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快與慢,柔與剛,林凡的太極思維

快與慢,柔與剛,林凡的太極思維

自稱最不善社交的林凡創業卻做了一款職業社交軟體,這就像他身上「清華高才生」和「太極高手」這兩個標籤一樣,是矛盾的統一體。這種矛盾的統一,讓他做出堪稱業界惟一沒有「約炮」功能社交軟體,也是惟一一個不叫「招聘」的職場軟體。

快與慢,真實與匿名,有界與無界,這些詞看似對立而實為統一,有如太極,柔中一定是帶剛的。在脈脈身上,慢也是快,匿名也不失真實,有界又恰恰就是無界。

飯桌上的林凡說:「我不太擅長社交,人多的時候,手都不知道放哪好。」如果你不刻意留意,他就是桌邊一個安靜的美男子。這有點像脈脈在中國嘈雜的中國互聯網圈子裡的地位,沒有一夜爆紅,也沒有太多「緋聞」,幾年間一直在慢慢地長大。

快與慢

在互聯網圈子裡,企業發展的規律似乎變了。我們看到近幾年的創業趨勢,都是一個風口到來之後,投資進入,拿到錢的企業瘋狂地砸錢,快速圈到大批用戶。這有點像90年代保健品興起的時代:出來一個品牌,在電視上猛打廣告,很快這個企業就能做大,但幾年後轟然倒塌。

「你現在回頭去看那個時代的公司,好像每一家都是黑天鵝事件,如果不犯這個錯誤、那個錯誤,就不會出事了。」林凡覺得並不是黑天鵝事件,而是這些企業的發展本就是不符合商業客觀規律,一個企業不應該那樣急速膨脹,人員的管理、組織的管理、產品、技術等很多方面都會跟不上膨脹的速度,所以出問題不是黑天鵝,而是必然。

「太快的東西會不會違背事物的規律?當局者都是迷的,現在永遠不知道比特幣和區塊鏈是不是當年的鬱金香事件,是不是之後的各種各樣的金融炒作事件。」林凡在三年前曾一度認為「樂視模式」或許是正確的,今天回過頭來看更像是一部泡沫劇。

90年代一波企業大起大落的現象,後來被吳曉波總結為《大敗局》。誰知道幾年後會不會有人總結出互聯網的大敗局呢?

中國互聯網有滴滴式的成功,或許也應該有脈脈式的成功。滴滴通過融資、燒錢、併購,在幾年內一統江湖,成為行業第一。而脈脈則是一點點沉積用戶,積累信任,慢慢滾雪球,一步步做到今天。

滴滴的風險在於,成長太快,今天的業務還不足以支撐它的估值,今天需要補的課是內功。而脈脈的風險在於初期成長太慢,過程中有無數兇險,能不能熬得過去、活得下來。

所幸,脈脈過關了。去年的7500萬美元融資到位時,脈脈的用戶也已經爆發。從互聯網行業用戶開始,向金融、地產等行業的白領蔓延,當多個行業爆發後會形成協同放大效應。

在脈脈的發展中,時時遇到風口的誘惑,比如直播、短視頻、答題,對於有著社交屬性的脈脈似乎也是一條捷徑。但林凡總是相對謹慎。

今年又一個風口擺在眼前:區塊鏈。「當然我們也可以把脈脈包裝成大家都滿意的區塊鏈的方式,但我覺得還是更多是做,不要太多說。這也跟很多年受清華教育有關,清華一直強調行勝於言。」所以,在幾乎所有企業都蹭區塊鏈的熱點時,又沒有見到脈脈站在這個風口。

在林凡看來,慢就是快,做好基礎建設,從一個行業到多個行業,後期的雪球會越滾越大。如今,多個行業的白領都把脈脈視作職場社交的最佳場所。注意,這些都是高凈值用戶,與拼多多、快手、陌陌的用戶有著天壤之別。

「職場社交給社會帶來的價值,我們堅持五年、十年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我也不著急在這個時間點裡,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別人。」林凡說自己不想賺快錢,甚至可以賭一把,「我賭這件事情慢慢做,最終能賺大錢,當然我也有可能在慢慢做的過程中掛掉了。但我認為,慢慢做最後能賺大錢這件事情,還是一個比較可期的事情。」

真實與匿名

正如大家所知,脈脈上的各種爆料和八卦已經成為今天很多「新聞」的源頭。這似乎與脈脈一直以來宣稱的真實透明並不相符?

2012年林凡創立脈脈之初,在中國首次提出「真實職業形象」與「人脈共享」概念,並且成功打破了中國職場人脈封閉的現狀,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實名的終身伴隨式職場社交平台。

「如果你不進行認證,誰都可以說自己是馬雲、馬化騰。」所以,脈脈從一開始就堅持認證,希望構建一個透明、誠信的中國職場。但實名在中國確實是一個緩慢的推進過程,脈脈也為此付出了「慢」的代價。

「起初脈脈鼓勵人們公開自己的身份,做的人並不多,但隨著有人逐漸從在脈脈上公開身份而獲得巨大商務機遇的時候,人數就多了起來。」林凡透露,脈脈平台上認證的身份從30%已經上升到70%,並且正在形成一種正向效應。當這個平台上被認證的人多於沒有認證的人,沒有認證的人自然不被信任。

「當你的朋友、你的同事甚至你的上司都在脈脈上,大家的資料都向朋友、向全社會公開,資料造假和誇大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鑒別用戶職場信息真偽這件事兒就變得容易了。」林凡說,「這是一種相互監督和約束的無形力量。」

脈脈的企業願景是讓用戶每次打開脈脈都有價值,幫助職場人提升社會經濟地位,構建中國社會商業信用體系。旨在幫助職場人建立線上個人商務品牌、拓寬職場人脈、獲得更多的職場發展機遇與空間。今天以70%的認證用戶來看,脈脈已經離這個願景不遠了。

但同時,脈脈又有一個匿名專區,是各種爆料的集散地。這與脈脈一直宣稱的真實、透明相違背嗎?

