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先勇:日思夜想,無非一卷紅樓一曲驚夢

白先勇:日思夜想,無非一卷紅樓一曲驚夢

「中華民族過去有很輝煌的傳統,有很輝煌的文學和藝術。而現在,海內外中國人需要的,是更新發掘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的精髓,接續上現代世界的新文化,在此基礎上完成中國文化重建或重構的工作。我們非常需要一次像歐洲那樣的文藝復興,使傳統文化有一次大的復甦。西方從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從文學和戲劇開始他們的文藝復興。那麼,我們也可以從文學、戲劇、戲曲、小說、詩歌著手,從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去找靈感,再結合現代文明,讓中華傳統文明煥發新的生命。」在以 「從《牡丹亭》《紅樓夢》到中華『文藝復興』」為主題的講座中,作家白先勇說道。在他看來,當下的中國需要一場文藝復興,一場以「文學之頂」《紅樓夢》與「戲曲之頂」《牡丹亭》為台柱的文藝復興。

少時輾轉于海峽兩岸,半生流離於海外,感懷人世變遷與家國滄桑,白先勇的一生始終交織著「情」與「美」二字。從「台北人」到「紐約客」,《紅樓夢》則是他永遠的文化鄉愁。從崑曲青春版《牡丹亭》到細說《紅樓夢》,他用現代感的全新詮釋令古老經典煥發美的極致,初心都是在試圖接續傳統與現代,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至美的傳承。「當我們的文化不完全時,我們的靈魂會一直流浪。」及至生命暮年,他日思夜想的,無非一卷紅樓,一曲驚夢。3月24日至25日,在全季酒店和「理想國」共同舉辦的活動中,白先勇細數復興崑曲、製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十年辛苦不尋常」,和寧宗一、吳新雷、胡文彬、郝譽翔、朱嘉雯等多位紅學家和作家一起,從不同的角度解讀《紅樓夢》,並攜手以北大為首的北京18所高校學生崑曲愛好者,共同演繹校園傳承版《牡丹亭》。

從中國古典文化中尋找心靈的滋養

2014年春季,台灣大學文學院「白先勇文學講座」開課,朋友勸他應該在台大教《紅樓夢》,因為現在的學生很少有耐心看大部頭的經典作品,這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有很大的影響。這一番言語恰恰觸動了白先勇的心事。在他看來,《紅樓夢》是一曲曹雪芹對人世枯榮、朝代興替的史詩式輓歌,更是一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天問之歌。而當下的教育重理工而輕人文,偏廢中國傳統文化,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文化認同混淆。這些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推廣崑曲,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等各大高校設立崑曲講座,其實就是希望這些龍頭大學的青年學子重新親近傳統文化。於是,心動之下,耄耋之年的白先勇重拾教席,引無數學子慕名聽講紅樓。在台灣大學開設了「紅樓夢導讀」的課程,一講就是三個學期。也正是有了這個開始,才有了後來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厚厚兩卷本《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以及在「豆瓣時間」上被眾多網友熱捧的音頻《白先勇說紅樓夢》。

