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薦書:顛覆式創新——不失一事,仍失城池

薦書:顛覆式創新——不失一事,仍失城池

前 言

本期薦書,將繼續推送李忠先生《從城市規劃角度看科學城建設——懷柔科學城提升戰略》專題授課課件中援引的書籍,以饗讀者。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創新似乎成了每家企業、每座城市、每個人的標籤。在這種局面下,歷史上有一類現象變得格外顯眼:「從模仿到顛覆」的顛覆式創新。正如計算機領域的迭代過程中UNIVAC的科研計算機、IBM的大型計算機、DEC的小型計算機、蘋果的個人計算機四代形態之間並沒有直接競爭卻將前一代徹底擠出市場一樣,一家運營良好、管理卓越的企業,依舊有可能因其他企業在非直接競爭領域中的創新而倒下,這就是顛覆式創新。今天,讓我們通過兩本書,探尋創新領域的這一「奇異現象」。

資料:計算機領域的「被顛覆」之UNIVAC

UNIVAC在1950年開發科研用計算機時曾做過市場調研,並預言「到2000年可能只會售出1000台計算機(Only 1,000 computers would be sold by the year 2000)」。十年之後,雖然UNIVAC有著市場上最先進的科研計算機,但IBM已經擁有了整個計算機市場——大型計算機相對科研計算機並不需要更高的科技含量,卻擁有更廣闊的市場,但這個市場已經不屬於UNIVAC。

BOOK 1

創新者的窘境

新技術如何帶來大公司的隕落

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Clayton M. Christensen

《創新者的窘境》一書,是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詮釋顛覆性創新理論(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的著作。克里斯坦森1995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了顛覆性創新理論,自提出以來被大量科技企業和行業巨頭加以運用,也讓克里斯坦森被稱作「顛覆性創新之父」。

這一階段的顛覆性創新理論,核心思考在於「資源少、規模小的公司如何挑戰在位的大公司,從而實現地位上的顛覆」。對這一理論加以重視與研究的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克里斯坦森所提出的顛覆性創新理論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其視角僅僅聚焦於「小公司如何與上位者競爭」,對全新領域的創新、領域間的顛覆均提及過少;其次,克里斯坦森本人對這一理念的解釋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他認為Uber只是延續性創新而非顛覆性創新。

Uber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大潮,並不能完全被傳統的顛覆性創新所解釋,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全新的思考,才能更好把握創新趨勢——這正是第二本薦書《顛覆式創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法則》的價值所在。

BOOK 2

顛覆式創新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法則

李善友

機械工業出版社

《顛覆式創新》一書由酷6網創始人兼CEO、混沌大學(混沌研習社)創辦人李善友在2014年出版。在書中,他對「顛覆式創新」概念做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全新詮釋——顛覆式創新的兩大特徵:一是不求提高原有的技術性能,二是進入新的技術曲線,通常更方便、更簡單、更便宜。

李善友認為,「把成熟產品銷售給主流客戶,屬於延續性技術;而把新產品引入到新興市場,需要顛覆式創新。在延續性技術競爭環境下,領先企業無人能敵;在顛覆式創新競爭環境下,領先企業總是落敗。」同時,作為混沌研習社創辦人,李善友在《顛覆式創新》大課中提到了自己對克里斯坦森理論的理解:「克里斯坦森理論裡面很大的弱點就是太強調低端,似乎把低端等同於顛覆式創新,但Uber對計程車的顛覆是高端還是低端?iPhone對諾基亞的顛覆是高端還是低端?說不清。低端不是顛覆式創新的特徵,判斷顛覆式創新最重要的標準,是是否開啟了一個新的價值網,是否開啟了一個新的經濟結構。」

從蘋果、ARM,到Uber、共享單車……一個個顛覆式創新的案例,似乎正在證明科技創新「從模仿到顛覆」的過程;克里斯坦森和李善友也都是從不同的時代視角,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詮釋。

薦書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高萊斯 的精彩文章:

從科技園區到創新城市
薦書:科學——大國之器,始於「研」值

TAG:華高萊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