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起,餓了別叫媽,叫爸爸!

今天起,餓了別叫媽,叫爸爸!

就在剛剛,阿里發布官方公告,宣布全資收購外賣平台餓了么!

這筆交易由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聯合發起,作價95億美元。此筆交易也一舉成為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現金收購案。

根據交易公告,餓了么創始人兼CEO張旭豪將出任餓了么董事長,併兼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新零售戰略特別助理,負責戰略決策支持;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磊將出任餓了么CEO。

這個人事變動一點也不讓人意外,完全符合馬雲爸爸「掌控一切」的阿里風格。

在張旭豪之前,還有優酷的創始人古永鏘、高德地圖的成從武、易傳媒的閆方軍等等,這些被阿里系收購的公司的創始人,無一例外最終都淡出了公司經營管理,甚至直接退出了阿里系。

幾乎沒有什麼懸念,張旭豪未來也會是下一個古永鏘。老鐵們都懂,從CEO到董事長和特別助理的轉變,其實就是從實權職位到虛權的轉變。

根據媒體公開資料,餓了去從前幾年開始接受阿里戰略投資以來,創始團隊的股份就不斷被稀釋。目前創始人張旭豪的持股比例不超過2%。而阿里在全資收購前的持股比例已達到33%,是第一大股東。因此,這次收購,不過就是大老闆讓小老闆退出的一個再自然不過的安排。

那麼作為一手締造餓了么外賣軍團的張旭豪,這次交易對他來說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從現金回報的角度,勉強是。

2%的股權,按照95億美金的作價算,也有1.9億美金回報。作為一個創業十年的老兵來說,也算得上是「苦盡甘來」,可以拿著這筆錢去改善生活了。

但從做企業/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來說,就不一定了。

從零到一把餓了么帶到現在,張旭豪很難說心甘情願地在這個時候把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交給馬雲爸爸,從此改姓馬而非姓張。要知道,此前張旭豪也發表過要把餓了么做成千億市值公司的豪言壯語。而目前作價95億美金,對比千億這個目標,顯得讓人唏噓。

事實上,中國互聯網生態發展到現在,已經很難說是各個牛逼的創始人在主宰行業的格局和未來。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時候,創始人們根本左右不了企業的命運。

從視頻網站第一代元老優酷土豆的合併,到後來58和趕集的合併,滴滴快的的合併,再到美團點評的合併等等,一切的背後推力都是資本。

誰有錢,誰就是爸爸。誰是爸爸,誰說了算!

很顯然,在餓了么的發展歷史上,選擇接受阿里投資那一刻起,就相當於認了阿里這個新爸爸。張旭豪這箇舊爸爸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早已註定。

畢竟一個孩子怎麼可能有兩個爸爸呢?

從資本推動的各種併購,再到獨角獸(估值十億美元以上)公司發展到後來幾乎不可避免地選擇站隊阿里或者騰訊,中國的互聯網生態,對創始人來說,其實並不友好。

說得直白一點,在中國搞互聯網創業,創始團隊們,早期階段很大程度上在為投資人爸爸們打工。逐步成熟有點起色了之後,很可能又會淪為為阿里騰訊打工的結局。

創始團隊其實一直都處在一種背負著「創始人」虛名,但履行著「打工者」實責的尷尬境地。

美國的情況呢?美國的情況有所不同。

在美國,流量壟斷沒有中國這麼厲害。幾家大的互聯網公司,和中小型創業公司之間的競爭關係也更為良性。類似Google這樣的大公司,並不會像阿里和騰訊一樣,把所有創業機會全部都自己佔有了而不給其他小公司留下獨立成長的活路。美國的大公司更專註戰略和未來,比如Google對很多黑科技的投資和沉澱,這些在中國的大公司里是很少甚至沒有的。

美國的巨頭,專註於對未來的投資。而中國的巨頭,醉心於對當下的收割。

此外,美國的投資人和創始人之間的股權投資協定,也對創始人更為友好。比如知名的AB股架構。也就是創始團隊持有的股份與投資人在收益權上相同,但是投票權可以是投資人的十倍,甚至更多,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

美國的法律允許這樣的存在,事實上很多科技公司也的確採取這種結構來保障創始團隊對公司至始至終的經營控制權。而中國的法律則禁止這種做法,實行的是同股同權,有多少股份比例,就同時享有多少投票權。

所以呀,要實現中國科技創新產業的崛起,法律和資本市場的配套也得跟上,遠不是搞個CDR喊獨角獸回來上市這麼簡單的。

科技行業的崛起,是一場涉及到資本、市場、法律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深度變革,任重道遠。相比美國,中國在這方面還是小學生。

此外,美國的投資人和創始人的界限是分得比較開的。之所以大家廣泛接受AB股的股權結構,就是因為投資人更願意擔當的是創始人的夥伴和建議顧問的角色,而非直接走到公司經營前台,或者在幕後干涉操縱。這一點中國完全反過來,我們經常看到中國的投資人,公開高調在輿論上為所投資公司的經營事務撕逼站台,這其實是非常不符合投資人的職業道德的。

扯得有點遠,拉回到中國的現實。

在中國,目前的科技行業創業生態,遠遠已經不是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那樣了。目前選擇在互聯網相關的行業創業,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因為如前所述的兩個事實幾乎是註定的:

1)早期為投資人打工。

2)後期為阿里騰訊打工。

因此,我對那些選擇在互聯網創業的勇士,一直都抱有崇高的敬意。他們是真的屬於那一批認清了生活真相,還依然熱愛生活的英雄。他們明明知道行業生態是「為別人做嫁衣」,但依然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值得敬佩。

最後,說幾句阿里系和騰訊系。

稍有關注的同學都有概念,凡是加入阿里系的創始人,基本都逐漸淡出江湖了。但加入騰訊的公司呢?看看劉強東,看看王興,就知道Pony在對待他的陣營里的夥伴們,其實更加尊重,也真的讓人覺得京東和美團是完全獨立的。相反,阿里則是一旦收購一個公司,基本就是深度「整合」進阿里自己的體系,原來的公司品牌和文化,都會逐漸消失。

因此基於對兩個馬對待陣營成員不同的治理邏輯,不少人都更看好騰訊而非阿里,對此我表示認同。

事實上,馬化騰非常厲害的一點就在於「馭人之術」,他懂得如何充分調動和發揮陣營里每一個優秀創始人的最大才能。理論上,只要複製出若干個「馬化騰」,那麼要戰勝阿里這種只靠一個顯得更像集權教父一樣的「馬雲」,就不會是太難的事情了。

打個並不是完全貼切的比方,如果把阿里和騰訊看作兩個國家,阿里實行的更像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而騰訊則更像一個市場經濟體。兩種體制長久來看孰優孰劣,歷史早已給出答案。

我很早就表達過觀點:騰訊將持續拉開和阿里的差距。在中長期的競爭中,騰訊會勝出。核心邏輯參考此前的文章:

最後,讓我們來做一個有意思的投票:

PS:

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小明 的精彩文章:

TAG:秦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