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要擁有目標,才會產生必勝的信念!
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了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在茫茫的沙海里負重跋涉,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炒紅的鐵砂一般,扑打著探險隊員的面孔。
口渴似炙,心急如焚—一大家的水都沒有了。
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託目標。
水壺在隊員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
終於,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之手。大家泣不成聲,用顫抖的手擰開了那壺支撐他們精神和信念的水緩緩流出來的,卻是滿滿的一壺子!
信念因目標而生,明確的目標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念。
我們要有清晰的目標,定的信念,否則就只有「苦海無邊」了。
傑克·韋爾奇曾這樣說:「一個心中有明確目標的普通職員會成為創造歷史的人:而一個心中沒有目標的人只能是一個普通職員,甚至連普通職員的工作都無法勝任。」
每個人在邁向人生的目標途中,都難免會跌倒,但不是被一座山絆倒,而是一時疏忽,踩到一小塊石頭而摔跤。
但是,即使是跌倒,也要朝向目標,而且,不管你跌得多痛,也要掙紮起來,繼續前進。
我們應當培養起這種心態:把跌倒看成是通往目標途中必然的事,而不是一種不幸。
所以,不要只躺在地上,想著前途茫茫,道路崎嶇。也別埋怨不平的路途害你跌倒,或者懷疑有人陷害。別因為一點皮肉之傷而叫痛,別因為跌倒一次,就畏縮不前。不要忘記蹣跚學步的小孩兒,都是經過無數跌跤才學會走路的。他們跌得多,起得快,也更快學會了走路。他們比那些撫傷痛哭,等待護理的孩子強多了。
日本人說:「當你跌倒時,不要空手站起來!」每一次都要從跌倒中得到一些啟發,學習從失敗中致勝的道理。當你學會如何反敗為勝,你就能領悟「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了。
世界著名的英國女作家阿加薩·克莉斯蒂一生曾寫出聞名遐邇的 《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等多部偵探小說,是一位作品多且精的女作家。克莉斯蒂在全世界各地擁有數以億計的忠實讀者,在全世界文學界的地位極高,然而正是這位名聲遍及全球的女作家,在擁有數以億計的忠實讀者的同時卻不能擁有自己的丈夫。
克莉斯蒂和她的丈夫結婚幾年來,兩人感情至深,非常珍愛著對方。丈夫在克莉斯蒂的寫作興趣上,大力支持她,為了醞釀克莉斯蒂的靈感,她丈夫經常陪她出去經歷一些觀光探險的野外活動,為克莉斯學會定位成功的目 蒂的創作盡心盡責。
隨著克莉斯蒂的作品在全世界引起越來越多的作家和讀者的注意,她的名聲越來越廣,加上克莉斯蒂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寫作上, 她丈夫無可忍受,終於棄她而去,投入了另外一個女人的懷抱。曾十分理解並支持她的創作、曾在創作上幫過她不少的忙、曾與她情深意篤 的丈夫突然離去另尋新歡,克莉斯蒂受不了這強烈的刺激,突然失去了記憶。
儘管克莉斯蒂在醫生的幫助下終於恢復了記憶,但是要抹去心底的創傷太難了。克莉斯蒂並沒有就此消沉。此後,她把整個身心全部投入了創作,她要在創作的激情中擺脫痛苦。從那以後,她的小說幾乎以每年兩本的速度連連問世。
請聽聽克莉斯蒂對這次重創的理解和感受:「我想一個人也許應該回顧她曾經有過的羞辱和痛苦,然後說:是的,這曾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這一部分已經結束了,無須再多想它,面對挫折,我們可以轟轟烈烈地挽回敗局,也可以平心靜氣地戰勝痛苦。失敗、落淚、痛苦、羞辱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過去了就無須在意,要緊的是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去尋找機會重新生活。
是的,面對失敗,我們無需太過自責,不管是多大的失敗,多深的創傷,過去的畢竟過去了,我們要面對未來,面對生活,所以我們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過去,放眼未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奧斯維辛集中營活下來的人不到5%。據身臨其境的猶太裔心理學家弗蘭克觀察研究,倖存者幾乎毫無例外, 都是深知生命的積極意義的人。他們頑強地活下來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心裡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做的事還沒有做完」,「活著與愛 著的人重逢」。
弗蘭克的一個牢友在那個與死神相伴的環境里曾絕望地對他說: 「我對人生沒有什麼期待了。
「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麼」,弗蘭克說,「而是生命期待著你!什麼是生命?它對每個人來說,是一種追求,是對自己生命的貢獻。」
他通過不斷的鼓勵和分析生命的意義目的,使那位牢友扭轉了悲觀的人生態度,重新燃起生活的渴望
目標反映心態,心態決定了目標沒有脫離遠大目標的消極也不會有脫離積極心態產生的遠大目標
同時目標受利益的趨動,和飲望,慾望引起需要,需要確定心態目的。 人只要活著就會有各種各的目標,比如需要、願望、選擇、追求、 滿足等,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說有目標。大到「為真理而戰」,救黎民於水 火;小到僅為了一頓飯,為了再來一杯水,都是目標。除非死了,活著本 身就是一個目標。正像人們常說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 地方就有夢想」,有夢想的地方當然就有目標。
抽象一點說,目標就是事物在時空中的某種方向性或趨勢性。
通俗一點說,目標就是你慾望的具體化,你的欲求本身。
目標不一定要是崇高的、偉大的,只有大人物、科學家才配有「目標」。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並且應該有目標。說到底,目標就是你到底想要什麼。
美國有個叫約翰·歌德的人,20歲以前幾乎一無是處,25歲時,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美國成功學院的一個關於精神、信念和目標的 講座,聽完講座他的內心受到很大的觸動,從那時起,便按照學到的方法,為自己設定了123個目標。這些目標中,最大的是成為億萬富翁和 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瑣事。30年過去了,他的123個目標實現了105個,其中包括成為億萬富翁。
對了,擁有目標,才會產生必勝的信念
TAG:亞傑說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