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唐代就有貓奴了?來看看古人養貓的那些趣事!

《歷史》唐代就有貓奴了?來看看古人養貓的那些趣事!

比起牛羊雞犬,貓在古代的存在感要稀薄很多。那麼。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聊聊古人與貓的那些事!

考古發現多有殉狗而少有殉貓的。在古籍中,除了被叫做貓,這種動物還被稱為貍或貙。世界上最早關於貓的文獻記載是我們的《詩經》,裡面說某地物產豐饒,就是[有熊有羆 有貓有虎],《左傳》里說上古有兄弟四人,名叫伯虎、仲熊、叔豹、季貍。把貓和虎兄並列,想必是非常兇猛的野貓,和我們現在說的喵星人這種貓基本不是一回事。生物學家認為,貓的馴化歷史可能比其他家畜要短很多,這就是為什麼相比狗貓對人要高冷一些。而一旦離開人就會野化,難以再行馴養。所以古人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大規模的家養喵星人,就成了一個謎題。

隋唐以前養貓的人並不是很多。戰國的《韓非子》一書由[使雞司夜 令貍執鼠]之說,而西漢初所編的《禮記》中就明確指出,古代天子每年臘月的祭天儀式中有個迎貓的環節,這都說明貓可能已經是家畜之一了,而且地位還挺尊貴。漢代另一本書《說苑》還說了人們花百錢買狸捕鼠的事情,說明貓可能還成了可以買賣的商品。

除了用以捕鼠外,貓還曾被用來行巫術。《隋書》就記載了養[貓鬼]行巫蠱詛咒皇后的事,但這可能並非中原的傳統。

所謂窮養狗,富養貓。大唐盛世時,人們開始大舉吸貓,對它的認識也比較細緻了,唐代筆記《酉陽雜俎》就說:貓眼睛早中晚會變化,鼻端常冷。當時俗話還說貓洗面過耳就是要來客人了,這是家貓無誤。大文豪韓愈也寫過一篇《貓相乳說》,說有怎樣的主子,就有怎樣的貓。而笑裡藏刀、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被世人稱為[李貓],可見唐人認為貓性善變。

這時候的貓不僅為寵,還跟現在大熊貓一樣,用來出口。日本文獻記載平安時代的光孝天皇時,唐朝曾送去黑貓,成為宮廷萌寵。

到了宋代,溫馴體貼的喵星人就成了文人的最愛 。他們管貓叫 [狸奴]、[小於莵 wutu],叫吸貓成癖的 人【貓精】。陸遊就寫下[溪柴火軟蠻氈暖 ,我與狸奴不出門][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等許多愛貓詩句 。除了這個 [裹鹽]禮,大詩人黃庭堅還行[買魚穿柳]禮來聘貓上門 ,又給喵星人取了個雅號叫[銜蟬],後世的貓有名銜蟬奴、崑崙妲己的。

貓不僅入詩 ,在宋人筆下還經常入畫 。留下了 《秋葵山石圖》 、《冬日嬰戲圖》這樣的畫貓名作 。有了文人的鼓吹,那時候的吸貓產業也極為發達 。南宋《武林舊事》一書羅列了杭州城中 各種寵物服務 ,不僅賣貓窩、貓糧 ,還可以給貓美容。而民間傳說的北宋宮中的[狸貓換太子]可能是喵星人首次介入政治舞台的故事 ,有人說這可能是只狸花貓。

到了明代就出了著名的鏟屎官嘉靖皇帝。《明史》記載,他的愛貓死了,就讓大臣比賽寫青詞超度,有人說這貓[化獅作龍]讓他非常高興,將貓葬在景山北面叫做[虯龍冢],墓邊[虯龍柏]至今猶存。

後來的著名愛貓人還有明熹宗、慈禧太后等等。清代的愛貓人士還寫過《貓乘》《貓苑》等書,教人怎樣給貓品頭論足,彰顯不凡品味。

《子不予》里有貓成怪,聊齋志異有名言[黃狸黑狸 得鼠者雄],可能就是後來那句[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原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