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沒看懂也不得不承認這部神作真牛X!
相信你跟我一樣也被這部電影刷屏了。
任誰也沒想到,宣傳期低迷的《頭號玩家》竟在上映當天口碑炸裂;如今不僅票房節節攀升連豆瓣評分都高居9分以上。
豆瓣9分以上什麼概念,那就是神作無疑了。
說實話,我認為這是繼《星際穿越》後最好的科幻片。
但相信很多人仍抱有疑慮,因為在當下諸多讚譽中,影片最值得被稱頌的地方在於對經典遊戲跟經典電影的致敬;所以導致資深愛好者們將其視為福音;但是對於大部分普通觀眾而言,他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從影片中獲得快感。
作為一位非遊戲黨、業餘影評人我可以保證;普通觀眾仍能在這部影片中獲得感動與快感;這種快感跟致敬與彩蛋無關,單純的為了其精妙的設定跟絢麗的視覺體驗。
真他媽超贊。
相信我,觀看電影前真沒必要去「補課」。
因為在中國根本不存在全部能夠讀懂影片所有彩蛋的大神。
如果有,多半是裝的。
先不說影片中的致敬跟彩蛋跨越了遊戲、動漫跟電影等多個領域,單說在遊戲方面其中所包含的元素就跨越了幾十年的光陰;甚至有一些只在美國本土出版過;國內玩家根本沒途徑也沒有機會嘗試過那些遊戲。
所以倘若他們能在影片里認出來,那純屬瞎扯淡。
其次影片中出現的對經典影片致敬的元素,除了《金剛》、《侏羅紀公園》、《瘋狂的麥克斯》《閃靈》等耳熟能詳的作品,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一些頗為小眾的存在;尤其是當涉及到《鬼娃回魂》、《猛鬼街》、《天生愛神》等一些不過國人熟知的元素;很難有人全部了解。
別的不說,就拿影片中直接提到的《天生愛神》來看。
在影片中相較於其他影片以「閃現」的形式略過,這部影片則是明面上的致敬;在劇情跟台詞中都多次提到了這部作品。
而即使是如此明顯的致敬,也估計沒多少人看過這部電影;這一點從豆瓣《天生愛神》詞條上就能夠有清晰的印證。
豆瓣詞條總共五十多條評論,其中一半都是看完此片才去刷的。
另外,大部分影片致敬除了有少數極其明顯的痕迹,大多數致敬都是通過一個姿勢、一種布景、甚至一種台詞、一個閃現跟背影去完成的。
根本不存在能夠真正將這些細節全部看到的大神。
除非他一幀一幀的看。
或者他去刷十遍這部電影。
而這兩種前提還必須是他對世界電影史了如指掌;從目前來看我是完全做不到。
甚至說當下專業影評人也都做不到。
說這麼多,就是為了讓你觀影前不要帶有負重心理。
觀賞影片本身就是一種輕鬆與愜意的事情,沒必要顧此失彼將注意力放在所謂的彩蛋上;當然如果你有豐富的閱片量能參透影片中的彩蛋當然最好不過;既能欣賞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又能獲得遊戲認同上的滿足感。
但是!怕你顧此失彼只顧找彩蛋卻忽略了劇情。
這才是最尷尬的事情。
而且即使不能獲取某種遊戲或影片上的認同感,你也能從劇情本身獲取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來源自精妙的設定,更來自於絢麗的視覺體驗。
另外作為一部科幻片,大多數的致敬都是一種形式上的致敬;它並沒有浸潤到劇情里給你設置觀影障礙;所以你完全無需顧忌怕看不懂而選擇性忽略這部作品
它致敬的效果大都「形式主義」。
當然也存在某些干擾到劇情的致敬。
但這些致敬多是採用一些耳熟能詳的作品跟遊戲;對電影與遊戲稍有了解的人恐怕都能get到影片的G點。
譬如影片中最直接的致敬《閃靈》。
其實感覺斯皮爾伯克存有私心;《閃靈》元素的加入更像是一場對老友的悼念;畢竟眾所周知《閃靈》的導演庫布里克是斯皮爾伯格的生前好友;而作為當下影史最具影響力的導演這種致敬更像是老友間惺惺相惜。
況且,我覺得估計沒人不知道《閃靈》。
作為最負盛名的經典恐怖片,《閃靈》的經典不僅得益於斯蒂芬金的盛名;更得益於庫布里克製造的驚悚感。
如今在電影院里將最經典的片段再次重溫,真是幸運。
倘若你沒看過,那我推薦你在觀看次部作品前觀看,相信在觀影中會收穫更多笑果。
另外影片中還在一些場景中出現了《金剛》《侏羅紀公園》《哥斯拉》《高達》諸多彩蛋。
