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被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完全是因為功高蓋主

韓信被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完全是因為功高蓋主

韓信臨死前,並沒有親口承認謀反之事,根據《史記》的記載,韓信似乎的確與陳豨探討過謀反事宜。如果事實確實如此,那麼,他在齊王任上時,具備與劉邦、項羽三足鼎立的實力時不反,卻在無兵無卒的情況下造反,實在是玩火自焚。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韓信之「謀反」是被誣陷,而司馬遷則是用了曲筆,明肯暗否。韓信臨刑前說:「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大禍臨頭之際,韓信才後悔未用蒯通反漢之計,這足以說明:韓信終其一生,始終未動謀反之念。

公元前196年,一個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就這樣被殺了。可以說,韓信之死不完全是因為功高蓋主,不完全是因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因為他說這個話的時候,劉邦並沒有殺他;而是因為他參與了一個謀反大案,被呂后所殺。

那麼,我們應當怎樣看待西漢歷史上的這一件疑案呢?筆者認為要聯繫當時西漢建立之初的時代背景來看。

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楚漢戰爭的過程中,劉邦身邊共有7人取得王爵,建立了半獨立的王國。這些強大的異姓王的存在,對於漢封建國家的統一政權是嚴重的威脅。劉邦當初封他們為王,原是不得巳的權宜之計。他在做皇帝以後的第六個月,就借口諸王謀反,開始一個一個地收拾他們。對於韓信,劉邦既佩服他那「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軍事才能,自稱「不如」,同時又對他這種才能極不放心,一向「畏惡其能」。自然不會放過。

從國家要統一的觀點來看,漢初如果不剪除異姓王,戰禍就不會消除,人們就不可能休養生息。所以劉邦殺功臣,儘管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味道,客觀上卻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然而,韓信謀反的罪名出於莫須有,劉邦也並沒有立即殺掉韓信的意思。而呂后偏偏趁劉邦出兵討伐陳豨的機會,迫不及待地設下圈套把韓信騙進未央宮,綁到鍾室偷偷斬首。

韓信被殺之後,其他幾個在楚漢戰爭中和韓信同樣起過重大作用的異姓王,都被以種種借口所殺。劉邦在剪除韓信、彭越等異姓王后,曾經與諸大臣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可見,剪除異姓王是劉邦的既定國策,這才是韓信被殺的真正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房掌柜 的精彩文章:

末代皇后婉容到底有多美?外國使節夫人也折服她的高雅儀態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洪秀全的子孫後裔最終下落何方?

TAG:文房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