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江蘇新詩發展的理路和氣度——讀《江蘇百年新詩選》

江蘇新詩發展的理路和氣度——讀《江蘇百年新詩選》

近年來,關於新詩「百年」、「地方性」的話題熱了起來,胡弦、王珂、何同彬、傅元峰等編選的《江蘇百年新詩選》應運而生。詩選分為上下兩卷,近千頁,共收入309名詩人的598首詩作,以宏大的規模展示了百年江蘇新詩發展的理路和氣度。

「江蘇百年新詩」指自1917年新詩誕生至今,江蘇籍詩人和長期在江蘇生活、工作過的詩人所創作的新詩,這就以開放的態度和相對確定的標準界定了「江蘇百年新詩」的構成和範圍。籍貫在江蘇和生於江蘇,這類詩人比如劉半農、俞平伯、卞之琳、余光中;長期在江蘇生活、工作過的,比如吳奔星、紀弦、鄭敏、馬永波、張作梗等。另一方面,這部詩選滲透了「流派」意識,一個個或大或小的詩歌流派、詩人群落成為構成江蘇百年新詩地圖的小板塊。比如所選劉半農、俞平伯是初期白話詩的代表詩人,葉聖陶、朱自清、劉延陵是文學研究會詩人群的主要成員,卞之琳、紀弦、辛笛、鄭敏、唐祈等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現代主義詩潮的弄潮兒。丁芒、聞捷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歌頌新中國、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有名的夜鶯。趙愷等人成為改革開放初期抒寫現代化感受、新的時代精神的旗手。在每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在詩歌花園的每一條分叉的小徑上,都雲集著、行進著江蘇詩人,他們推進著百年新詩的進程,完善著江蘇新詩的圖譜。

詩選還展示了百年江蘇新詩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是詩歌題材、寫法、風格、背後的觀念等所綜合呈現的美學上的基本傾向、特徵。這些特徵內化在作者創作過程中、文本肌理中,也體現在編選者的編選意圖中。這些特徵首先表現為強勁的先鋒性。劉半農和胡適等同仁一道力圖扭轉中國古典詩歌的強大傳統,身體力行地實驗「白話詩」,倡導增多新詩體,且較早地通過吸收民間歌謠等因素給新詩輸入了地方色彩。宗白華在「小詩」的路上走得很遠,彷彿天末流雲、陽春白雪,瞬間的情景感悟融通了奇異的禪思體驗。卞之琳和戴望舒同路而不同行,以別樣的方式推進了智性化寫作的理路,且苦心孤詣地溝通了中國詩學的「意境化」和西方現代詩學的「戲劇性情境」。韓東引領了第三代詩歌的潮流,他所奉持的「詩到語言為止」「口語」「民間」等立場均成為當代新詩的重要寫作倫理。沈浩波、尹麗川等「下半身詩歌」實驗者在新世紀初以極端反叛的姿態挺進了當代詩壇,進一步強化了當代新詩的「肉身感」和「在場性」。先鋒是對一切陳腐傳統的嘲弄和廢棄,突入現代人的生命體驗領域,進入當下生活的現實細節,將這一切和新詩這一「偉大而粗糙的發明」(沈奇語)結合起來,推進中國人精神上的現代化進程。

其次,深厚的歷史積澱和人文精神。曹雪芹說蘇州一帶是「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其實整個江蘇都浸潤在豐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中。知往事而追來者,歷史文化是新詩紮根的土壤和生存的血脈,高度自覺的歷史文化要素進入現代生命體驗和文體意識,醞釀為充盈的人文精神。方令孺、陳東東、蓉子、胡弦、龐培、張維轉化和擴大了這種歷史人文意識,在審視自我、旁觀外物,思考時代的過程中均使用了歷史的眼光,放飛了歷史的想像。「這樂器陳舊,點點閃亮/像馬鼻子上的紅色雀斑,閃亮/像樹的盡頭/木芙蓉初放,驚起了幾隻灰知更鳥」(陳東東《雨中的馬》),連非常西化的以超現實著稱的陳東東,在想像一匹「雨中的馬」時也流露出古典的意趣,這細膩的雨、柔婉的樂曲、「木芙蓉初放」都帶有「六朝文章晚唐詩」的華艷滋味。

最後,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明清傳奇、筆記中常說,天下的明山秀水,集於蘇杭一帶。其中,「江南」成為最典型、最核心的地理區域和文化符號。「二十四橋明月夜」,「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杏花煙雨江南」,江南成為歷代詩人在俗世提煉詩意的理想之地,在都市皈依田園的最後歸宿。余光中自稱「廣義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他的深情告白最令人心動,「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當我死時》),「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詩里的江南,九歲時/採桑葉於其中,捉蜻蜒於其中/(可以從基隆港回去的)/江南/小杜的江南/蘇小小的江南」(《春天,遂想起》)。這不僅是時間意義上對生命原鄉的追尋,而且是空間意義上對生命歸宿的建構。蓉子「有一朵青蓮 在水之田/在星月之下獨自哀吟」(《一朵青蓮》)何嘗不是在找尋生命之根?漂泊已久的女詩人的人格原型何嘗不是江南水田裡的青蓮一朵。江南文化的核心是柔婉美麗,綿長的陰柔之力,但從來不失頑強剛貞的一面。這也接通了蘇北文化氣質的慷慨豪放,唱大風的劉邦和「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皆為今天意義上的江蘇人。徐州籍老詩人郭楓說「任憑時光催剝/看不出老樹春秋幾許/鱗甲般厚皮裹著/堅實的核心,紅彤彤/凝固的火焰一柱」(《山巔一棵老樹》),以小說著稱的路翎,其詩歌融合了沉思的意味和強烈的現實批評精神,貫通了南北兩種氣質。江蘇詩人合起來展示了江南的婉約和北方的豪放,這是一部複合型的交響樂。

百年江蘇新詩詩人輩出、流派紛呈,大有佔據百年中國新詩半壁江山之勢,堪稱百年中國新詩發展的一個縮影。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莫不持續地促動、滋養著現代詩心的養成,現代人文精神的塑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詩臉譜丨安徽特展:李商雨
85道詩詞知識測試,你能答對幾題?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