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求賢若渴,為什麼還要殺了楊修呢?
原標題:曹操求賢若渴,為什麼還要殺了楊修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操和劉備、孫權等諸侯一樣求賢若渴,他說「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渴望能盡攬天下人才。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曹操手下的謀士——楊修來說,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人丞相府倉曹屬主簿。不過,對於聰明超出常人的楊修,求賢若渴的曹操找了一個理由給殺了。那麼,問題來了,曹操求賢若渴,為什麼還要殺了楊修呢?
一
首先,提到楊修之死,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雞肋事件」。《三國演義》里是這樣講的:是在漢中之戰的僵持階段,曹操寫了「雞肋」兩字,大家都猜不到曹操的真實想法。但是,楊修二話不說,立即收拾行李準備撤軍,並且解釋了「雞肋」的含義: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此背景下,曹操看到大家都收拾行李準備撤退,認為楊修這個人太喜歡賣弄小聰明了,感到非常憤怒,所以選擇殺了楊修。
二
其次,對於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上述情節,陳壽的《三國志》等正史中也有提及。但是,在正史中,曹操並不是在漢中撤軍之際立即殺了楊修,而是在建安24年秋,也即「雞肋事件」的幾個月後才找了個借口處死楊修。換而言之,楊修賣弄小聰明也好,還是其總是能猜對曹操的心思也罷,這都不是曹操決定殺了他的主要原因。對此,在筆者看來,在立儲這個事情上,楊修支持曹植和曹丕對著干,這才是最終決定殺了楊修的主要原因。
三
對於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君主,一旦確立某個兒子為儲君,通常都會削弱其他兒子的權力,連帶著這些兒子的謀士,自然也會盡量打壓。就楊修來說,(曹操)「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公元219年,曹操在曹植和曹丕這兩個兒子中,已經確定曹丕來繼承自己的事業。在此基礎上,曹操鑒於輔佐曹植的楊修非常有才幹,因為擔心袁紹兒子爭權的事情再次發生,所以找了個罪名來處死楊修,以免楊修對曹氏儲君造成威脅。
四
最後,在楊修生前,他曾經多次幫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最終在和曹丕的競爭中失敗。對此,曹操後來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通過考驗,頗為氣憤,於是寫信給楊修的父親——楊彪,表示:「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公元219年的秋天,曹操最終選擇處死楊修。臨死前,楊修嘆息道:我知道自己已經死得晚了,早就該殺頭了。在楊修死後的幾個月,曹操也去世了。
文/情懷歷史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為什麼諸葛亮總是拿著羽扇呢?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800年!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