相信對於這些經典作品觀眾也不陌生。
而在電影中能參透這些彩蛋也能收穫滿足感。
至於對遊戲方面的致敬,說實話我不太懂。
作為一位非遊戲愛好者我可能無法參透影片中的致敬元素,但是在一些片段里我仍然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詳的遊戲作品。
譬如《守望先鋒》、《街頭霸王》等。
這些東西能夠參透是一種笑果,不能參透也不會損害你的觀影體驗;有利而無一弊的東西;所以對於此片請放心觀看即可。
其實對影片最大的興奮點在於。
它是迄今第一部將虛擬現實技術真正的融入到電影作品裡,並且嘗試在通過想像力先行的方式來推進技術的迭代跟更新。
其實迄今為止,虛擬現實技術仍被認為是高估的概念。
最根本在於,概念的提出並沒有真正契合到我們的生活重心裡;它始終是一種被掛在嘴邊卻被束之高閣的概念,也僅限於某些高端行業才會嘗試的東西。
這種概念先行的技術,一旦沒被普及就有可能被時代拋棄。
而《頭號玩家》引爆遊戲愛好者狂歡的同時。
也引爆了諸多遊戲廠家對虛擬現實技術的重視,雖然在此之前很多遊戲都開始將虛擬現實結合在遊戲里,但是這種貫通始終是為了體現技術而所做的妥協,而並非是真正的將遊戲跟技術結合在一起。
而隨著《頭號玩家》的爆紅;相信很多廠商不得不被倒逼著考慮這個問題;就是如何將虛擬現實技術跟遊戲跟好的結合;或者說電影本身給予了廠商一些靈感;相信未來很有可能出現《頭號玩家》相應的虛擬現實技術的衍生作品。
這對技術與遊戲者而言,則是雙贏的局面。
說實話,我不敢相信這是斯皮爾伯格的作品。
作為一位古來稀的老頭子,年齡似乎並沒有成為他走在技術最前沿的阻力;而在世界影壇活躍了半個世紀的斯皮爾伯格,也一再用突破用想像力打破年齡的瓶頸;時刻走在技術的最前沿。
真的太牛逼。
其實有段時間,我真的以為斯皮爾伯格留在了過去。
最能佐證這個想法的是他近幾年平穩而高產出的作品,尤其是近兩年都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間諜之橋》、《華盛頓郵報》;這兩部作品的共通之處在於都維持優秀的及格線上。
無可避免的有諂媚奧斯卡的嫌疑。
一種為了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的工業化作品。
也精彩也優秀,但卻缺乏新意。
當然作為當下最負盛名的導演之一。
我們不能苛求他再創作出多麼炸裂的作品,畢竟他幾十年前的作創作出的《辛德勒名單》、《ET》、《侏羅紀公園》、《大白鯊》等經典作品就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但多少還是有些遺憾;當這些大師都不敢輕易嘗試新技術去探尋去冒險;還有哪些青年導演願意拼上身家性命去冒險?
但沒想到,如今卻被《頭號玩家》啪啪啪打臉。
儘管被打臉,我也要說打的爽!打得我心甘情願!
能看到已過知天命年紀的世界級大導仍在為了電影的發展而敢於突破、敢於嘗試、敢於適應新技術、敢於加入新元素;真的是三生有幸。
千元萬語彙成一句;斯皮爾伯格牛逼。
其實,影片最重要的是為遊戲玩家正了名。
當大環境已經承認了遊戲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樂趣;當大環境都將遊戲當作了休閑放鬆的首要契機;在中國,仍有些愚昧腐朽的人將其視為毒素,視為殘害孩子的毒瘤。
正如影片中的主旨一樣:遊戲創造的是一片綠洲。
我們承認它是虛擬的,也承認它跟現實的分界;而它的存在是給予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遐想的棲息地;在那裡他們可以暫時忘記現實的傷痛燃起篝火;在那裡他們也可以忽略生活的壓迫隨心所欲。
從始至終遊戲都是他們的發泄點而已。
一個能撫慰心靈更能治癒傷痛的綠洲;但卻不是讓你逃離現實的工具;最後當遊戲結束你還得回歸現實生活。
它能做的不過是讓你舒緩並能聊以慰藉。
最後多說一句。
在中國,我們不需要楊永信。
需要的是讀懂遊戲更能讀懂現實的遊戲愛好者。
TAG:時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