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期待西湖大學為辦學模式改革探出一條新路

期待西湖大學為辦學模式改革探出一條新路

西湖大學作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如何對中國高等教育做出增量改革貢獻,探索新的辦學模式,才更有新意與價值。

西湖大學效果圖。

文 | 熊丙奇

4月1日,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為前身的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准設立。這標誌著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進入全面建設發展的階段。

西湖大學的「新」不在「小而精」,而在於辦學模式改革

作為非營利性的高等學府,西湖大學由浙江省統籌管理和指導,將聚焦基礎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堅持發展有特色學科,注重學科深度交叉融合,著力培育拔尖創新人才。

去年年底,施一公在杭州的公開演講中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學師資規模將超過擁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教師科研水平很可能成為中國之最;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成為亞洲一流;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大學媲美,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顯然,獲批設立,是實現這些目標的第一步。

作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新」在哪兒是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看來,不論是辦成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還是要成為清華第二,還都不是辦最大新意所在。如何以西湖大學為突破口,對中國高等教育做出增量改革貢獻,探索新的辦學模式,才更有價值。

對於西湖大學,輿論時常拿其與南方科技大學對比。

對於南方科技大學的辦學,輿論意見不一,一種意見認為,作為一所政府投資舉辦的公辦學校,南方科技大學要突破傳統體制局限進行「去行政化」改革,走出一條全新的辦學路,是不現實的,而融入體制才是現實選擇。

而另一種意見,則把南科大「高開低走」的改革歸為探索的「失敗」。雖然學校校長陳十一也說,「我們學習北大、清華,但是,學習這些大學,並不表明我們要成為第二個北大,第二個清華,我們希望成為南方科技大學,有它自己的特點、優點。」但輿論大多認為,南科大至多給廣東、深圳新增一所高水平大學,但是對於高等教育改革的價值有限。

施一公。圖/視覺中國

由於西湖大學是民辦大學,因此,相比公辦的南方科大來說,在探索新的辦學模式上,會有一定優勢,這也是部分輿論看好西湖大學的原因。但是,鑒於我國已有的民辦大學,雖然由社會資金舉辦,學校沒有行政級別,但很多學校也缺乏現代治理,沒有充分辦學自主權,也有輿論擔心西湖大學和南方科大的發展軌跡會差不多,最終還是會成為和國內現有大學辦學體制差不多的學校。

西湖大學不應是學術成果「搬運工」,而應該是現代大學制度開拓者

建設西湖大學,肯定追求的不是新增一所大學。目前,我國各地都重視高等教育投入,致力於打造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在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過程中,各地高校出現到其他高校挖人才的做法。這種挖人才做法,對於高校自身建設和人才發展無疑有一定意義,但是,從國家全局看,「搬運工」式的發展對高等教育並無增量——一個人才在清華做出的成果,和在浙大做出的成果,對國家來說相差無幾,只有做出更好的成果才有意義。

這就需要西湖大學以新的辦學體制給出答案。筆者認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核心仍舊是南科大籌建時就提出的「去行政化」,建立現代大學制度。西湖大學雖為民辦,也同樣需進行去行政化、去功利化的改革,這需要政府部門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給大學更大辦學自主權,同時,大學要建立現代治理結構,推進學術自治、教授治校。

西湖大學提出,將按照現代大學制度的要求,努力構建完善的治理體系。學校設立董事會,校董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長執行董事會決定,負責學校日常管理。同時設立監事會、顧問委員會、校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等,按照章程和相關規定開展活動,形成董事會和校長依法行使職權、教師治學、民主管理、社會參與的大學治理體系。

能否切實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將是西湖大學辦學的最大看點。這也是社會對這所新大學的期待。

熊丙奇(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頻頻「出牌」,美國對華戰略向何處去
網約車市場烽煙再起,但這真不是「惡性競爭」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