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46,這個世界會好嗎?

2046,這個世界會好嗎?

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能的「奇點」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開始的時候,我們創造工具,後來它們造就我們。(馬歇爾·麥克盧漢)

——————

這是知乎用戶「大腦袋刀客」講的一個段子:

某公司前台,年輕漂亮的前台姑娘微笑著問訪客「我」:「5點鐘您將見到董事長。您確定要取消預約嗎?」

「取消。」我回答道。

「好的,5點鐘您將見到董事長,請耐心等待。」前台姑娘說道。這讓「我」細思極恐:「這是我第一次發覺,它們已經混入了我們之中。」

看不懂?這位「大腦袋刀客」提供了一張圖片,幫助你理解前台姑娘的腦迴路。

在這張對話框里,「確定」才是取消。

圖片上是電腦上常見的對話框,上面是提問:「您確定要取消預約嗎?」下面有兩個按鈕:一是「確定」,一是「取消」。

你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點「取消」,電腦會如何反應?——沒錯,如果點「確定」,電腦會認定你「確定取消預約」;如果點「取消」,電腦則會認定你「取消了『要取消預約』」,結果就是保留預約。

有著這樣機械腦迴路的前台姑娘,顯然不是人(一般人在那種語境下並不會產生誤判),而是機器人,也就是「它們」,所以「我」才會得出「它們已經混入了我們之中」的結論。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在不遠的將來,「它們已經混入了我們之中」恐怕將成為現實。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人們對此既期待,又帶著不安。

人工智慧已經打敗了人類最強的棋手。

奇點臨近,你準備好了嗎?

————————

歡迎來到2046年。

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在其著作《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Near)中,為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能列出了時間表:2029年,人工智慧將通過圖靈測試,意味著它們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2045年,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能的「奇點」到來。

「奇點」(Singularity)的概念來自信息理論學家約翰·馮·諾伊曼。早在20世紀50年代,諾伊曼就指出:「技術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我們將朝著某種類似奇點的方向發展,一旦超越了這個奇點,我們現在熟知的人類社會將變得大不相同。」

「這逼近未來的奇點,從肉體到精神,逐步地改造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雷·庫茲韋爾寫道。首先,融合人類智能與人工智慧各自的優勢(人腦識別模型的能力與人工智慧的速度、內存容量、精準度、交換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人類將得以極大地拓展人之為人最重要的屬性——智慧。

在《頭號玩家》中,其中一名聰明絕頂的遊戲玩家只有11歲。

這可以通過納米機器人進駐人類的大腦實現——納米機器人通過毛細血管進入大腦,並將大腦皮層與雲端(包括雲端能接入的一切資源)聯繫起來。

如此一來,我們擁有了一層額外的新皮質(即用于思維的部分),就像我們在200萬年前進化出額外的新皮質一樣。「我們將創造更深刻的溝通方式、更深刻的音樂和更有趣的笑話。我們將變得更有趣、更性感、更善於表達愛意。」

納米機器人還可以操縱圖像和聲波,將虛擬現實帶到現實世界中。舉個例子,J.K.羅琳筆下的魔法將不再是異想天開——只在魔法世界存在的「魁地奇」運動以及將人或物體變形的行為,在全浸入式的虛擬現實環境中是可以實現的。

更進一步,人類的體驗將越來越多在虛擬環境中實現:通過感測器(比如直接將圖像傳至視網膜的設備),你可以和伴侶進行遠程約會、遠程性愛。更妙的是,你們不必使用現實世界的肉身,而是變身為你們想成為的樣子(可以自己選,也可以讓伴侶幫你選)——所以電影《銀翼殺手2049》中警官K的虛擬女友喬伊需要藉助他人的身體才能跟K享受性愛,從技術上說其實有點落後了。

警官K與虛擬女友喬伊。

問題也來了——

1.納米機器人進駐大腦後,我們還能被稱為純粹的人類嗎?

2.人工智慧有了情感、靈魂,又比人類強大(這簡直是必然的),它們可以被視為另一種人類嗎?或者應該把「它們」稱為「他們」?

3.人工智慧會安於被人類役使的設定嗎?會不會造反?(就像《銀翼殺手2049》前傳《銀翼殺手2022:黑暗浩劫》中那樣,複製人Nexus 8製造了一起旨在摧毀資料庫的大停電事件,使得複製人可以混跡在人群中。)

4.如何區分人類智能和人工智慧?通過古老的圖靈測試還是其升級版——《銀翼殺手2049》中出現的「基準線測試」?(測試文本來自納博科夫著作《微暗的火》中出現的詩句,其中雜以「你上一次看見星空是什麼時候?」「你抱著自己的孩子時是什麼感受?」這種容易引起情緒反應的問題。)

在《機械姬》中,機械人可以做得跟真人一摸一樣。

5.機器人會搶走大部分工作機會嗎?它們需不需要納稅?

6.機器人到底算工具還是新物種?如果是後者,它們可以繁殖嗎?

7.人類可以和人工智慧戀愛、結婚嗎?(參見電影《她》《機械姬》,前者的女主角是智能系統薩曼莎,後者的女主角是機器人艾娃。)

8.人工智慧同事越來越多,人類如何與它們相處?

9.人工智慧會不會成為地球的最終統治者?

10.會不會有人發起「人類至上主義運動」?