講座現場

「《紅樓夢》本來就應該是大學人文教育必讀的文學經典。首先,《紅樓夢》是中國文學最偉大的小說,如果說文學是一個民族心靈最深刻的投射,那麼《紅樓夢》在我們民族心靈構成中,應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世紀以前,放眼世界各國的小說,似乎還沒有一部能夠超越《紅樓夢》,即使在21世紀,在我閱讀的範圍內,要我選擇五本世界最傑出的小說,一定會包括《紅樓夢》。」提及這本被他譽為「天書」的作品,白先勇這樣說。在他看來:「念過《紅樓夢》,而且念通《紅樓夢》的人,對於中國人的哲學,中國人處世的道理,以及中國人的文字藝術,和完全沒有念過《紅樓夢》的人相比,是會有差距的。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很小年紀就開始念《紅樓夢》,那時候雖然不很懂,可是慢慢地,我發現自己非常受益於這本書。」在這樣的理念驅使下,他試著以自己的理解幫助當下的年輕人從中國的古典文化中尋找心靈的滋養,讓他們在當代重新銜接上中國的古典文化。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在去年由「理想國」出版的《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中,白先勇毫不掩飾自己對程乙本的推崇。《紅樓夢》的版本研究,是門大學問,涉及到歷史學、文學、考證學等多門學科,不同時代流行過不同的版本,而不同派別的學者,都有自身的見解。提及最多的兩個版本:庚辰本、程乙本。庚辰本、程乙本有很多不同之處,其中最具爭議的,就是對後40回的定位。對版本優劣的討論,以往多在學術領域內進行,大眾閱讀層面少有提及。「版本考據聽起來有點落伍,但其實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事情。這個重視,來自於對文本中所有細節的講究,對文字、事件、情感的講究,只有細細精讀,你才會發現原來一字之差、一句之差、一個動作之差,都會讓整個故事有了截然不同的意義。」小說家郝譽翔說道,「身處快速消費的娛樂時代,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失去了對語言的敬重之心。網路上的很多文章言不及義、文法不通,有些文章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華麗,講得頭頭是道,可仔細一推敲,文字底下空無一物,沒有靈魂,沒有思想,也沒有美,又如何去感動人心?而白先勇老師所談的精讀和細讀,更多來自於一個創作者的切身體會。這也提醒身為創作者的我,在用字遣詞時一定要力求精準跟精確,也讓我重新發現了自己對於中國文字的敬重跟珍愛。」

《紅樓夢》讓數代讀者百看不厭、再三咀嚼回味的部分,正是曹雪芹用中國文字展開的那個充滿美感的世界。「《紅樓夢》中的字字講究,其實就是要力求避免俗陋。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精神。《紅樓夢》中不斷出現的吟詩作對或者猜謎吟語的片段,對於某些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無聊。可是,對於我這樣一個文字工作者而言,卻可以對這些片段再三回味,彷彿看到曹雪芹藉由文字展開了一個美如圖畫的世界。書中的每一個方塊字都像是一個古玩,可以拿在手上把玩、欣賞、鑒賞,每個方塊字都是典故,也都是象徵符號,美不可言。這其實也是中國文字的一個特性。如果沒有了文字,中國文化的精緻之美,可說會少了一大半。放諸世界上的各種語言,中國文字的豐富象徵意義是獨一無二的。」 郝譽翔表示。

白先勇在「細說紅樓夢」中還特別提醒讀者,曹雪芹在任何細節、任何人物的設計上都用了對比的手法。「《紅樓夢》真是精心設計,你以為它只是娓娓道來,其實背後都是有設計,有對比,比如劉姥姥跟王熙鳳,一個俗,一個貴;比如寶釵跟黛玉,一個理性,一個感性;甄寶玉跟假寶玉,有真有假。曹雪芹用這種對比的方式點出了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就是一種中庸的哲學,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烈火烹油,鮮花灼焰之盛,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莫莫不渴望的盛宴必散。這個盛宴必散,真的令人感到萬分惆悵,就好像人生其實到最後終歸就是一場夢境,可是這個夢還是美麗的,還是綺麗的,還是多彩多姿的,所以它會令人著迷,也會令人讚歎,令人感傷不已。」郝譽翔表示,「從《牡丹亭》《陶庵夢憶》再到《紅樓夢》,明末清初的中國文學把這樣一種美學、這樣一種哲學式的體悟,推到了高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最後終歸要消失。正因為有這種心理根基,在面對人世的悲歡離合時,我們才可以有一種客觀從容的態度,可以用一種優雅的態度去面對它,這才是中國人真正的大智慧。白先勇談《紅樓夢》,讓我們可以重新靜下心來回到自己的傳統,而不是一味被全球化的浪潮拉著走。在富裕之後,我們還有美,還有一個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哲學。」

用青春的方式去閱讀青春

「老中青讀者都應該讀《紅樓夢》,可是很要緊的是年輕讀者,就像我做青春版《牡丹亭》一樣,我希望年輕的觀眾看《牡丹亭》,年輕的讀者讀《紅樓夢》。」白先勇說。今天的年輕人為什麼還要讀《紅樓夢》,怎樣才能讀懂《紅樓夢》?《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對於青年來說有何有趣和可貴之處?

