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多種方言朗讀唐詩《清明》 哪裡方言最合「原味」

十多種方言朗讀唐詩《清明》 哪裡方言最合「原味」

長江網4月2日訊(長江日報記者郭麗霞 通訊員劉江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前夕,武鋼三中18名學生用各自的家鄉話朗讀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用最文藝的方式守望文化意義上的傳統。而華中師範大學古代漢語教研室副教授陳寧表示,用廣東話朗讀可能是最合詩人的「原味」。

長江日報記者見到,視頻中的各地方言包括十多種:不僅包括武漢話、黃梅話、孝感話、仙桃話、天門話、荊門話、荊州話、宜昌話等湖北省內方言,還包括陝西漢中話、河南洛陽話、四川眉山話、湖南衡陽話、廣西梧州話等外地省市的方言。大家最熟悉的武漢話,還包括了江岸區、青山區、黃陂區、新洲區等好幾個「版本」。活動發起人、武鋼三中語文老師邱翟,還把那些方言歸納成了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湘語、粵語,黃孝片、武天片、成渝片、灌赤片、常鶴片……

邱翟表示,希望藉此活動讓學生深層次了解清明文化,關注自己的家鄉方言,了解漢語語音的流變。他還親自上陣,錄製了一段原汁原味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方言。邱老師解釋,廣西梧州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梧州城區話的方言片區是粵語廣府片,和廣州話、香港話沒有區別。1707班學生裴小佛是宜昌市西陵區人,但早已不會說宜昌話。他就讀於該校理科實驗班,主攻生物奧賽,為了完成用方言讀詩的任務,他拿出了搞競賽的學習勁頭,在家人的幫助下練習了很久,「一聲聲的鄉音,勾起了我對故鄉的思念。」

那麼,杜牧的《清明》應該是什麼味道呢?華中師範大學古代漢語教研室副教授陳寧表示,杜牧是唐朝詩人,雖然他是陝西西安人,但陝西話屬於官話的一種,古今變化很大。唐朝的都城是長安,當時的長安話更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廣東話——唐詩講究詩韻,而廣東話聲韻系統從古至今變化不大。陳寧解釋,粵語並非早期廣東本地的語言,其實是古代的陝西、山西、河北地區的漢語,該地區的古代漢族人大量移民到廣東,把這種語言帶到了廣東地區。大量的北方漢族人移民到廣東,成為廣東地區的統治者。廣東一直極少戰亂,一直保留著漢唐時期的語言文化。

責編:張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馬國強:曾大手筆整合共和國兩代鋼企
不能再讓村民「辦一場酒欠一堆債」這個街請來特殊人物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