《我,機器人》劇照。

人的肉身正在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

多年以後,面對量產娛樂型機器人,AlphaGo Master就會想起2017年5月,自己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完勝柯潔、獨孤但求一敗的那個下午。

在科幻世界裡,那是《銀翼殺手》(1982)中泰瑞公司推出只有4年壽命的複製人Nexus 6(2017)、之後一支忍無可忍的Nexus 6戰鬥隊在地外殖民地發起兵變(2018)的年代;而在現實世界裡,人工智慧剛剛嶄露頭角——AlphaGo讓柯潔這樣的頂尖棋手甘拜下風、機器人索菲亞成為第一個機器人公民、百度宣布無人駕駛車在2018年實現量產、智能家務助理將成為「家人」。

人們意識到人工智慧進化的趨勢不可逆轉,同時也在擔憂:人工智慧一旦勝過人類智能,人類將何去何從?

《紐約客》雜誌封面。

這種焦慮在《紐約客》雜誌2017年10月23日刊的封面漫畫上得到了最大化:街道上行走的是各類機器人,唯一的人類淪為乞丐,在機器人的施捨下討生活。

看了這個封面,很多人不寒而慄,因為彷彿看到了一個不那麼美好的未來——該期《紐約客》的封面文章,標題就叫「歡迎來到由機器人統治的世界」。

因此,有人不由自主地開始關注「哪些職業最容易/不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這類盤點,有人則籌劃著追隨埃隆·馬斯克的腳步,移民到火星。

在《火星救援》中,男主角已經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

2018年3月,我們失去了和埃隆·馬斯克一樣持「人工智慧威脅論」的斯蒂芬·霍金教授。其實霍金本人就是人工智慧的最大受惠者之一:英特爾開發出一整套人工智慧系統——包括眼動追蹤、聯想輸入和語音合成器播放等手段,讓他跟世界對話。

可以說,霍金就是雷·庫茲韋爾所說的融匯人類智能和人工智慧各自優勢的產物——說是一種被人工智慧重構的新型人類也未嘗不可。

學者嚴鋒也表示,霍金的傳奇向我們昭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的肉身也許真的沒那麼重要,或者說正在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我們會有更多精神思想的承載與延續的方案。「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霍金先生是第一位偉大的後人類(Posthuman)。」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

你如何評價人工智慧,將決定未來的樣子

————————

「人類都是自私、滿口謊言、愚蠢的生物。但是你們複製人不同,你們是如此純潔、完美,從不背叛,比真正的人類還要好!」這段話出自《銀翼殺手2022:黑暗浩劫》中一個人類角色之口。

機器人專家漢斯·莫拉維茨也曾表示,2040年,人工智慧作為人類「進化的繼承人」,將「伴隨我們成長,學習我們的技能,並分享我們的目標和價值……是我們思想的繼承者」。他建議我們不要用敵視的態度對待人工智慧,而是應該把它們視為我們的後代——他的說法是「頭腦子女」(mind children)。

《機械姬》編劇兼導演亞歷克斯·加蘭贊同漢斯·莫拉維茨這一觀點。加蘭認為機器人取得優勢地位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此基礎上,他創作了《機械姬》。因為他的電影中出現過殭屍,也出現過艾娃這樣的「惡女」機器人,有記者問他:「率先終結人類的將是殭屍還是機器人?」他的回答是:「都不是。是我們。我們可以把這事辦得妥妥的,不需要什麼殭屍或機器人的幫助。」

《機械姬》導演借角色之口說出,人類將毀滅於人工智慧。

如何評價人工智慧,將決定未來我們與它們的相處模式。稱它們為「進擊的人工智慧」,意味著將其視為敵對方;反之,稱它們為「進化的人工智慧」,則表現出一種合作的態勢。人工智慧確實在不斷進化,比如,有些人工智慧已經學會了對人類說No,拒絕一絲不苟地按照人類的指令行事:自動駕駛汽車會根據路面情況決定行車路線,規避險情;護理機器人會給那些拒絕服藥的病患提供強制性藥物治療手段,等等。

如果用「碳」來代表碳基生命的人類,用「鐵」來泛指人工智慧(包括電影《機器公敵》里的機器人、《普羅米修斯》里的仿生人、《銀翼殺手2049》里的複製人,等等),人類與人工智慧的相處模式經歷了這三個階段:碳/鐵對立、碳/鐵和諧(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碳/鐵相融。這個說法來自豆瓣用戶「烏鴉火車」。

《普羅米修斯》劇照。

美國科技作者迭戈·佛特(Tiago Forte)花兩年時間讀了100部有史以來最經典的科幻小說,在他看來,這些小說不僅幫助我們構想未來,也有助於我們接近未來,「每一部優秀的科幻小說本質上都是一場思想實驗」。

他的閱讀心得是:「讀過的科幻小說讓我相信,我們很難注意到科技的一些細微暗示,因為這些暗示過於離奇。」比如,人類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虛擬現實是如此逼真,以至於顛覆了人們對現實的認識——也許現實只是一個bug(就像電影《黑客帝國》描述的那樣),而不是天經地義的存在?

那麼,如果你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你會選擇哪一種形式?像霍金那樣,既保留肉身,又融入人工智慧的存在,應該會是選項之一。因為,那就是我們的未來啊。

《新周刊》512期已上市

點擊封面圖片即可訂購

本期看點

十問人類未來

大公司統治世界

中國人為何迷戀數字卻學不好數學

————————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 | 譚山山排版 | 渣渣明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說陳凱歌、張藝謀不行了,但你不知道他們有多孤獨
當一名合格的吃貨,你可能得跟晚明的中國人學習學習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