青年是未來,是希望。前來參加這次論壇的,不少是在大學和中學執教的青年學者,在清華附中國際部授課的錢超便是其中之一。2007年,當他還在成都讀大學一年級時,青春版《牡丹亭》恰好在成都高校進行巡演,這個年輕學子被《牡丹亭》的美與精緻深深震撼。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南京、台北、北京,他不斷地跟白先勇相遇,也感受到先生不遺餘力推介傳統文化的決心,並深深為之感染。如今,他在教授課業時,同樣希望讓自己的學生能夠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然而,他面對的學生又是十分特殊的:他們中很多都是父母為華裔的外籍生,不用參加高考,可為何還要堅持讓學生讀《紅樓夢》?

白先勇版《牡丹亭》

「如果我們希望學生把中文當作母語,讓學生根植於中華文化,那必須要他去讀《紅樓夢》。」 錢超說道。但如何引導青年學生閱讀《紅樓夢》這部厚重的大書?「我的學生們都是十六七歲,非常年輕,我覺得應該是用青春的方式去閱讀青春,用青春的方式去理解青春,白先勇老師的青春版《牡丹亭》是用美與情來改編舊版的《牡丹亭》,化繁為簡,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青年人可以接受的方式來推廣《紅樓夢》,讓孩子們喜歡《紅樓夢》。」所以,當學生向他提出各種出人意料的問題時,他能站在年輕人的角度來回答,在引起學生共鳴的同時,巧妙地把傳統名著與學生的日常閱讀聯繫在一起,讓他們在心理上不再有抗拒之感。「有學生問我,為什麼中文天天學一些古代的文章,天天背背背,但英文課就有意思得多,我們今天讀的是《少年派的奇幻之旅》。我說:噢,那你讀的《紅樓夢》不就是一塊石頭的奇幻之旅嗎?」

直接看原文太難了,老師就建議學生去看電視劇,去玩根據《紅樓夢》改編的遊戲,在這基礎之上,孩子們可以對《紅樓夢》大概的情節、大概的人物關係、大概的人物結局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之後,再安排精讀的過程,個人閱讀,小組閱讀,老師導讀,把學生分成賈寶玉組、黛玉組、寶釵組,在競爭中體會人物角色。課後布置的作業也可以藝術化、科技化、戲劇化,從多種渠道進入這座中華文化的寶庫,讓年輕的學子在主動的探索和自然的浸潤中了解《紅樓夢》。「比如我們可以出這樣一個題目,如果《紅樓夢》中的人物,他遇到了現在AI機器人,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我們會請學生把反應錄製成一個視頻在班上播放。再比如說如果出版社要招聘一名主編,請學生以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史湘雲其中一個人的口吻去寫一封自薦信。學生們的參與就很積極。」錢超介紹。

「我的學生最終可能會離開中國,所以,他們現在讀《紅樓夢》,或者去中國各個城市進行深度的文化考察,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尋根之旅。從《牡丹亭》到《紅樓夢》都是因情而生,因情而美的。我希望閱讀《紅樓夢》能夠成為他們的尋根之旅,能讓他們感知中華文化的情與美,並從此對其一往而情深。」錢超的想法,或許正是如白先勇一般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推介的「擺渡人」的共同心愿。

2018文學周曆已在我們微店中上架,

訂閱2018《文學報》還有周邊贈送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報 的精彩文章:

村上春樹新作中文版面世,依然是獨自一人的戰鬥
《刺殺騎士團長》:關於創傷、內省、對峙、重生

TAG:文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