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密碼慘遭破解,三步你就能成詩!
文:張揚無忌(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者)
最近文藝圈什麼最火?當然是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了。說到《中國詩詞大會》的現場,那真叫驚艷!
這裡沒有浮誇的網路用語,只有中國千年文化的精華,百餘位選手嘉賓以文會友,唇槍舌劍,那叫熱鬧。
以「月」為主題,武亦姝和另一位選手陳思婷一下子說出了這麼多詩詞:
陳:春節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
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武: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陳: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宋·蘇軾《春宵》
武: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陳: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武: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陳: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先秦·《詩經·七月》
陳: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唐·沈佺期《獨不見》
武: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唐·戴叔倫《蘭溪棹歌》
陳: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唐·李白《把酒問月》
武: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蘇軾《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夠牛!
不過,今天咱要說的是,會背誦也算不得牛,畢竟詩詞的意境再好,也是古人吟出來的。有本事,自己也像曹植那樣,七步成詩才叫真的牛!
是的,今天哥就是要告訴你一種比曹植還牛的作詩填詞的辦法。只要掌握了這套《古詩詞密碼》,三步你就能賦一首詩,填一首詞!
這套密碼是一位對文學不服氣的理科生網友「yixuan」,用數學的方法統計出來的,一共包含99個古詩詞的高頻辭彙,編號為2-100,另,1號是「空」字,即可填「空」字,也可適當變化,用其他之字詞。所以,只要熟記住這些高頻詞,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創作了!——作為也曾是一位理科男的哥要說,什麼時候都不要小瞧理科男哦。
閑話少說,貢獻上這99個高頻詞和數字代碼:
1空 21一笑 41深處 61一片 81不是
2東風 22黃昏 42時節 62桃李 82時候
3何處 23當年 43平生 63人生 83腸斷
4人間 24天涯 44凄涼 64十分 84富貴
5風流 25相逢 45春色 65心事 85蓬萊
6歸去 26芳草 46匆匆 66黃花 86昨夜
7春風 27尊前 47功名 67一聲 87行人
8西風 28一枝 48一點 68佳人 88今夜
9歸來 29風雨 49無限 69長安 89誰知
10江南 30流水 50今日 70東君 90不似
11相思 31依舊 51天上 71斷腸 91江上
12梅花 32風吹 52楊柳 72而今 92悠悠
13千里 33風月 53西湖 73鴛鴦 93幾度
14回首 34多情 54桃花 74為誰 94青山
15明月 35故人 55扁舟 75十年 95何時
16多少 36當時 56消息 76去年 96天氣
17如今 37無人 57憔悴 77少年 97惟有
18闌干 38斜陽 58何事 78海棠 98一曲
19年年 39不知 59芙蓉 79寂寞 99月明
20萬里 40不見 60神仙 80無情 100往事
使用方法很簡單,就像破解密碼一樣,把數字換成對應的詞就OK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數字有時要和在一起,有時要拆分開來,如98,可以是9和8,那就是「歸來」,「西風」;可以是98,那就是「一曲」,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
首先來看看圓周率π=3.1415926……生成的詩是什麼樣子:
(1415) 回首明月
(9265) 悠悠心事空
(358979)故人誰知寂寞
(323846)風吹斜陽匆匆
(264338)芳草平生斜陽
(327950)風吹寂寞今日
(288419)一枝富貴年年
(716939)斷腸長安不知
什麼?圓周率居然是一首極美的詩詞,也真是醉了。
(185516)闌干扁舟空歸去
(33038) 何處流水斜陽
當然也可以拆解出其他句子,如:
(185)闌干風流
(5163)天上人生
(3038)流水何處西風
總之,都不錯了。
再用朋友的手機號+辦公室座機號 1367151001802540247181
生成的詩詞是這樣的:
(136) 千里歸去
(715) 春風明月
(100180) 往事空無情
(2540) 相逢不見
(247181) 天涯斷腸西風空
再比如用生日:明月東風芳草,去年江南,闌干斷腸
女朋友的生日:今夜長安,東風何處在人間
暗戀對象生日:誰知扁舟無人,昨夜空腸斷
怎麼樣,有了這般大殺器,再和「中國詩詞大會」的粉絲掐架,就有了秒殺之的把握——有本事咱不背,咱現做!
牛掰!
※為何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要見這個拾破爛的
※兵馬俑為何不戴頭盔?專家在竹簡上發現線索,揭開了兩千多年秘密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