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頭條做錯了什麼?

今日頭條做錯了什麼?

3月29日晚間,今日頭條被CCTV《經濟半小時》曝光,涉嫌違規發布虛假廣告。第二天,今日頭條自己成了新聞主角,成功當了一回「頭條」。

今日頭條的回應很迅速,面對實錘,表述得也很誠懇。當晚消息出來之後,今日頭條隔天凌晨就發布了聲明,一邊下線違規廣告,一邊處罰報道中的代理商。

不過,也有網友翻出了今日頭條CEO張一鳴2016年年底在烏鎮大會上的發言,當時他談到社會責任時,就說過,即便企業擁有醫療廣告的資質,也選擇放棄做醫療廣告。現在結合起來看,確實有點打臉的意思。

有好事者翻出更多類似案例。比如關於流量劫持,2015年12月份,今日頭條聯合360、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發飆一份《六公司關於抵制流量劫持等違法行為的聯合聲明》。戲劇的一幕出現在不到一年後,鳳凰新聞客戶端發布聲明,明確指出今日頭條惡意劫持鳳凰新聞流量,並且據當時的報道,劫持發生的平台之一就包括聯合發布聲明的騰訊QQ瀏覽器。

實話說,今日頭條現在已經處於風口浪尖的位置。在大眾的理解中,越大的公司作惡的概率應該越低,畢竟品牌擺在那裡,作惡成本太高,我們也贊同這一觀點。但被視為獨角獸的今日頭條從去年開始,被「差評」的頻次卻不降反升,因為低俗內容已經被約談過一次,這次又被央視點了名。

社長覺得,目前頭條在內容平台領域的戰鬥力確實很強,異軍突起。但是高增長的頭條扔掉道德評判這一大棒,背後到底有什麼的邏輯導致這家互聯網新貴頻頻踩雷呢?

業績目標過高導致的尷尬

企業都願意報喜不報憂,人之常情。但往往有時候,喜報的多了,也容易暴露問題,所謂言多必失。

今日頭條2016年廣告收入達到60億元,去年據說完成了150億元的目標,而今年則保3(百億元)沖5(百億元)。對於一家成立僅6年,盈利模式相對單一的互聯網公司,為什麼會有如此激進的目標呢?社長認為,其中有資本和商業模式雙重因素的驅動。

先來看資本。不同於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生態足夠大,擁有多點收入來源,以盈利業務養戰略板塊,順理成章。今日頭條作為新起之秀,是通過燒錢來快速佔領市場的,因此不斷的融資是首選。

最近兩次融資,都沒找到今日頭條的正面回應,一次為2016年年底,引入紅杉等機構,融資10億美金;另一次是去年年中,完成一輪20億美元融資。近期,市場再次傳出,今日頭條在尋求新一輪融資,估值可能超過500億美金,相比一年前翻4倍。如果消息為真,今日頭條已經融到F輪了。

從歷史經驗中不難看出,凡是如此密集融資的企業都面臨資本對業績的壓力,滴滴、美團如此,摩拜、今日頭條都如此。並且,隨著A股為獨角獸們開啟綠色通道,在這個關鍵時點,為符合條件,推高估值和提升收入,更是當務之急。

已經到了考驗今日頭條商業模式的時候了。但以信息分發為主業的模式來看,廣告收入是其最大的支柱。今日頭條的盈利模式其實並不複雜,無論圖文,還是視頻、問答,本質上還是通過信息流廣告變現,做的還是流量生意。因此,近兩年,今日頭條在瘋狂的增加內容類型,希望通過更多的內容形式吸引和沉澱流量,從圖文分發,到短視頻,再到問答、微頭條。

不得不承認,今日頭條的用戶規模確實獲得了高速增長,在央視的報道中,也提到了今日頭條的用戶活躍數高達2.4億。但是,從去年開始,其這種發展模式也遭遇了挑戰。

圖文內容分發作為基礎業務,因內容低俗、涉嫌色情和標題黨問題,遭遇強監管。今日頭條一方面清理違規賬號,一方面加強審核,提高內容發布門檻。這意味著用於引流的內容根基受到限制,進一步影響到其廣告收入,畢竟信息流中廣告的密度是單位流量變現效率的決定因素之一,一旦內容下降,廣告的密度也隨之下降。那麼在密度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單位廣告價格是保持收入增長的另一種方式,而醫療廣告無疑是一大選擇,這個廣告和醫療行業的人都清楚。這就為平台鋌而走險提供了可能性。