「中國職場壓力非常大,負面情緒是比較多的。職場人有很多真話,是沒有辦法用實名去表達的。」在林凡看來,很多真話確實需要匿名的方式才便於表達,而脈脈就是想營造一個用戶敢於真實表達的環境。

匿名的本意在於更加真實,讓別人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一個企業的情況。但匿名專區如何盡量做到真實,就是對脈脈最大的挑戰。

脈脈在流程式控制制上,盡量還原這種真實:首先要看爆料方是不是有證據,如果有截圖、照片等證據,脈脈都會「放行」,但如果爆料什麼證據都沒有,可信度就會大大降低,就易被刪掉,特別是涉及個人隱私、男女關係的這類信息。其次,除了爆料,這裡允許企業出來澄清,平台允許多方表達。而且,一旦企業有人實名表達以後,這個帖子就變成只能實名討論,關於這個帖子的討論自然就不會沒有底線地被擴大。

「我們非常謹慎,很擔心一些錯誤信息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但我們運營的同事做了很多私下的溝通,結果發現,很多爆料都是真的。」事實證明,匿名的方式,是另外一種還原職場真實狀態的手段,也是職場人士釋放壓力和負面情緒的一個通道。

就像太極的柔和剛是統一的,脈脈上的真實與匿名,本質上也是統一的。堅持認證,也堅持有底線的匿名,脈脈才成為今天中國職場人最信任的平台。

有界與無界

林凡的本意是把脈脈打造成一個中國互聯網圈裡的安靜的美男子,沒有掀起太大風浪,但又時時地發生著邊界的衝突。

2015年脈脈發展比較快的一年,那一年脈脈的廣告投放也比較猛。當林凡想在微信上投放廣告時,未料被拒絕,理由是:脈脈是微信的重要競爭對手。那時的脈脈,更多地被理解為社交軟體,當然會被微信視為對手。

脈脈是職場社交,屬於弱關係人之間的交往,所以後來大家又把脈脈與陌陌、探探等軟體視為競爭對手,放在一起對比。

當然,脈脈最直接對標的是來自美國的領英,這家公司在脈脈成立一年後正式進入中國,也曾一度壓制了脈脈的成長。但脈脈最終用本土化打敗了英領,跟百度打敗谷歌、淘寶擊退eBay、新浪滅掉雅虎一樣。在職業社交版塊,脈脈已經超越領英,成為中國第一。

有趣的是,脈脈還出現在另外一個榜單中:2017年6月,APP Store中國免費商務榜數據顯示,脈脈同阿里釘釘、企業微信一同躋身該榜單前三名。

此時,脈脈的邊界與釘釘、企業微信又有了交叉。

每年3月是跳槽高峰,今年春節過後,脈脈的廣告開始鋪街,與脈脈一起搶廣告位的,則是一大串的招聘網站。脈脈的邊界已經觸達了招聘網站的地盤。

其實這是必然。在美國,領英上的身份都是公開的,用戶所有寫的東西,周圍的同事、朋友都能看到,正是因為這種「被佐證」的真實,美國企業招聘時不要你私下交來的簡歷,而是要你在領英的簡歷。當這種公開值得信任的身份被行業認可之後,招聘網站的價值還在哪裡?

這也正是林凡心裡藏著的小目標:「在中國只是時間問題,我們再堅持很長的時間,讓各行各業的人員都開始意識到,以後只要提供脈脈的簡歷就好了。這樣我們在招聘上就會有特別大的影響力和價值。」

彼時,脈脈的實名認證機制,無疑將成為中國職場人的信用背書。招聘網站將何去何從?

脈脈定下了職場社交的邊界,過去六年多一直在默默成長。這個定位,看上去有是邊界,似乎又沒有邊界。在脈脈的成長之路上,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商務社交、招聘網站都發生了交集。而脈脈未來的想像空間則是在各種交集中被放大。

今年又是中國互聯網IPO大年,林凡並沒有著急,將脈脈IPO的時間點定在2019年,目標市值是100億美元。不過,這100億隻是林凡近期的小目標,他未來劃定的邊界還不止於此。

「中國未來20年,二、三線城市的崛起是必然。這些城市崛起以後,商業企業的競爭也是必然的。所謂的結構化經濟轉型,供給側改革,都是說要讓企業變得更有競爭力。企業要更有競爭力,其實就是要有效率、更有創新,職場社交能夠解決人才的問題,企業級服務能夠解決效率的問題。這些東西做完了以後,我們是有機會引領整個中國企業級服務市場的,那時候搞不好就可以做成一個千億美金的公司。」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我們一步步的做。我們過去用很長的一段時間向大家證明,職場社交在中國並不是一個不可能做的事情。未來我們再花5年到10年的時間,去讓大家相信企業級服務在中國也是能夠給這個社會帶來巨大改變的。」

說完他的大目標,他馬上又回到了安靜的狀態中來,彷彿讓人看到那個太極高手林凡。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所謂烏托邦 是否會因為這場車禍變為無人駕駛的荒漠?
主播呈職業化趨勢 屬於正能量的直播下半場開啟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