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布局生物醫藥行業「獨角獸」
醫藥行業,在全球擁有萬億元市場,這裡誕生了輝瑞、強生、阿斯利康等眾多國際製藥企業巨頭。巨頭們憑藉歷史沉澱和雄厚資本實力,不僅生產藥物,而且不斷研發首創新葯,在為攻克人類疑難病症貢獻頗多的同時,企業也獲得可觀的經濟回報。
中國的醫藥市場中,也存在許多注重新葯研發的製藥企業。但長期以來,中國大多數葯企以生產仿製葯為主,研發意識與投入低,創新能力弱。如今,隨著國內葯企從「仿製葯戰略」向「創新葯戰略」轉型,加上國家推出的系列優惠政策,這一切正在發生微妙而迅速的變化。
2015年以來,國務院、衛計委、食葯監總局、發改委等多個國家級部門密集發布醫藥研發相關政策,重點體現於五大方面:臨床試驗數據核查,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加快創新葯審評審批,鼓勵優質創新藥品與國際接軌,配套政策提質量促創新。這一系列給予創新葯諸多優惠政策的推出,終於讓中國迎來醫藥研發創新的黃金時期。
特別是今年,更是被稱為國內創新葯產業高潮開啟的一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若干意見》(下稱《試點意見》),意味著證監會「創新企業上市」方案獲批,國家為了鼓勵創新,開始修改IPO辦法,破除盈利門檻,首批圈定試點企業範圍要求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生物醫藥被列入其中,其他還包括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軟體和集成電路、這些利好東風,帶動資本開始布局創新醫藥領域,搶佔生物醫藥創新高地。中國正處於仿製葯向創新葯轉型的早期階段,生物科技企業的數量雖然不多,但逐漸嶄露頭角,「獨角獸」企業也將陸續破土而出。
「一系列利好信號的釋放,驗證了專業機構的判斷——2018年是生物醫藥行業的大年。」在近期舉行的張江生命科學沙龍上,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上海「張江葯谷」負責人樓琦說。
相比全球醫藥市場,中國醫藥市場2012~201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2.7%,預計未來五年間將保持7.5%的增速,總體高於全球增速。其中,化學葯佔市場主導,其次是中藥和生物葯。
對比全球,中國葯企在醫藥研發方面的投入佔比較低,創新意識較弱。結合國家鼓勵創新葯研發的相關政策,億歐智庫在《2018中國醫藥研發創新研究報告》中披露,未來中國醫藥研發投入將快速走高,2016~2021年預計將達到22.1%的年複合增長率。全球單個專利葯的研發成本持續走高,推出新葯的平均時間延長。中國新葯的平均臨床研究時間比美國稍短,研發成功率遠超歐美,主要受中國葯企Follow-on式創新,監管部門扶持民族創新葯企而採取政策性傾斜,國家食葯監管理部門審批壓力小、速度相對快等因素的影響。
作為醫藥研發新生力量,生物科技企業近年來發展較快。2013年起,全球生物科技企業融資額和IPO數量明顯上升。2014年融資額達到往年峰值,超過63億美元,IPO數量也呈現歷史最高,達87起。
中國未來幾年在醫療領域哪些方面能夠跑出獨角獸?針對這個問題,有專家認為,創新葯涉及的領域非常廣,關鍵還是看企業的產品,未來是否擁有大的市場價值,比如在癌症、自身免疫疾病、抗感染領域,如果市場價值很大,每個領域都可以跑出好多獨角獸。
部分內容轉自網路,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眾投邦立場;
如有侵權、違規,請聯繫我方刪除。
TAG:眾投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