再來看新業務,火山視頻、西瓜視頻、抖音、悟空問答、微頭條,內容領域幾乎全線布局,而縱觀每個賽道的競爭對手都不是省油的燈。為和知乎搶大V,巨額補貼;為悟空問答鋪路,去年號稱投入10億元扶持;火山小視頻去年年中也宣布未來一年投入10億元;當前,抖音更是與快手廝殺正酣。還有就是基礎信息流業務,去年增加了2000個編輯,這也是成本。

當下新業務激戰正酣,別說為業績貢獻,還會吞噬掉上述信息流廣告帶來的一部分收入,無疑雪上加霜。另一個值得警惕的是,即使新業務,也開始出現內容低俗的苗頭;同時,在引入信息流廣告後,是否也會出現類似虛假廣告的問題?

前有友商攔截,後有資本追擊,今日頭條的商業模式又遭遇監管調整。雖然目前頭條系已經開始布局電商,然而連阿里這麼多年都沒有完全解決的「假貨問題」,對於頭條來說也許也是非常大的一個挑戰。

社長覺得,布局甚為激進的頭條,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繼續如此激進,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態,同時還需要不斷尋找符合監管的邊界,這也是最大的風險。

「跑偏了」的今日頭條?

企業的本職就是賺錢,何況一個需要錢的公司,這在商業上沒有任何問題。而不同的是,今日頭條的模式為其獲取營收提供了更加精準和便利的條件,這或許就是互聯網的魔力。不幸的是,今日頭條有些跑偏了。

類似頭條現在這種主要依靠廣告變現的公司,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內容足夠豐富,才能吸引更多的流量;同時用戶標籤的足夠清晰,方能精準。這就是今日頭條為何重金扶持內容生產和做社交的內在邏輯,前者可以獲取數量最大化的用戶,後者通過高頻度多維度的社交,為用戶畫更加精準的畫像。

備受推崇的「智能推薦」成為今日頭條掌握流量分發大權的核武器,而龐大而精準的大數據對用戶進行了精準分層,在這套體系中,加入廣告,實現收入就輕而易舉了。

央視的報道中,其實已經說明了這一情況。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確實難見醫療廣告的影子。而重災區在三四線城市,也就是今日頭條的流量根據地。誰能說,這不是智能推薦和大數據的功勞。

如果掌握了直達如此龐大用戶的權利,並且還能夠精準觸達,誰就將自己放在一個中心化的位置上,那麼一舉一動都會引發關注,因為一旦出錯,後果很嚴重。

結合我們的分析,再從央視的報道和今日頭條的回應來看,如果說業績壓力是心理動機,智能分發和大數據是技術能力,那麼管理的漏洞就是最後那根稻草。

採用廣告代理制,從利益分配機制上來說,代理公司提供的廣告單越多,收入越高,那麼在缺乏約束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違規操作的衝動。這一點,今日頭條也承認了管理不善,隨著規模越來越大,管理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問題。

另一方面,既然以今日頭條的技術能力,可以實現精確的智能分發,為何在機器巡檢方面如此脆弱?即使是跳轉到外部網站,以智能為安身立命之本的頭條難道真的無能為力嗎?

從商業邏輯和今日頭條的內在機制上來看,出現虛假醫療廣告似乎就並不難理解了。對於醫療這個需要專業知識判斷的行業,今日頭條又擁有那麼多四五線甚至農村的用戶,的確需要慎之又慎。

還有一個層面,我們也應該關注,互聯網內容領域,已經掀起一輪強監管風暴。這也是前些年任由市場發展帶來某些負面影響時,相關部門的自然反應。社長認為,如果今日頭條不進行整改,監管層面的因素,或許會讓追求快速增長、盈利模式相對單一的今日頭條,陷入一個風雨飄搖的境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字頭社 的精彩文章:

幣鏈的泡沫終究要過人性這道坎

TAG:字頭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