圖後,就要考慮如何把照片拍得更「活」,更生動、更有趣、更顯得隨意。

但請注意,這種隨意不是草率地隨便拍攝,而是一種高水平的意識和胸有成竹的境界。就是在發現拍攝題材後,瞬間就能本能地做出合理的判斷與取捨,拍出具有「鏡頭感」的好作品。

請看《駱駝集市》(圖2)一作,這是看似隨意拍攝的一張畫面,實際是有精心布局和快速選擇的結果。當時我來到市場後就在現場隱蔽並耐心等待,當有人和駱駝經過我的面前時快速抓拍——畫面中所有元素高地、遠近的分布錯落有致,充滿了節奏感與空間感。這裡面既有思維決定觀看方式與拍攝動機的主導,更為關鍵的是好的快速構圖取捨——這一點需要不斷積累,才能在看似混亂和司空見慣的環境中發現不一樣的畫面。

鏡頭感是關鍵

一個攝影師鏡頭感的好壞,是他能否拍出充滿感染力好作品的關鍵。

我說的鏡頭感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指攝影者在最快的時間內,在繁雜的現場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和視角來拍攝,可使主體、前景、背景與動態瞬間有機的合為一體,同時畫面的構圖布局合理到位。一句話,一瞬間將發現取捨、構圖技巧、主次呼應最佳融合併拍攝完成。

比如作品《荒野獵人》(圖3)就是這樣拍攝的代表,畫面中強烈的現場感,是因為我用了近距離與低角度拍攝的結果。當時在這一場景的拍攝中,我並沒有去講究構圖,而是蹲下來以奔跑的人擋住雜亂的背景而已,至於人物的分布和動態等控制,都只是跟著感覺走罷了。

再比如《港口》(圖4)也是這樣的經典作品,畫面中遠近大小分布的船隻令畫面有著極強的空間關係,呈現出清晨繁忙的港口生動的一幕,看著就像是從現場截取的一個片段。如果一味地追求簡潔和規整的思維定式來看待這個場景的話,很多攝影人都不會針對這一場景按下快門——這是思維的慣性與思維的局限導致,那就會錯失生活的精彩瞬間。

如果說你不具備鏡頭感或者說鏡頭感不夠好,那麼你的畫面構圖或者凌亂、或者鬆散、或過於飽滿,又或者是當你在前後移動、來回擰動變焦環、尋找機位、角度時,就會與最佳拍攝時機失之交臂。

然而,現場拍攝中對照片進行構圖所需的時間,幾乎是跟按動快門的時間一樣短,因為兩者同是條件反射而已。所謂的鏡頭感,也可以說就是「條件反射」四個字。唯有多拍,多看,多想,從思想上突破自己,才能真正使畫面做到隨意不隨便。

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做到拍攝實踐中,隨時評估出現在眼前的人物和事件,隨時分析各種拍攝方案,並快速而準確地調整到位。

比如很多時候,只須移動一厘米的機位,便可以決定背景是否簡潔,主體與陪體的間距是否更具有視覺美感;只須稍微屈膝,便可以將透視改變,避開雜亂;只需離主體近一些或遠一些,便可以刻畫出主體或背景某一細節。而這樣的變化和這樣的細節,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賓奪主。

先來看《理髮店》(圖5)一作,這是一個間接表現的有趣畫面。

理髮店的鏡子里,將理髮店的環境與人物都映在鏡子里,而鏡子的接縫正好將畫面分割成多個影像,形成了幾塊圖案和真實有趣的畫面。當時為了避開我自己被映在鏡子里,變換了多個位置才找到一個角度,才得到了這張看上去隨便拍攝而實際上是精心來拍攝的照片。實際上,好的人文攝影作品畫面里要生動自然,在畫面中不能讓觀眾看到攝影師的存在。要生動自然的畫面,對很多拍攝題材與環境確實很難做到這一點,唯有深入與融入才能做到被攝者不在乎攝影師的存在。拍攝這幅作品時,我在該理髮店呆了半個多小時,與理髮店裡的人建立了友誼,才得以拍出這幅生動自然的畫面。

再來看《風餐露宿》(圖6)這幅作品,這裡面將路邊熟睡的孩子放在畫面中最顯眼的前景位置,另外用幾道路面和街上的騎車人來襯托,我選擇用全景式構圖來拍攝。

如果是為了得到「乾淨」的畫面,或許你會將孩子滿構圖的拍下來,但是那樣的話,就大大的遜色了。而這張看是隨意很自然的場面,其實是我精心構思後拍攝的。路邊熟睡的孩子在街景與人群(慢門下虛化)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的孤獨與辛酸。

這個時代攝影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數人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只有那些不甘平庸者才得以進入第二境界,有熟練的技藝和漂亮的作品展示給大眾。上升進入第三境界的,若非痴迷者、刻苦者、精研者和圓通者是不能通達的。

本文內容摘抄自陳建強老師的《人文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期強 的精彩文章:

TAG:後期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