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銅牌飾兵器

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銅牌飾兵器

原標題: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銅牌飾兵器


周倜,男,漢族,網名細雨江湖,山東濟南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大學本科學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山東省古玩商會副會長、銅器組負責人,齊魯古玩商會常務理事、青銅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實力派青銅器鑒寶專家,在青銅器收藏界摸爬滾打多年,有著極為豐富的實戰經驗。周倜多年遊藝學習於各大博物館,積累了不少博物館藏品資料,樂藝會特設專刊系列發布,為廣大愛好者提供一個多方位學習的機會。


前言


中國商周時代青銅器是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幟,它是等級森嚴的貴族社會崇尚禮制的特殊產物。當時用於祭神享祖、禮儀交往、宴饗賓客等活動中的青銅器稱為禮器。不同身份的貴族,擁有與他們地位相稱的禮器。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是早期鐵器時代,這時青銅器的鑄造仍在繼續發展。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青銅器種類的繁多,紋飾的精美,鑄造技術的完善是古人創造能力的光輝體現。商周的青銅藝術是極其燦爛的文化遺存。中國邊遠地區,發現了許多具有獨特造型和鮮明地方風格的青銅器,這是了解古代中國各族的文化面貌和相互交融的珍貴遺物。眾多的青銅器,顯示了邊遠各族青銅藝術的成就。


邊遠地區的青銅藝術

東周、秦漢時期,邊遠地區各族的青銅文化長足發展。南方的越族,西方的巴、蜀族,西南夷諸族以及北方的匈奴族均有成熟的青銅鑄造業。所鑄青銅器深受中原青銅藝術的影響。在追慕商周古風的同時,強烈體現出本邦族的風格和特色。邊遠地區與中原地區相互影響、交融,共同創造了中國古代燦爛的青銅文明。


中國青銅器的冶鑄技術


中國青銅手工業的採礦、冶煉和鑄造技術達到很高水平。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銅、錫、鉛的成分配比臻於完善。石范、陶范、金屬范等范鑄方法先後出現,以陶質塊范法的發展最為充分。陶范的選料配料、塑模翻范、花紋刻制均極為考究。渾鑄、分鑄、鑄接、疊鑄技術漸趨熟練。複合金屬合鑄顯示出已能巧妙地運用合金配比。鑲嵌、鎏金等裝飾技術使器表精麗多彩。毋需分范的失蠟法是青銅鑄造的一大進步。西漢透光鏡的特殊效果,折射出青銅工藝的餘輝。(摘自上海博物館網站資訊)


















































本圖片集已獲作者授權發布,圖片由作者提供


歡迎轉發。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台。


樂藝會延伸閱讀

歡迎轉發。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潘連貴:乾隆《雙清堂詩》孤本

TAG:樂藝會 |