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越智商讀書筆記(二)

超越智商讀書筆記(二)

知道了理性的重要性還不夠,還得知道我們會在什麼地方犯錯,犯怎樣的錯,以及為什麼會犯錯。

很顯然,人生的所有事情並非同等重要,在某些地方犯錯或者不想用腦,完全沒有問題,但在另一些地方,可能失去的是改變的機會。

一:反省心智

理性是為了最大化目標實現,而目標實現的過程則是自我認知和一系列證據的最優化契合。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心智,就是反省心智。

反省心智是一種根據現有證據對自己的固有觀念進行校準的心智能力,這個校準有一個原則,就是如果證據是模稜兩可的,那麼我們就只能假設,而不能確定,很多人都玩過數獨,如果在一個格子里有兩種可能,那麼你就應該把其中一種寫在右上角,而不是直接填進去。接著在一個個排除錯誤證據之後,只有唯一確定的,才能填入。

很多人的理性程度較低,其實是反省心智的能力較低

這類人就是屬於反省心智中的無偏差思維較低的人。什麼是無偏差思維?就是不以己方立場改變理性思考方式的思維能力,如果你對照之後發現自己正是這樣,現在發現還不晚。

順便說一下,無偏差思維跟智力的相關度,為0。

二:過度自信

關於反省心智的障礙,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股票,對,又是股票,為什麼我老拿股票做例子,因為證券市場是人性博弈的典型市場,而股票又是大家熟悉的事物,所以拿來做例子。

在股票的交易中,我們很容易就會表現出過度自信。

想一想,我們每一次的交易行為肯定都是認為收益期望為正才會做出的,也就是成功率是大於50%的,但為什麼最終我們都虧損了呢?而每一次我們自認為得到了足夠多的信息以後,再戰,再輸,反而是那些傻乎乎的一直持有的人卻贏得了最大的利益,那些自以為可以在每一次小波動中獲益的幾乎都賠光了,縱觀歷史,基本上都是這樣。

這種毛病在「聰明人」身上尤其會有,因為他們總認為股市是聰明人打敗傻瓜的地方,然而股市卻是理性打敗情緒的地方。

三:過度反應

人們傾向於尋找規律,哪怕是完全隨機的地方,也傾向於尋找出規律和意義,因為人們討厭隨機性,隨機性意味著未來完全不可預測,人們不喜歡失去控制的感覺。

但有一些地方就是完全隨機的,比如說彩票,很多人試圖在彩票中尋找規律和意義,顯然他們終將一無所獲,而股市也是一樣,股市的理論會多得多,什麼波浪理論等,但除了作弊,這些圖形對於預測是毫無意義的,可能很多人並不贊同,因為他們傾向於往後看。不過那些研究出形形色色理論的大師們,自己卻幾乎沒在證券市場上留下什麼善終的戰績。

承認隨機而不是對每一次隨機事件進行過度反應和解讀,可以降低投資者交易的頻度,降低交易頻度是有效的,因為可以減少心理風險,避免被「損失厭惡」的心態影響了決策。

四:認知吝嗇

每個人都有想減輕負擔的傾向,尤其是認知負擔,試圖讓自己處理更少的信息,讓思想更輕鬆,然而就是這種想法讓我們在認知上成為了吝嗇鬼。

為什麼人類會有這樣的傾向呢?因為人類就是被設定成這樣的,我們的進化過程造就了我們的非理性。

要知道,人類在惡劣的條件下進化,最重要的並非理性,而是適應,怎樣最適應環境,人類的基因里就保留著那些東西,比如傾向於吃高熱量的食品。為什麼明知道多吃對身體不好,還是想吃呢,因為以前環境一直很惡劣,人體的設定是為了儘可能地應對沒有食物的時候,所以毫無顧忌地儲存脂肪幾乎一直是正確的。

再比如說羊群效應,我們為什麼總是容易跟風,那是因為跟群體在一起行動,存活概率總會更大一些,那個時候個體差異還沒像現在這麼大。

自然選擇不在乎事實和真相,它只關心是否能夠繁殖成功。

五:能不用就不用

大衛?赫爾曾經說,人類大腦所遵循的準則是:能不用,則不用,該用腦時也不用。當我們的眼前出現一個待解的問題,被要求進行嚴謹的推理時,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但絕大部分人在遇到問題時都不會自動自發地應用自己的這項能力。

認知吝嗇這件事在生動信息和鮮活信息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因為生動的信息和鮮活的信息可以讓大腦遠離枯燥和艱澀的推理,於是大腦自動會尋找捷徑,尤其善於根據鮮活信息或者根據情緒做出判斷。

2001年的9?11事件後,人們由於害怕飛機失事,導致選擇飛機出行的人數驟減,但是大家都知道,汽車是比飛機危險得多的,果然,僅在2001年的最後一個月里,由於放棄飛機選擇駕車而增加的死亡人數就超過了300人。研究小組用更直觀的數據告訴你,如果讓飛機跟汽車的危險程度相同,9?11事件將每月都會發生一次!

再比如,研究發現,當人們使用數額是本國貨幣若干倍的外幣買東西時,會花得更少,比如用日元去買東西,總覺得3000塊10000塊拿出去是很多錢,但其實沒那麼多;而用歐元買東西時,總覺得幾十塊上百塊似乎並沒有什麼,但其實已經不少了,所以人們用歐元容易花得更多。

這些匯率人們知道嗎?知道,每個人都知道,但人們就是懶的用大腦,偶爾會突然理性一下,但大多數時候理性的閥門是關閉的,能不用就不用。

六:該用的時候

大腦很懶。事實上,它之所以懶,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事情都不需要用到深度認知,僅僅依賴根據啟發就自動加工的模式就可以了。

比如洗衣服、熨衣服、拖地,你能做得比其他人更出色嗎?相信每個人只要做上幾天都能一樣出色,你沒有機會比別人做得更好,況且就算你做得一點也不好,又能怎麼樣呢?但如果你因為做了某些事情,讓你的資產翻了100倍,這就能真正改變你的生活狀態和質量。

所以人的一生中,就是有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的,你可以在平常的時候做一個認知吝嗇的人,但如果你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就可能會在真正重要的事情里,錯過改變生活的機會。

很多人在小的時候,父母會調侃說,連飯都不會做,看你以後怎麼辦。等你長大以後你就會發現,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問題,而當你開始嘗試去做幾次以後,你會發現,這甚至不是問題,哪怕你並不打算嘗試,也有更好的解決之道,所以,一定要清楚什麼事情是值得我們再費腦也不為過的,什麼事情是可以讓我們的大腦進行暫時放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行日記 的精彩文章:

TAG:知行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